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2013 Views

Chapter_04_appendix_3

Chapter_04_appendix_3

Chapter_04_appendix_3

SHOW MORE
SHOW LESS

Create successful ePaper yourself

Turn your PDF publications into a flip-book with our unique Google optimized e-Paper software.

第四讲 语义知识及其应用 - 补充材料3<br />

汉语配价成分的句法语义性质<br />

袁毓林,论元角色的层级关系和语义特征,《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第3期。<br />

袁毓林,一套汉语动词论元角色的语法指标,《世界汉语教学》2003 年第3 期。


提纲<br />

一.现代汉语动词题元层级系统(17种)<br />

二.题元的共现关系<br />

三.题元的相对性与动态性


一 现代汉语题元<br />

层级系统<br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 施事(agent)<br />

施事:自主性动作、行为的发出者。<br />

1. 小王 吃了 一个馒头<br />

2. 弟弟 正看电视呢<br />

3. 妹妹 笑了<br />

4. 他们 踢了一会儿足球<br />

+自立性(independent)<br />

+使动性(causation)<br />

施事所指的事物先于动词所表示的事件独立存在<br />

施事所指的事物施行某个动作从而造成某种事件<br />

或状态


作基础句的主语<br />

作“把”字句的主语<br />

作“被、由”等介词的宾语<br />

作“V(一)V、V(了)V”等重叠形式<br />

的主语<br />

作“不VP”和“没有VP”等否定形<br />

式的主语<br />

一般不在宾语位置上出现,除非句<br />

首是处所性成分<br />

可由主语提升为话题,原位置由<br />

“他”填充复指<br />

施事的语法特征<br />

弟弟哭了| 小张吃了一碗汤面<br />

小张把那碗米饭吃了| 哥哥把校长给得罪了<br />

那碗米饭被小张吃了| 后勤工作由老刘负责<br />

你试(一) 试| 妈妈笑(了) 笑| 李二婶撇了撇嘴<br />

小沈 不去 ~ 小沈 没有去| 刘伟 不考研究生<br />

小明笑了 ~ * 笑了小明<br />

客人来了 ~ 家里来客人了<br />

我妹妹啊,〔她〕笑个不停| 小刚啊,〔他〕考<br />

上了清华大学


2 感事(sentient)<br />

感事:非自主的感知性事件的主体。<br />

1. 老王 认识 李校长<br />

2. 哥哥 喜欢 武打片<br />

3. 刘老师 太累了<br />

4. 这孩子 又困了<br />

+自立性(independent)<br />

+感知性( sentience<br />

and/or perception)<br />

感事所指的事物先于动词所表示的事件独立存在<br />

感事所指的事物在由动词所表示的事件中表现出<br />

了某种感知能力


作基础句的主语<br />

不能作“把”字句的主语<br />

不能作“被、由”等介词的宾语<br />

不作“V(一)V、V(了)V”等重叠形<br />

式的主语<br />

作“不VP”的主语<br />

不作“没有VP”的主语<br />

一般不在宾语位置上出现<br />

可由主语提升为话题,原位置由<br />

“他”填充复指<br />

感事的语法特征<br />

弟弟累了| 小张认识王大夫 | 哥哥非常喜欢西洋画<br />

* 小张把王大夫认识了 | *哥哥把西洋画非常喜欢<br />

* 王大夫被小张认识了 | *西洋画由哥哥喜欢<br />

* 你累(一) 累 | * 妈妈困(了) 困<br />

小沈不累 ~ * 小沈 没有累<br />

刘伟不认识厂长 ~ * 刘伟 没有认识厂长<br />

小明累了~ * 累了小明<br />

客人困了~ * 困了客人<br />

我妹妹,〔她〕累得直不起腰<br />

小刚,〔他〕认识我们学校的陈会计


3 致事(causer)<br />

致事:事件的引起因素。<br />

1. 老师的夸奖 使 孩子们 很兴奋<br />

2. 父亲严峻的脸色 叫 我们 十分害怕<br />

3. 他的成就 令同行羡慕<br />

4. 这种局势 让 大家 惶恐不安<br />

+自立性(independent)<br />

+使动性(causation)<br />

+述谓性(predicative)<br />

致事所指的事物先于动词所表示的事件独立存在<br />

致事所指的事物引发了某种感知性事件<br />

致事所指的事物直接和间接地指陈(denote) 一个致使<br />

性的(causative) 事件,正是这个致使性事件作为原因<br />

造成了作为结果的某种感知性事件


作基础句的主语<br />

不作“把”字句的主语<br />

不作“被、由”等介词的宾语<br />

不作“V(一)V、V(了)V”等重叠形<br />

式的主语<br />

一般不作“不VP”“没有VP”的主<br />

语<br />

一般不在宾语位置上出现<br />

由主语提升为话题后原位置不能由<br />

“他”或“这”填充复指<br />

致事的语法特征<br />

弟弟的话 使 我很难堪 | 小张的处境 叫大家担心<br />

*弟弟的话 把我 使 很难堪<br />

*大家 被小张的处境 担心坏了<br />

*弟弟的话 使(一)使我很难堪<br />

* 弟弟的话不使我很难堪<br />

* 小张的处境没有叫大家担心<br />

弟弟的话使我很难堪~ * 我使弟弟的话很难堪<br />

弟弟的话,〔* 这〕使我很难堪


4 主事(theme)<br />

主事:性质、状态或变化性事件的主体。<br />

1. 小王 长了 一个疖子<br />

2. 锅里的水 开了<br />

3. 小孩 掉 沟里了<br />

4. 村后的桥 坍了<br />

+自立性(independent)<br />

+变化性(change of<br />

state)<br />

主事所指的事物先于动词所表示的事件独立存在<br />

主事所指的事物的状态在由动词所表示的事件中<br />

发生了变化


作基础句的主语<br />

一般不作“把”字句的主语<br />

一般不作“被、由”等介词的宾语<br />

不作“V(一)V、V(了)V”等重叠形式的<br />

主语<br />

不作“不VP”的主语<br />

作“没有VP”的主语<br />

一般不在宾语位置上出现,除非句首是<br />

处所性成分<br />

作主语时一般不能左向出位而成为话题<br />

主事的语法特征<br />

弟弟长了一个疖子 | 小张掉了一个钱包<br />

?弟弟把疖子长在手指上<br />

?那块手表由哥哥掉河里了<br />

* 你丢(一) 丢钱包<br />

*小沈不丢钱包<br />

小沈没有丢钱包<br />

河里的冰都化了 ~ * 化了河里的冰<br />

牲口棚 坍了一面墙<br />

? 我妹妹,〔她〕又丢了一个钱包<br />

* 小刚,〔他〕昨天掉了一个钱包


题元<br />

“主体”题元小结(语义性质)<br />

语义特征<br />

自立性 使动性 感知性 变化性 述谓性<br />

施事 + + + - -<br />

感事 + - + - -<br />

致事 + + - - +<br />

主事 + - - + -


题元<br />

“主体”题元小结(句法性质)<br />

句法特征<br />

作基础句<br />

的主语<br />

“不VP”<br />

的主语<br />

“没有VP”<br />

的主语<br />

“把”字句<br />

主语<br />

施事 + + + + +<br />

感事 + + - - -<br />

致事 + - - - -<br />

主事 + - + - -<br />

“被、由”<br />

的宾语


5 受事(patient)<br />

受事:因施事的行为而受到影响的事物。<br />

1. 老陈 吃了 一个苹果<br />

2. 弟弟 打了 一个茶杯<br />

3. 韩老师 批评了 小刚<br />

4. 老兵 常常 欺负 新兵<br />

+自立性(independent)<br />

+变化性(change of<br />

state)<br />

+受动性(causally<br />

affected)<br />

受事所指的事物先于动词所表示的事件独立存在<br />

受事所指的事物的状态在由动词所表示的事件中<br />

发生了变化<br />

受事所指的事物承受由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br />

的影响


作基础句的宾语,作双宾语句中的<br />

远宾语(直接宾语)<br />

作“把”字句的宾语,不作“为、<br />

对、给、向、替”的宾语<br />

作“被”字句的主语<br />

作“V(一)V、V(了)V”等重叠形式<br />

的宾语<br />

作“不VP”和“没有VP”等否定形<br />

式的宾语<br />

不作基础句的主语<br />

作动词宾语时可左向提升为话题,<br />

原位置可空位;作“把”宾语时可<br />

左向提升为话题,原位置必须由<br />

“他”填充<br />

不作“V - 成”一类复合动词的宾语<br />

受事的语法特征<br />

弟弟吃了一个苹果 | 李院长批评了王大夫<br />

弟弟把那个苹果吃了 | * 弟弟对那个苹果吃了<br />

苹果被弟弟吃了 | 王大夫被李院长批评了一顿<br />

点(一) 点人数 | 汇报(了) 汇报情况<br />

不了解情况 ~ 没有了解情况<br />

了解案情 ~ * 案情了解<br />

大闸蟹,我吃过<br />

那支毛笔,我已经把它扔了<br />

* 吃成馒头 | * 批评成小李


6 与事(dative)<br />

与事:动作、行为的非主动的参与者。<br />

1. 张三 给了 李四 一本词典<br />

2. 老板 对雇员 发火<br />

3. 小孙 问了 老师 一个问题<br />

4. 你向当事人 打听一下<br />

+自立性(independent)<br />

+受动性(causally affected)<br />

+参与性(participant)<br />

与事所指的事物先于动词所表示的事件独立存在<br />

与事所指的事物承受由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br />

的影响<br />

与事所指的事物自愿或被迫参与到由动词所表示<br />

的动作、行为或事件中去


作基础句的宾语,作双宾语句中的近<br />

宾语(间接宾语)<br />

不作“把”字句的宾语,作“为、<br />

对、给、向、替”的宾语<br />

不作“被”字句的主语<br />

一般不作“V(一)V、V(了)V”等重叠<br />

形式的宾语<br />

作“不VP”和“没有VP”等否定形式<br />

的宾语<br />

不作基础句的主语<br />

作动词宾语时可左向提升为话题,原<br />

位置必须由“他”填充<br />

不作“V - 成”一类复合动词的宾语<br />

与事的语法特征<br />

弟弟借孙老师一本词典 | 老张问我一个问题<br />

* 老张把我问一个问题<br />

大家一起为子孙后代造福 | 老板对雇员发火<br />

* 病人被王大夫把脉<br />

?问一问厂长房子的事<br />

* 送(了) 送王老师一束花<br />

不问老刘 ~ 没有问老刘<br />

问小刘(一件事) ~ * 小刘问(一件事)<br />

陈先生啊,小方问过他股票行情<br />

* 问成小刘一件事 | * 送成小李一本书


7 结果(result)<br />

结果:由施事的动作、行为造成的结果。<br />

1. 妈妈 给我 织了 一件毛衣<br />

2. 孩子 在桌子上 踩了 一个脚印<br />

3. 爸爸 挖了 一个菜窖<br />

4. 他 把窗户纸 捅了 一个窟窿<br />

+变化性(change of state)<br />

+受动性(causally affected)<br />

+渐成性(incremental)<br />

结果所指的事物的状态在由动词所表示的事件中<br />

发生了变化<br />

结果所指的事物承受由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br />

的影响<br />

结果所指的事物是在由动词所表示的事件中逐步<br />

形成的


作基础句的宾语,不作双宾语句中的<br />

宾语<br />

作“把”字句的宾语,不作“为、<br />

对、给、向、替”的宾语<br />

作“被”字句的主语<br />

作“V(一)V”的宾语<br />

不作“V(了)V”的宾语<br />

作“不VP”和“没有VP”等否定形式<br />

的宾语<br />

不作基础句的主语<br />

作动词宾语时可左向提升为话题,原<br />

位置必须空位;作“把”宾语时可左<br />

向提升为话题,原位置必须由“他”<br />

填充<br />

作“V - 成”一类复合动词的宾语<br />

结果的语法特征<br />

爸爸在院子里挖了一口井 | 小王在桌上踩了一<br />

个脚印<br />

弟弟把纸船叠好了 | * 弟弟对纸船叠好了<br />

房子被他们盖好了<br />

写(一) 写信 | * 写了写信<br />

不造桥 ~ 没有造桥<br />

烧米饭 ~ * 米饭烧<br />

毛衣,妈妈早就为我织好〔* 它〕了<br />

招工广告,我把它写在大门口了<br />

揉成馒头 | 做成工棚


8 对象(target)<br />

对象:感知行为的对象和目标。<br />

1. 爸爸 认识 刘校长<br />

2. 小王 熟悉 广告业务<br />

3. 妹妹 喜欢 芭蕾舞<br />

4. 李小明 相信 通灵术<br />

+自立性(independent)<br />

+关涉性(concerned)<br />

对象所指的事物先于动词所表示的事件独立存在<br />

对象所指的事物表示相应感事所感知的对象和目<br />

标等关联物


作基础句的宾语,作双宾语句中的近<br />

宾语(间接宾语)<br />

不作“把”字句的宾语,不作“为、<br />

对、给、向、替”的宾语<br />

不作“被”字句的主语<br />

不作“V(一)V、V(了)V”等重叠形式<br />

的宾语<br />

作“不VP”的宾语,不作“没有VP”<br />

的宾语<br />

不作基础句的主语<br />

作动词宾语时可左向提升为话题,原<br />

位置可空位或由“他”填充<br />

不作“V - 成”一类复合动词的宾语<br />

对象的语法特征<br />

弟弟喜欢西洋美术 | 我们喜欢他勤奋踏实<br />

* 哥哥把漫画喜欢得不得了<br />

* 妈妈对这些人讨厌透了<br />

老陈熟悉财会工作~ * 财会工作被老陈熟悉<br />

* 喜欢(一) 喜欢评弹 | * 讨厌(了) 讨厌说教<br />

不相信群众 ~ * 没有相信群众<br />

喜欢大山 ~ * 大山喜欢<br />

小明,我讨厌〔他〕<br />

* 认识成小李 | * 喜欢成漫画


9 系事(relevant)<br />

系事:在事件里跟主事相对的事物。<br />

1. 老赵 是 仓库保管员<br />

2. 许先生 有 三个儿子<br />

3. 这些房子 属于 地质学院<br />

4. 小平 跑 第二棒<br />

5. 我们叫她知心姐姐<br />

6. 郝海东 踢 中锋<br />

+自立性(independent)<br />

+类属性<br />

(classification/attribute)<br />

系事所指的事物先于动词所表示的事件独立存在<br />

系事所指的事物表示相应主事的属性、类型等


作基础句的宾语,作双宾语句中的远<br />

宾语(直接宾语)<br />

不作“把”字句的宾语,不作“为、<br />

对、给、向、替”的宾语<br />

不作“被”字句的主语<br />

不作“V(一)V、V(了)V”等重叠形式<br />

的宾语<br />

作“不VP”的宾语,不作“没有VP”<br />

的宾语<br />

不作基础句的主语<br />

除“有、是”外,作动词宾语时不能<br />

左向提升为话题。如提升为话题,原<br />

位置必须空位<br />

不作“V - 成”一类复合动词的宾语<br />

系事的语法特征<br />

弟弟是北大附中的学生 | 我们都叫他华威先生<br />

哥哥是工人~ * 哥哥把工人是<br />

* 这些房子为地质学院属于<br />

苹果属于水果~ * 水果被苹果属于<br />

* 像(一) 像他爸 | * 拥有(了) 拥有财产<br />

不是学生 ~ * 没有是学生<br />

像大山 ~ *大山像<br />

*大胖熊,你简直像<br />

毛笔,我有<br />

* 是成厂长 |*属于成校方


题元<br />

语义特征<br />

“客体”题元小结(语义性质)<br />

受动性 变化性 自立性 渐成性 参与性 关涉性 类属性<br />

受事 + + + - - - -<br />

与事 + - + - + - -<br />

结果 + + - + - - -<br />

对象 - - + - - + -<br />

系事 - - + - - - +


题元<br />

“客体”题元小结(句法性质)<br />

句法特征<br />

作基础句<br />

的宾语<br />

作近<br />

宾语<br />

受事 + - +<br />

与事 + + -<br />

结果 + - -<br />

对象 + + -<br />

系事 + - +<br />

作远<br />

宾语<br />

作“把”<br />

的宾语<br />

+<br />

-<br />

+<br />

-<br />

-<br />

“没有<br />

VP”的宾<br />

语<br />

+<br />

+<br />

+<br />

-<br />

-<br />

“V成”<br />

的宾语<br />

-<br />

-<br />

+<br />

-<br />

-


10 工具(instrument)<br />

工具:自主性动作、行为的发出者。<br />

1. 小王 用 水果刀 切黄瓜 ~ 小王 切 这把水果刀<br />

2. 爸爸 用 显微镜 看切片 ~ 爸爸 正 看 显微镜呢<br />

+自立性(independent)<br />

+位移性(movement )<br />

+ 使动性 ?<br />

工具所指的事物先于动词所表示的事件独立存在<br />

工具所指的事物在由动词所表示的事件中移动了位置


[“用”+工具]作基础句的状语<br />

不作“把”的宾语<br />

不作“在、从、到”等的宾语<br />

可由主语提升为话题,原位置必须<br />

由“他”填充复指,或删除“用”<br />

可由状语后移为宾语,同时删除<br />

“用”<br />

可作“VV”的宾语,不作“V一V,<br />

V了V”的宾语<br />

不作“V - 成”一类复合动词的宾语<br />

工具的语法特征<br />

爸爸用小刀切萝卜 | 爷爷用放大镜看报纸<br />

* 爸爸把小刀切萝卜 | * 爷爷把放大镜看报纸<br />

* 爸爸在小刀切萝卜 | * 爷爷从放大镜看报纸<br />

这把斧子,叔叔用它砍柴 | 这副眼镜,我看电视<br />

叔叔砍这把斧子 | 你看这个望远镜<br />

你切切这把刀试试 | * 切一切那把水果刀 | * 砍了砍<br />

这把斧子<br />

* 切成水果刀 | * 看成那副眼镜


11 材料(material)<br />

材料:动作、行为所用的材料。<br />

1. 姐姐 用 毛线 结了 一件上衣 ~ 姐姐 正 结 毛线 呢<br />

2. 爷爷 用 米泔水 浇花 ~ 爷爷正浇米泔水 呢<br />

+自立性(independent)<br />

+位移性(movement )<br />

+变化性(change of<br />

state)<br />

材料所指的事物先于动词所表示的事件独立存在<br />

材料所指的事物在由动词所表示的事件中移动了位置<br />

材料所指的事物在动作、行为中消耗掉了或者由原料<br />

变为成品


[“用”+材料]作基础句的状语<br />

作“把”的宾语<br />

不作“在、从、到”等的宾语<br />

可由主语提升为话题,原位置必须<br />

由“他”填充复指,或删除“用”<br />

可由状语后移为宾语,同时删除<br />

“用”<br />

可作“VV”的宾语,不作“V一V,<br />

V了V”的宾语<br />

不作“V - 成”一类复合动词的宾语<br />

材料的语法特征<br />

爸爸用柳条编箱子 | 我用白灰刷墙<br />

爸爸把柳条都编了箱子了 | 叔叔把白灰全刷墙上了<br />

* 爸爸在柳条都编了箱子了<br />

* 叔叔到白灰全刷墙上了<br />

这些柳条,叔叔用它编花篮<br />

这些米泔水,我浇兰花<br />

叔叔正编柳条呢<br />

这盆兰花我浇米泔水<br />

晚上没事就编编柳条<br />

* 包一包牛皮纸 | * 浇了浇米泔水<br />

* 编成柳条 | * 浇成米泔水


12 方式(manner)<br />

方式:动作行为所采取的方式、方法。<br />

1.他用低音 唱了 一首《船夫曲》 ~ 余子真 一向 唱 低音<br />

2. 这些纸包 得 捆 双十字<br />

3. 这些软糖 你还是 包 小包 吧<br />

-自立性(independent)<br />

+附庸性(does not exist<br />

independently)<br />

方式所指的事物不先于动词所表示的事件独立存在<br />

方式所指的事物或状况依附于由动词所表示的动作<br />

、行为之上


[“用”+方式]作基础句的状语<br />

不作“把”的宾语<br />

不作“在、从、到”等的宾语<br />

不可由主语提升为话题<br />

可由状语后移为宾语,同时删除<br />

“用”<br />

不作“VV,V一V,V了V”的宾语<br />

可以作“V- 成”一类复合动词的宾语<br />

方式的语法特征<br />

爸爸用低音唱了一首民歌 | 爷爷用三角包包糖果<br />

* 爸爸把低音唱了一首民歌 |*王蒙把意识流写小说<br />

* 爸爸在低音唱了一首民歌 |*王蒙从意识流写小说<br />

* 低音,爸爸用它唱了一首民歌<br />

* 三角包,爷爷用它包糖果<br />

张平唱高音 | 他尝试写意识流<br />

* 晚上没事就唱唱低音 | * 写一写意识流<br />

唱成高音了 | 包成三角包


题元<br />

“凭借”题元小结(语义性质)<br />

语义特征<br />

使动性 受动性 自立性 附庸性 位移性 变化性<br />

工具 - - + - + -<br />

材料 - - + - + +<br />

方式 - - - + - -


题元<br />

“凭借”题元小结(句法性质)<br />

句法特征<br />

作介<br />

宾<br />

“用”<br />

之宾<br />

“把”<br />

之宾<br />

工具 + + - -<br />

材料 + + + -<br />

方式 + + - -<br />

“在”<br />

之宾<br />

“V成”<br />

的宾语<br />

-<br />

-<br />

+<br />

话题<br />

化<br />

+<br />

+<br />

-<br />

述题<br />

化<br />

+<br />

+<br />

+


13 场所(location)<br />

场所: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br />

1. 小王 在里圈 跑 ~ 小王 跑 里圈<br />

2. 老刘 在食堂 吃饭 ~ 老刘 吃 食堂<br />

3. 老侯 在江湖上 闯荡了几十年 ~ 老侯 闯荡 江湖 几十年


[“在”+场所]作基础句的状语<br />

不作“把、用”的宾语<br />

不作“从、到、向”等的宾语<br />

不可由主语提升为话题<br />

可由状语后移为宾语,同时删除介<br />

词和方位词<br />

可作“VV、V一V”的宾语,不作<br />

“V了V”的宾语<br />

不作“V - 成”一类复合动词的宾语<br />

场所的语法特征<br />

黄斌在里圈跑 | 爷爷在食堂吃中饭<br />

* 黄斌把里圈跑 | * 爷爷把食堂(里) 吃中饭<br />

* 黄斌从里圈跑 | * 爷爷从食堂(里) 吃中饭<br />

* 里圈,黄斌在那儿跑<br />

* 食堂(里) ,爷爷在那儿吃中饭<br />

黄斌跑里圈,刘虹跑外圈 | 爷爷老吃食堂<br />

你跑(一) 跑外圈看 | 你吃(一) 吃食堂看 | * 老陈睡<br />

了睡地板<br />

* 跑成里圈 | * 吃成食堂


14 源点(source)<br />

源点:动作、行为开始的地点或时间。<br />

1. 一个犯人 从监狱里 跑了 ~ (从) 监狱里 跑了 一个犯人<br />

2. 一块石头 从山顶上 滚下来 ~ (从) 山顶上 滚下来 一块石头<br />

3. 长江 发源 于 青藏高原<br />

4. 这种制度 起源 于 唐朝<br />

5. 他们 昨天 离开 北京 去上海<br />

6. 40 年代 她 脱离了 党组织


[“从”+源点]作基础句的状语<br />

[“于”+源点]作基础句的补语<br />

“离开”等极少数动词的源点只能<br />

作宾语<br />

不作“把、用”的宾语<br />

不作“在、往、到”等的宾语<br />

“从”后源点可提升为话题,同时<br />

删除介词。“于”后源点不可以<br />

不可由状语后移为宾语<br />

不作“VV,V一V,V了V”的宾语<br />

不作“V - 成”一类复合动词的宾语<br />

源点的语法特征<br />

一个犯人从监狱里跑了<br />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br />

父亲十八岁就离开了故乡<br />

* 一个犯人把监狱里跑了 |*科举制度起源用隋唐<br />

* 一个犯人在监狱里跑了 | * 一只鹦鹉往笼子里飞了<br />

监狱里跑了一个犯人<br />

* 青藏高原,长江发源于此<br />

* 一个犯人跑了监狱(里) | * 长江发源青藏高原<br />

* 跑(一) 跑监狱 |* 飞了飞笼子 | * 发源发源青藏高原<br />

* 跑成监狱里 | * 起源成唐朝


15 终点(goal)<br />

终点:动作、行为结束的地点、时间或状<br />

态。<br />

1. 他往桌上 放了一本书 ~ 桌上 放了一本书<br />

2. 嫌疑犯 跑 国外了<br />

3. 我们村 来了 三个知青<br />

4. 搞阴谋的人必定 以失败 而告终<br />

5. 孩子 去 姥姥家了<br />

6. 火车 正点 到达 北京车站


[“向|往”+终点]作基础句的状语<br />

[“向|往|到|在”+终点]作基础句<br />

的补语<br />

“去、到、到达”等极少数动词的<br />

终点只能作宾语<br />

不作“把、用”的宾语<br />

不作“从” 的宾语<br />

“在、到”后终点可提升为话题,<br />

同时删除介词。“往、向”后终点<br />

不可以<br />

可由状语后移为宾语<br />

不作“VV,V一V,V了V”的宾语<br />

不作“V - 成”一类复合动词的宾语<br />

终点的语法特征<br />

他们向科学高峰攀登 | 她往书架上插书<br />

这趟车开往齐齐哈尔 | 刘磊把书放在家里了<br />

小王去图书馆了 | 孩子到姥姥家了 | 他们明天到达<br />

深圳<br />

* 他们把科学高峰攀登 | * 她用书架上插书<br />

* 他们从科学高峰攀登 | * 她从书架上插书<br />

小明在桌上放了一本书 ~ 桌上小明放了一本书<br />

这趟车开往齐齐哈尔 ~ * 齐齐哈尔,这趟车开往<br />

他们勇敢地攀登科学高峰<br />

* 插(一) 插书架(上) | * 开了开齐齐哈儿<br />

* 攀登成科学高峰 | * 插成书架上


16 范围(range)<br />

范围:动作、行为所涉及的数量、频率、幅度、<br />

时间等相关事项。<br />

1. 一个西瓜 卖 三块钱<br />

2. 一个小时 跑 二十公里<br />

3. 渔船 偏离了 主航道 几百米<br />

4. 他 老是 逃避 家务<br />

5. 会议 持续了 三个小时<br />

6. 双方 僵持了 半年<br />

7. 他们 休 星期天<br />

8. 老王 值 星期六,我 值 星期天


作基础句的宾语,有时作双宾语句中<br />

的远宾语(直接宾语)<br />

“休息、值班”等的范围题元一般放<br />

在“在”后,也可在动词后<br />

不作“把、用”的宾语,不作“为、<br />

对、给、向、替、在、从、到、往”<br />

的宾语,不作“被、由”等的宾语<br />

不作“被”字句的主语<br />

不作“VV、V(一)V、V(了)V”等重叠<br />

形式的宾语<br />

一般不能作话题<br />

不作“V - 成”一类复合动词的宾语<br />

范围的语法特征<br />

这把椅子卖两百块钱 | 炸弹偏离目标三十米<br />

老王在星期六值(班) ,我在星期天值(班)<br />

老王值星期六,我值星期天<br />

* 这把椅子把两百块钱卖<br />

* 这辆车一天为几百里跑<br />

* 这辆车一天由几百里跑<br />

* 两百块钱被这把椅子卖<br />

* 买(一) 买两百块钱 | * 值(一) 值四、五十万<br />

* 两百块钱,这把椅子卖<br />

* 八百里,这辆车一天跑了<br />

* 卖成两百块钱 | * 值成四十万


题元<br />

“环境”题元小结(句法性质)<br />

句法特征<br />

作基础句<br />

的宾语<br />

“在”<br />

宾<br />

场所 + + -<br />

源点 - - +<br />

终点 + - -<br />

范围 + - -<br />

“从”<br />

宾<br />

“向”<br />

宾<br />

-<br />

-<br />

+<br />

-<br />

“VV”<br />

的宾语<br />

+<br />

-<br />

-<br />

-<br />

“V成”<br />

的宾语<br />

-<br />

-<br />

-<br />

-


17 命题(proposition)<br />

命题:由主谓结构、述宾结构或动词、形容词等谓词性成分充当<br />

的论元,它本身具有一个由谓词及其论元构成的论元结构;在<br />

外部的语义功能上,它以整体充当主体论元或客体论元。<br />

1. 大家 认为 这事不赖小王<br />

2. 小刘跳槽 影响了 达利公司的声誉<br />

3. 他们 迫使 小刚 逃离家乡<br />

4. 中国女排 力争 夺取 奥运会 金牌


作基础句的主语(可用“这、那”<br />

替换)或宾语(可用“这样做、那<br />

样做”替换)<br />

不作“把、用”的宾语,不作<br />

“为、对、给、向、替、在、从、<br />

到、往”的宾语,不作“被、由”等<br />

的宾语<br />

不作“被”字句的主语<br />

不作“VV、V(一)V、V(了)V”等重<br />

叠形式的宾语<br />

可由主语提升为话题,原位置由<br />

“这/那(事)”填充复指;不能由<br />

宾语提升为话题<br />

不作“V - 成”一类复合动词的宾语<br />

命题的语法特征<br />

老王旷工影响了生产进度<br />

刘老师带病上课感动了学生<br />

弟弟打算盖一座楼房<br />

* 他们把那个地方不错觉得<br />

* 他们为从背后下手企图<br />

* 生产进度由老王旷工影响了<br />

* 那个地方不错被他们觉得<br />

* 觉得(一) 觉得那地方不错 | * 企图了企图从背后<br />

下手<br />

老王旷工,〔这(事) 〕影响了生产进度<br />

* 从背后下手,他们企图〔那样(做) 〕<br />

* 觉得成那地方不错 | * 认为成我没理


施事<br />

二 题元的共现关系<br />

受事<br />

与事<br />

结果<br />

爸爸 买了 一本书<br />

哥哥 做了 一张椅子<br />

宋老师 给了 我 两本词典<br />

感事 对象 主事 系事<br />

老陈认识许主任<br />

老张 有 两个儿子<br />

叶文龙 是 一条好汉


施事<br />

工具<br />

材料<br />

方式<br />

题元的共现关系<br />

受事<br />

结果<br />

妈妈 用小刀 切 西瓜<br />

爸爸 用铁锹 挖了 一个菜窖<br />

奶奶 用米泔水 浇 兰花<br />

姐姐 用细毛线 结了 一件上衣<br />

老张 用双十字 捆 被子<br />

孙晓平 用高音 唱《茶花女》<br />

我 切 这把刀<br />

妈妈正在 织 毛线呢<br />

我 捆 双十字<br />

致事 感事<br />

爷爷的身体 使 全家人 担心


三 题元的相对性与动态性<br />

(1) a. 小王正(给他孩子) 理发呢<br />

b. 小王正(在理发店) 理发呢<br />

c. 小王正在理发呢<br />

施益 受益?<br />

(3) a. 张老三正浇草坪呢<br />

b. 张老三正浇菜苗呢<br />

c. 张老三正浇菜园呢<br />

(5) a. 他用双手贴标语<br />

b. 他用刷子贴标语<br />

c. 他用浆糊贴标语<br />

(7) a. 他用小棍儿掏鸟窝<br />

b. 他用小棍儿掏鸟蛋<br />

c. 他用小棍儿从鸟窝里掏鸟蛋<br />

(2) a. 刘为借给老张一辆自行车<br />

b. 刘为向老张借一辆自行车<br />

c. 刘为借老张一辆自行车<br />

施事 与事?<br />

受事?<br />

(4) a. 这孩子又摔了一个跟斗<br />

b. 这孩子又摔了一个大包<br />

c. 这孩子又画了一幅年画<br />

结果?<br />

工具 材料?<br />

源点 受事?<br />

(6) a. 老王用锤子把屋顶砸了一个洞<br />

b. 陨石把屋顶砸了一个洞<br />

施事 工具?<br />

(8) a. 爸爸拍了一下我的肩膀<br />

b. 爸爸在我的肩膀上拍了一下<br />

受事 处所?


Robert D. Van Valin, Jr. (1999). Generalized Semantic Roles and the Syntax-Semantics Interface.


思考:句法特征 - 语义特征的关联?<br />

典型<br />

施事<br />

典型<br />

受事<br />

1<br />

2<br />

3<br />

4<br />

5<br />

6<br />

7<br />

8<br />

意志性<br />

(volition)<br />

变化性<br />

(change of<br />

state)<br />

感知性<br />

(sentience<br />

and/or<br />

perception)<br />

渐成性<br />

(incremental<br />

theme)<br />

能否直接作主语或宾语等句法成分<br />

能否作“把/被”字句的主语<br />

能否作介词“把/被/由”的宾语<br />

能否作“用/在/到/从/往/向”等介词的宾语<br />

使动性<br />

(causation)<br />

受动性<br />

(causally<br />

affected)<br />

能否作“VV/V一V/V了V”等动词重叠形式的主语或宾语<br />

能否作“不/没有VP”等否定形式的主语或宾语<br />

能否作“V-成”一类复合动词(或动词结构) 的宾语<br />

能否通过左向或右向出位而成为话题或述题<br />

移位性<br />

(movement )<br />

静态性<br />

(stationary)<br />

自立性<br />

受动性 渐成性<br />

移动性<br />

自立性 意志性<br />

意志性 感知性<br />

渐成性<br />

自立性<br />

自立性<br />

(independent<br />

existence)<br />

附属性<br />

(does not exist<br />

independently of<br />

the event)<br />

意志性 变化性 自立性 使动性<br />

述谓性<br />

参与性<br />

关涉性<br />

类属性


小结<br />

• 论元(题元)结构提供了观察动词语法特征的一个角<br />

度,可以从这个角度对动词进行次类划分<br />

(subcategorization)。<br />

• 上述题元分析的目标是把动词周围的名词性成分按照<br />

一套统一的划分标准,一一贴上“题元/格”标签。不<br />

过,有可能这种“自上而下”(top-down)的“分类”<br />

模式并不适用于有的动词(比如“有、是、产生”<br />

等)。<br />

• 对于观察和归纳动词的句法语义特征而言,“自下而<br />

上”(bottom-up)的“聚类”模式可能更有效。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