27.06.2013 Views

簡報下載

簡報下載

簡報下載

SHOW MORE
SHOW LESS

Create successful ePaper yourself

Turn your PDF publications into a flip-book with our unique Google optimized e-Paper software.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br />

第八屆公共工程金質獎決評小組簡報<br />

生態類工程<br />

生態 類工程 施工類<br />

初評小組召集人 李三畏<br />

1


一、生態類工程初評小組<br />

李三畏 農委會前技監<br />

(兼召集人) 溪流環境協會名譽理事長<br />

林鎮洋 台北科技大學土木系 教授<br />

林信輝 中興大學水土保持系 教授<br />

蔡厚男 台灣大學園藝系 教授<br />

洪祈存 台灣省水土保持技師公會理事長<br />

2


3<br />

二、參選及初評結果<br />

二、參選及初評結果<br />

二、參選及初評結果<br />

編<br />

號<br />

工程<br />

名稱<br />

施工<br />

廠商<br />

后番仔溪整治工程<br />

東展營造工程<br />

有限公司<br />

益廣營造<br />

有限公司<br />

永傳揚營造工<br />

程有限公司<br />

華春營造<br />

有限公司<br />

龍港營造<br />

有限公司<br />

2<br />

自強燧道口東側危<br />

險聚落拆除後水土<br />

保持整治工程<br />

台北市政府<br />

產農發展局<br />

康技技術<br />

顧問公司<br />

優等<br />

3<br />

新店市二叭子公<br />

園災害復建工程<br />

台北縣政府<br />

農業局<br />

崇峻工程<br />

顧問公司<br />

不推薦<br />

4<br />

愛河沿岸綠<br />

美化工程<br />

高雄市政府<br />

養工處<br />

固基設計<br />

工程公司<br />

不推薦<br />

柳仔溝圳<br />

生態工法工程<br />

1<br />

5<br />

主辦<br />

機關<br />

監造<br />

單位<br />

推薦<br />

等級<br />

水土保持局<br />

第一工程所<br />

水土保持局<br />

第一工程所<br />

優等<br />

台灣省嘉南農<br />

田水利會<br />

嘉南水利會嘉<br />

南區管理處<br />

不推薦


三、推薦受獎單位<br />

編<br />

號<br />

1<br />

2<br />

工程<br />

名稱<br />

后番仔溪<br />

整治工程<br />

自強燧道口東側<br />

危險聚落拆除後<br />

水土保持整治工<br />

程<br />

主辦<br />

機關<br />

水土保持局<br />

第一工程所<br />

台北市政府<br />

產農發展局<br />

監造<br />

單位<br />

水土保持局<br />

第一工程所<br />

施工<br />

廠商<br />

東展營造工<br />

程有限公司<br />

益廣營造<br />

有限公司<br />

推薦<br />

等級<br />

優等<br />

優等<br />

4


四、推薦各案說明<br />

5


(一)后番仔坑溪整治工程<br />

(一)后番仔坑溪整治工程<br />

6


1、工程名稱:<br />

后番子坑溪整治工程<br />

區 位:台北縣雙溪鄉上林村<br />

發源地:大竹林山及內平林山<br />

發 源 地:大竹林山及內平林山<br />

集水面積:395公頃<br />

流 域:柑腳溪支流,整治長度約<br />

250m<br />

神農橋<br />

7


2、初評小組評審意見綜合<br />

、初評小組評審意見綜合<br />

(1)對設計品質之綜合評語<br />

)對設計品質之綜合評語<br />

生態維護與防災並重,完工後達成生態維護與防災之目<br />

生態維護與防災並重,完工後達成生態維護與防災之目<br />

標,生態調查及監測資料紮實,水生物魚群增加,作為<br />

河川生態工程之示範教育,及社區居民休閒活動場所,<br />

達成社區總體營造之目標<br />

8


2、初評小組評審意見綜合<br />

(1)對設計品質之綜合評語<br />

野溪整治工程應用生態工程之示範個案,目<br />

前較強調生態教育目的,相關野溪防災整治<br />

之功 能較少闡述,相關生態工法設計與實用<br />

功能,可再更細膩之評價<br />

整體生態環境復育成效極為成功,結合學校<br />

參與的環境教育模式值得推廣,歷次風災侵<br />

蝕攻擊坡面河岸破壞狀況,應該詳實紀錄檢<br />

討,以利後續生態工法的調整。濱岸原生鄉<br />

土植物恢復迅速,應該採取粗放的景觀生態<br />

管理模式,以利野鳥棲息草叢復原<br />

14


2、初評小組評審意見綜合<br />

、初評小組評審意見綜合<br />

(1)對設計品質之綜合評語<br />

)對設計品質之綜合評語<br />

以少量之工程經費,經由完整之施工前、中、後生態<br />

以少量之工程經費,經由完整之施工前、中、後生態<br />

調查紀錄,工法採用多孔隙之砌石拱型固床工及木排<br />

樁工法,足為生態工程之典範。後續管理維護、與社<br />

區之互動及網頁之建置,均有助於生態工程之推廣、<br />

教育及宣導,是值得推薦的工程<br />

15


2、初評小組評審意見綜合<br />

、初評小組評審意見綜合<br />

(1)對設計品質之綜合評語<br />

)對設計品質之綜合評語<br />

完工後生態環境維護良好,能與周邊環境融合成一整<br />

體,水中深潭湍流維護良好,魚類及陸域鳥類均有良好<br />

之棲息地。砌石護岸、固床工施工品質經五次颱風侵襲<br />

均能保持安全,植栽草木生長良好<br />

本案為早期生態工法博覽會示範地點,相關單位規設與<br />

施工、後續之維護、生物演替調查等相當用心,但目前<br />

已完工四年,周邊人為作業之影響建議再加以評價<br />

19


2、初評小組評審意見綜合<br />

、初評小組評審意見綜合<br />

(2)對各得獎單位之評語<br />

)對各得獎單位之評語<br />

a.對主辦機關之評語<br />

a. 對主辦機關之評語<br />

採三級品管制,由主辦機關自行監造,監造<br />

計畫之審查紀錄完整, 督導小組之機制良<br />

好,但部分品質資料未十分齊備(如災害紀<br />

錄、維護紀錄欠缺)<br />

維護紀錄欠缺)<br />

監造計畫因屬自辦監造,未經上級主管機關<br />

監造計畫因屬自辦監造,未經上級主管機關<br />

核定<br />

與社區學校之互動良好,相關網頁資料建構<br />

與社區學校之互動良好,相關網頁資料建構<br />

完善,足為生態工程教學示範之推廣<br />

20


2、初評小組評審意見綜合<br />

、初評小組評審意見綜合<br />

(2)對各得獎單位之評語<br />

)對各得獎單位之評語<br />

b.對設計單位之評語<br />

b. 對設計單位之評語<br />

整體性規劃設計<br />

生物、水利、社區專家群之參與,生態調查資<br />

料為基礎,充分融合各領域及社區居民之意見,值得推廣<br />

21


2、初評小組評審意見綜合<br />

、初評小組評審意見綜合<br />

(2)對各得獎單位之評語<br />

)對各得獎單位之評語<br />

b.對設計單位之評語<br />

b. 對設計單位之評語<br />

當地木石為材料,多孔隙、矮化構造物、植生草本)、<br />

造林,符合生態工程要求<br />

22


(二)台北市自強燧道口東側違<br />

(二)台北市自強燧道口東側違<br />

建拆除區水土保持整治計畫<br />

24


1、工程名稱:台北市自強燧道口東側違建拆除區水<br />

、工程名稱:台北市自強燧道口東側違建拆除區水<br />

土保持整治計畫<br />

區 位:台北市內湖區<br />

西側 東側<br />

本次水土保持<br />

整治範圍<br />

25


2、初評小組評審意見綜合<br />

、初評小組評審意見綜合<br />

(1)對設計品質之綜合評語<br />

對設計品質之綜合評語<br />

將廢墟化為生態復建區,結合東西兩側綠地,恢復該地<br />

區原有的生態系,屬較典型之生態工程之一。防災工程施<br />

工依實地現況以植生、改善排水系統、利用現有樑柱為支<br />

撐,工法上實有創新之處。工程設計、施工及維護均有當<br />

地里民參與,充分發揮本園區之使用及維護功能,誠屬良<br />

好之生態工程<br />

96.7.11拍攝<br />

26


2、初評小組評審意見綜合<br />

、初評小組評審意見綜合<br />

(1)對設計品質之綜合評語<br />

)對設計品質之綜合評語<br />

整體系統考量,並以解決危險聚落、收回公有地之<br />

施政主軸,分期施作,避免衝擊自然與社經結構,<br />

值得嘉許。另適時導入符合生態之水土保持,恢復<br />

自然林相,復育生態環境,提供都會區旁之綠帶功<br />

能及兼顧民眾休憩觀景之需求<br />

27


2、初評小組評審意見綜合<br />

、初評小組評審意見綜合<br />

(1)對設計品質之綜合評語<br />

)對設計品質之綜合評語<br />

基地整體生態復育與災害整治成效良好,但完全配合<br />

社區居民意見興建的相關戶外景觀工程設施質量卻有<br />

過度浪費之嫌,主辦單位應該以其專業智能評估其適<br />

宜性,次生林相的生態演替與復育過程其實保全在地<br />

野生雜木花草即可,未必要使用外購的觀賞灌叢植<br />

物。<br />

栽種植物(莿桐)有蟲害之問題<br />

28


2、初評小組評審意見綜合<br />

、初評小組評審意見綜合<br />

(2)對各得獎單位之評語<br />

)對各得獎單位之評語<br />

a.對主辦機關之評語<br />

a. 對主辦機關之評語<br />

工程品質管理之督導機制良好,監造計畫審查紀錄<br />

尚完整<br />

協調拆遷與工程督導,深具用心,亦顯見環境復育成<br />

果。以修坡、植栽綠化恢復自然坡面,透過滯洪池、<br />

排水設施等水保措施,重塑自然生態之緩衝空間。<br />

妥善解決拆除違建,溝通當地人士共同參與工程建設<br />

及維護<br />

工程施工未有大量挖填土石,可利用原存之構造(如<br />

舊有柱樑)、排水設施及植生達到穩定坡面防災目<br />

的,具有挑戰性及創新性<br />

29


.對設計單位之評語<br />

b. 對設計單位之評語<br />

以防災及生態復建為基礎,整體性規劃<br />

以防災及生態復建為基礎,整體性規劃,依生態調查<br />

依生態調查<br />

資料,邀請水保、水利、大地、林業等專家及社區居<br />

民代表共同參與規劃,以不大幅挖填邊坡及植生造林<br />

為技術,有利水土保持及生態系之快速恢復<br />

30


白花牽牛花<br />

野牡丹<br />

南美蟛蜞菊<br />

日日春<br />

含羞草<br />

槭葉牽牛<br />

倒地蜈蚣<br />

32


.對設計單位之評語<br />

b. 對設計單位之評語<br />

工程方法之選擇符合生態恢復工程需求選用當地<br />

工程方法之選擇符合生態恢復工程需求選用當地<br />

木石材料,保留原有林木,恢復自然林相、簡易<br />

之排水、蓄洪工程、植生造林取代鋼筋混凝土擋<br />

土牆工程<br />

33


.對設計單位之評語<br />

b. 對設計單位之評語<br />

維護管理,及<br />

維護管理,及持續生態監測由里民、社區團<br />

持續生態監測由里民、社區團<br />

體、市政府共同合作辦理,成效良好<br />

35


國際河川生態工程現況


介紹內涵<br />

台灣 日本 紐西蘭 美國 澳洲<br />

歐洲<br />

德國 瑞士 義大利 奧地利<br />

各國在2005<br />

各國在 2005年代之現況及基本觀念之探討<br />

年代之現況及基本觀念之探討<br />

37


日本河川生態工程之推行<br />

一. 特點<br />

推廣速度迅速、法令規章配合、民眾對水<br />

與綠有極大的期待,行政管道暢通(垂<br />

直及橫向)<br />

1. 法令規章層面<br />

1990年開始推行<br />

1990年開始推行<br />

1991年基本資料等調查<br />

1991年基本資料等調查<br />

1997年修改河川法<br />

1997年修改河川法<br />

2001年納入環評法<br />

2001年納入環評法<br />

2002年通過自然再生推進法<br />

2002年通過自然再生推進法<br />

2004年通過景觀法<br />

2004年通過景觀法<br />

38


相關活動<br />

2. 相關活動<br />

日本河川生態工程之推行<br />

1990年 1990 推行示範性工作<br />

1991年 1991 河川基本資料調查,推展魚類迴游上溯<br />

之示範工作<br />

1997年 1997 修改河川法<br />

1998年 1998 公布河川治理基本方針(配合河川法修改)<br />

公布河川治理基本方針 (配合河川法修改)<br />

2001年 2001 完成河川環境資訊圖及相關參數資料<br />

2002年 2002 成立自然共生研究中心<br />

3. 環保活動之相互配合<br />

1990年 1990 集水區環境綜合整理示範計畫<br />

1991年~1997<br />

1991 1997年 水環境改善緊急行動計畫推動<br />

1999年~ 1999 第二期水環境改善緊急行動計畫<br />

39


日本河川生態工程之推行<br />

4. 創造多自然河川環境<br />

自然河道型-仿自然溪溝防砂壩<br />

廣島-宮原島 廣島-宮原島<br />

40


日本河川生態工程之推行<br />

4. 創造多自然河川環境<br />

棲地營造型<br />

長野縣-小武川<br />

整流工程之溪床,用人工拋石塑造棲地<br />

長良川魚類避難地<br />

(林信輝教授提供)<br />

41


長良川水際邊植生<br />

(林信輝教授提供)<br />

日本河川生態工程之推行<br />

4. 創造多自然河川環境<br />

棲地營造型<br />

山果川河道植草<br />

(林信輝教授提供)<br />

42


日本河川生態工程之推行<br />

宮瀨壩上之生態池<br />

(林信輝教授提供)<br />

4. 創造多自然河川環境<br />

棲地營造型<br />

那恩拿溪生態池<br />

(林信輝教授提供)<br />

43


日本河川生態工程之推行<br />

4. 創造多自然河川環境<br />

景觀型、綜合型或環境改造型<br />

防砂壩上游設親水區<br />

整流工程親水化<br />

44


日本河川生態工程之推行<br />

4. 創造多自然河川環境<br />

景觀型、綜合型或環境改造型<br />

越美崇魚道-防砂壩設置魚道 阪田魚道-防砂壩設置魚道<br />

45


日本河川生態工程之推行<br />

4. 創造多自然河川環境<br />

景觀型、綜合型或環境改造型<br />

兩岸河畔林維護-九州地區 兩岸河畔林維護-<br />

長野縣伏牛坡跌水1895<br />

長野縣伏牛坡跌水 1895年迄今 年迄今<br />

46


日本河川生態工程之推行<br />

4. 創造多自然河川環境<br />

景觀型、綜合型或環境改造型<br />

九州地區之共同開發-生態維護休閒<br />

47


日本河川生態工程之推行<br />

5. 規劃設計之參數原則<br />

基本方針 基本方針<br />

河川復建(活化)方針<br />

遵重自然演進、少加人為干擾<br />

居民財產損失<br />

*危害者避災,移至安全區<br />

*必要之工程設施,採用符合當地生態系者為<br />

優先,避免大型混凝土構造物<br />

*居民協商防災方法:生態工程、造林、區域<br />

性環境改善<br />

48


日本河川生態工程之推行<br />

5. 規劃設計之參數原則<br />

工程規劃原則<br />

岩壁、河畔林岸、凸岸、無保護對象、高<br />

灘地、V型谷、水流沖蝕力強、兩岸容許沖<br />

灘地、 型谷、水流沖蝕力強、兩岸容許沖<br />

蝕者、堤後濕地、洪水時無侵蝕(河床河<br />

岸)之虞者,以上地區儘量不動工程<br />

岸)之虞者 以上地區儘量不動工程<br />

植生綠化<br />

深槽<br />

低水護岸斷面改善<br />

原有計畫線<br />

修改後計畫線<br />

49


日本河川生態工程之推行<br />

5. 規劃設計之參數原則<br />

工程規劃原則<br />

原有計畫線<br />

修改後計畫線<br />

低水護岸改善區平面-嚴木川之改善例(1994<br />

低水護岸改善區平面-嚴木川之改善例( 1994年) 年)<br />

改<br />

善<br />

工<br />

程<br />

區<br />

依照原有河性河相加<br />

以調整<br />

50


日本河川生態工程之推行<br />

5. 規劃設計之參數原則<br />

工程規劃原則<br />

水際域(Ecotone<br />

水際域( Ecotone)-以軟化線型加以改善<br />

)-以軟化線型加以改善<br />

河相(morphology<br />

河相( morphology)空間之營造-丁壩<br />

)空間之營造-丁壩<br />

灣道、湍流、沙洲、深潭等營造<br />

以河川流域整體為對象恢復原有系統(營<br />

養源、污染、水量)<br />

河川上中下游整體治理-恢復原有之河相<br />

51


日本河川生態工程之推行<br />

推行上問題<br />

6. 推行上問題<br />

傳統偏重治水觀念一時不易改<br />

傳統式單一標準斷面,設計容易<br />

無前例可循<br />

取用塊卵石,破壞原有景觀<br />

未充分瞭解河流特性及水流流力-蜿蜒、沙洲<br />

鑲嵌式施工無法達成全面性效果<br />

今後發展<br />

7. 今後發展<br />

檢討以往成效<br />

成立指導委員會<br />

健全技術資料庫<br />

52


歐洲(瑞士、奧地利德國)河川之自然再生<br />

基本理念<br />

河川生態系之維護與復育<br />

謀求居民安全與生態系維護與復育<br />

生態工程以適地適作<br />

洪氾對策與環境維護對策一併考慮<br />

53


歐洲(瑞士、奧地利德國)河川之自然再生<br />

瑞士廣東(Kanton Kanton)Limada Limada河案例 河案例<br />

1. 瑞士廣東(<br />

蘇黎世市區以改善為主體<br />

植生、拋石、設立兩爬類廊道<br />

恢復截彎取直之舊河道為棲地<br />

Thur河自然河道之改善<br />

Thur河自然河道之改善<br />

小型丁壩營造、湍流、沙洲、小深潭、<br />

蜿蜒河道等<br />

奧地利多瑙河維也納下游<br />

2. 奧地利多瑙河維也納下游<br />

恢復河畔林與河川連續性<br />

增加濕地功能-淹水8日至<br />

增加濕地功能-淹水 日至200 200日<br />

推廣兼具防洪功能之洪水平原(濕地)<br />

54


歐洲(瑞士、奧地利德國)河川之自然再生<br />

加強河川水質管理<br />

丹麥斯基安河<br />

削減硝酸鹽6%、磷酸鹽<br />

削減硝酸鹽 %、磷酸鹽12 12%<br />

3. 加強河川水質管理<br />

重要經驗法則<br />

4. 重要經驗法則<br />

結合當地居民共同合作<br />

安全與生態維護並重<br />

重視森林帶防災功能<br />

整流工程拋石綠化 整流工程拋石綠化<br />

55


歐洲(瑞士、奧地利德國)河川之自然再生<br />

3. 重要經驗法則<br />

結合當地居民共同合作<br />

安全與生態維護並重<br />

重視森林帶防災功能<br />

奧地利薩爾土堡山區-<br />

道路拋石植生護坡<br />

重要經驗法則<br />

奧地利薩爾土堡山區-<br />

自然型拋石護岸<br />

56


歐洲(瑞士、奧地利德國)河川之自然再生<br />

1. 法則<br />

奧地利薩爾土堡山區-<br />

自然型拋石植生護岸<br />

奧地利薩爾土堡山區-<br />

自然型拋石護岸<br />

奧地利-拋石護岸 奧地利-河畔林及瀨之塑造<br />

57


歐洲(瑞士、奧地利德國)河川之自然再生<br />

3. 法則<br />

奧地利山溝治理工程-拋石護岸河岸林 奧地利薩爾斯堡-岩河護岸拋石綠化<br />

蘇黎世Limada<br />

蘇黎世 Limada河-開發區護岸拋石<br />

河-開發區護岸拋石<br />

蘇黎世Limada<br />

蘇黎世 Limada河 -<br />

近市區堤防製造兩生類生物通道<br />

58


歐洲(瑞士、奧地利德國)河川之自然再生<br />

3. 法則<br />

Limada河-護岸設立小型兩生類通道<br />

Limada河-護岸設立小型兩生類通道<br />

Limada河 Limada -舊灣河道復建為棲地<br />

Limada河-丁壩拋石溢流型<br />

Limada河-丁壩拋石溢流型<br />

Limada河右側為截彎取直之新河道<br />

Limada河右側為截彎取直之新河道<br />

59


歐洲(瑞士、奧地利德國)河川之自然再生<br />

3. 法則<br />

天鵝悠遊河道 回來鳥類物種<br />

瑞士Thur 瑞士 Thur河筆直的河道<br />

河筆直的河道 利用小丁壩改善河相<br />

60


歐洲(瑞士、奧地利德國)河川之自然再生<br />

3. 法則<br />

參考設計斷面圖<br />

小丁壩造成之小水潭及湍流 連續小丁壩群,用來改變平直河道<br />

61


歐洲(瑞士、奧地利德國)河川之自然再生<br />

3. 法則<br />

湍、瀨、彎潭 沙洲、湍流、瀨已形成<br />

德國堤防之綠化 義大利之木製洩槽(已損毀)<br />

62


歐洲(瑞士、奧地利德國)河川之自然再生<br />

3. 法則<br />

義大利之土石流導流堤 義大利土石流沉積池<br />

63


保護分類<br />

美國<br />

未開發區-儘量維護自然<br />

已開發區-復建、復育(復建數量約達37000<br />

已開發區-復建、復育(復建數量約達 37000件) 件)<br />

復育等級三級<br />

一級 特有物種生存繁衍的河川<br />

Niborara河 Niborara Whooping Crans<br />

二級 眾多物種繁衍的河川<br />

Kissimmee河 Kissimmee 佛羅里達州<br />

三級 安定與美觀的河川(e河川)<br />

安定與美觀的河川( 河川)<br />

美國堤防之綠美化<br />

64


澳洲<br />

以河川流量復原、消除有毒蔭<br />

藻為主,環境流量之先進國<br />

65


紐西蘭<br />

紐西蘭<br />

崇尚自然、開發少、污染少、減少工程處理,採用<br />

簡易型,污染源如牧場等管制<br />

沖蝕崩坍 河道淤積<br />

66


紐西蘭<br />

坡地沖蝕 簡易護岸<br />

簡易河(湖)堤 簡易河(湖)堤<br />

67


紐西蘭<br />

自然河道<br />

68


結語<br />

生態環境維護為今後趨勢,世界各國<br />

均積極推動<br />

維護或復建自然河川之河相,乃為共<br />

同重視問題<br />

我國地狹人稠、資源開發度高、今後<br />

應由民間與政府共同努力推行生態工<br />

程,期以減少環境之再度破壞<br />

69


謝 謝<br />

70


河川生態工程之規劃設計(參考用<br />

河川生態工程之規劃設計 參考用)<br />

大綱<br />

一、規劃設計之基本理念<br />

二、工程設計<br />

三、工程規劃設計程序<br />

四、工程方法選擇<br />

五、設計圖之製作原則<br />

71


一、規劃設計之基本理念<br />

一、 規劃設計之基本理念<br />

工程建設與自然生態保育共生之觀念<br />

工程規劃迴避環境及生態敏感區<br />

工程建設符合當地自然生態系及社會經<br />

濟現狀


一、規劃設計之基本理念<br />

--工程建設與自然生態保育共生之觀念<br />

--工程建設與自然生態保育共生之觀念<br />

各種工程建設對於自然生態<br />

系必有所改變或具有破壞性,<br />

而自然生態系對於野生動物人<br />

類之持續生存有其穩定性,一<br />

旦遭受破壞,則對於野生動物<br />

及人類今後生存均有所影響


一、規劃設計之基本理念<br />

--工程規劃迴避環境及生態敏感區<br />

--工程規劃迴避環境及生態敏感區<br />

依據基本資料,將敏感區,保護區等繪<br />

在圖紙,工程規劃時應在迴避這些地區


一、規劃設計之基本理念<br />

--工程建設符合當地自然生態系及社會經濟現狀<br />

--工程建設符合當地自然生態系及社會經濟現狀(1/2)<br />

(1/2)<br />

1、工程規模:壩工之高度及寬度及形式,堤防護<br />

岸之高度及長度,道路之長度及寬度等,應考<br />

慮生態敏感性而選擇適當者<br />

2、工程方法:工程設計應將生態維護(或修建)一<br />

併納入考慮<br />

3、工程材料之選擇:可依當地之自然及社會條<br />

件,在安全範圍內選用當地之材料,如圓木<br />

材、巨滾石替代鋼筋混凝土框及混凝土塊等,<br />

以配合當地之環境及生態系。<br />

4、材料之搬運儘量減少使用施工程道路,而以吊<br />

道等架空方式運搬,減少對地面之干擾及破<br />

壞。


一、規劃設計之基本理念<br />

--工程建設符合當地自然生態系及社會經濟現狀<br />

--工程建設符合當地自然生態系及社會經濟現狀(2/2)<br />

(2/2)<br />

5、維護與復舊:工程完工後,對於施工期間<br />

遭受破壞之地形地貌,應予復舊,恢復植<br />

生覆蓋<br />

6、工程之線型,以近乎現況之線型為原則,<br />

擴大河幅,設植生(林)帶,多多利用植<br />

物(草、木)之功能,流速在


二、工程設計<br />

--基本理念 --基本理念<br />

1.防災與生態環境並重,保護(留)自然資<br />

源。<br />

2.工程規劃、設計及施工應配合地區性或區<br />

域性之生態環境維護。<br />

3.以一集水區為單元,做整體(水、土、森<br />

林、動植物)之規劃。<br />

4.地區民眾之共同參與,尋求民間共識,共<br />

同推動及維護。


二、工程設計<br />

--工程之基本類型<br />

--工程之基本類型(1/4)<br />

(1/4)<br />

為達防災、生態維護以及人為景觀之塑<br />

造,以提供民眾親水活動,在工程之類<br />

型上,大致可分為以下三類及各種之複<br />

合型等。<br />

但過度的人類活動會導致生態上之破壞,<br />

於規劃實應充份考量遊憩人口之管制。


1、自然河道型:<br />

二、工程設計<br />

--工程之基本類型<br />

--工程之基本類型(2/4)<br />

(2/4)<br />

工程所採用的之線型仿(依)原有河<br />

道之線型,即不將工程改為直線或弧<br />

線;工程材料之使用儘量使用當地之材<br />

料,木、石、土、草、樹木為主體。河<br />

岸依原有河道情況設置水中生物棲息與<br />

繁衍區(空隙、緩流區、沙灘等),以<br />

及兩岸植生之配合,此類方法較適合於<br />

中小型河川。


2、棲地營造型:<br />

二、工程設計<br />

--工程之基本類型<br />

--工程之基本類型(3/4)<br />

(3/4)<br />

在大型河川或湍流河川,採用自然河<br />

道型無法達成防災目的時,可選用此型<br />

式,即在河道中設置水生物棲息繁衍之<br />

緩流區段,供水中生物避難、休息、生<br />

活、繁衍等之用,並設置魚梯提供魚類<br />

上下迴游活動。


3.景觀型:<br />

二、工程設計<br />

--工程之基本類型<br />

--工程之基本類型(4/4)<br />

(4/4)<br />

為配合近地區民眾活動,塑造人為景<br />

觀型工程,其中以親水活動<br />

4.綜合型:<br />

將前述三類型之工程,依地區之需求<br />

相互配合運用組合而成者,具有多目標<br />

利用。


三、工程規劃設計程序(1/2)<br />

三、工程規劃設計程序 (1/2)<br />

1.基本資料調查:<br />

A. 自然環境特色(水、土、植物、動<br />

物、景觀資料)。<br />

B. 社會特性(習俗、民意、古蹟、文化<br />

等)。<br />

C. 劃定治理對象區域。<br />

D. 生環境保護帶之劃設(如水庫保護<br />

帶、野生動物保護帶、古蹟保護區、特<br />

殊景觀區、特定水土保持區、自然保留<br />

區等)。<br />

E. 研擬治理構想。


三、工程規劃設計程序(2/2)<br />

三、工程規劃設計程序 (2/2)<br />

2.民意之徵詢及溝通。<br />

3.水工模型試驗設計。<br />

4.工程設計<br />

5.工程施工及維護<br />

83


四、工程方法選擇(配合原有河相,選擇適<br />

四、工程方法選擇 配合原有河相,選擇適<br />

當工法)(1/4) 當工法 (1/4) --堤岸 --堤岸<br />

儘量採用土、石、木、草等當地<br />

材料,如屬流速大的急流河川,<br />

則可輔以蛇籠、箱籠、混凝土<br />

牆、混凝土塊、拋巨石等方法<br />

註:<br />

1)採用何種護岸,需依照設計流速,河幅<br />

可利用土地之寬狹予以選定。<br />

2)濱水植物可採用者如附表一,另可選擇<br />

誘鳥、誘昆蟲如螢火蟲之草木。<br />

3)平面型:順應河川之線型,製造河川之<br />

蜿蜒部,淺灘湍流並可拋巨石


四、工程方法選擇(2/4)<br />

四、工程方法選擇 (2/4)<br />

--丁壩 --丁壩<br />

材料以拋石、木工枕床、蛇<br />

籠等多孔性材料為主不超流;<br />

丁埧上面覆土及淤積區種植草<br />

木。丁埧之設置以兩岸交錯設<br />

置保留中間部份為水道及魚類<br />

之通道。


四、工程方法選擇(3/4)<br />

四、工程方法選擇 (3/4)<br />

--堰埧 --堰埧<br />

堰埧之高度宜矮化,埧體採用透水性構<br />

造,如木樁框填塊石、RC樁、鋼樁框填石<br />

塊,但除非水流湍急,儘量少用RC或鋼樁。<br />

埧下游面採緩坡拋大石之消能設施,或採用<br />

階段式多重緩坡之木工枕床處理,並酌留魚<br />

道;兩岸護坡採用植生護坡加設河岸林帶。<br />

魚道頂端要舖以自然石面,避免傷害魚類。


四、工程方法選擇(4/4)<br />

四、工程方法選擇 (4/4)<br />

--避難所濕地之營造<br />

--避難所濕地之營造<br />

利用較寬廣河幅處或河川高<br />

灘地,由主流以水路引水到高<br />

灘地營造緩流區或濕地、緩流<br />

區或濕地周圍應廣植草木,此<br />

類設施亦可營造為河濱公園,<br />

提供居民接近自然之場所。


五、設計圖之製作原則(1/4)<br />

五、設計圖之製作原則 (1/4)<br />

1.參照現有河段現況,不採用傳統之直線<br />

型,而採近自然凹凸彎曲型式。<br />

2.設計者與施工者之溝通傳承,近自然工法<br />

之施工無法如傳統式工程之按圖施工,施工<br />

者無法如傳統方式施工,因該工法需配合現<br />

場狀況施工,因此設計者需將其設計思維、<br />

理念,以及擬塑造之河川情況充分的向施工<br />

者說明,才能達成設計目標。


五、設計圖之製作原則(2/4)<br />

五、設計圖之製作原則 (2/4)<br />

3.近自然河川之工法之製圖,常<br />

無法之直規或圓弧來製作,常依<br />

設計者之理念及現有河川狀況繪<br />

製,其困擾性頗,茲將日本九州<br />

地分建設局草擬之「河川塑造相<br />

關設計圖書之製作要領(草<br />

案)」摘譯重點如下,供作參<br />

考:


五、設計圖之製作原則(3/4)<br />

五、設計圖之製作原則 (3/4)<br />

(1)構想圖製作,設計者將工程完成後,希望達成<br />

之河川狀況之構想圖之理念、想法及分年分<br />

期施工時之階段性,目標詳細敘明於圖說<br />

中,並將之向施工者作詳細說明。<br />

(2)施工要領圖製作,設計者應製作施工要領圖中<br />

註明各目的物之功能及可發揮其功能之施工<br />

方法之注意事項及材料選擇之注意事項等施<br />

工應要領圖給施工者。要領圖應具有為順應<br />

現地狀況為塑造更好河川之目的而可改變原<br />

設計之空間之彈性。<br />

90


五、設計圖之製作原則(4/4)<br />

五、設計圖之製作原則 (4/4)<br />

(3)施工要領圖,除(2)所述各項外,應依可<br />

能不使用定規,以手繪畫出自然曲線,除重要<br />

地方標明尺寸外,不說明尺寸大小(依現況而<br />

作)。其尺寸大小及形狀,則依設計宗旨目的<br />

及現場狀況,施工前、施工中,甚至於完工階<br />

段,由相關者(設計者、施工者、居民、學者<br />

專家)經常討論決定之。<br />

(4)不使用傳統之標準面圖<br />

近自然型河川工程,為達到塑造復建河川之<br />

目的,其測量圖、現場勘查平面圖、斷面圖及<br />

構造圖之製作,均會轉傳統方式複雜。<br />

(5)近自然型工程,有賴設計者、施工者及居民<br />

之共同理念及推動才能達成。<br />

91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