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8.2013 Views

现代光电子学(5)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现代光电子学(5)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现代光电子学(5)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SHOW MORE
SHOW LESS

Create successful ePaper yourself

Turn your PDF publications into a flip-book with our unique Google optimized e-Paper software.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现代光电子学<br />

东南大学先进光子学中心<br />

崔一平<br />

http://photontech.seu.edu.c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现代光电子学<br />

Revolutionary Events:<br />

• The invention of the laser by T. H.<br />

Maiman<br />

• The development of semiconductor<br />

optical devices<br />

• Optical fiber (1967 by 高锟)<br />

光子学(Photonics)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光子学研究的新兴领域<br />

纳光子学<br />

量子信息<br />

与<br />

量子计算<br />

非线性光子学<br />

光子学<br />

研究的新兴领域<br />

生物光子学<br />

Spintronics,<br />

集成光子学<br />

Spinphotonics<br />

超快光子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主要内容:<br />

• 集成光子学 (Integrated Photonics)<br />

• 纳光子学 (Nanophotonics)<br />

• 生物光子学 (Biophotonics)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一节 集成光子学概述<br />

光学系统:<br />

• 第一代:传统光学系统(体积较大的<br />

分立光学器件)<br />

• 第二代:微光学系统(如LED,<br />

SDL,Fiber,PIN等)<br />

• 第三代:集成光子学系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一节 集成光子学概述<br />

• 集成光子学<br />

Fabrication and integration of<br />

several photonic components on<br />

one substrate.<br />

Passive Components Active Components<br />

Integrated Photonic Device<br />

Key element: Optical waveguides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一节 集成光子学概述<br />

分类:<br />

• 1、从集成方式上划分,光集成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即<br />

光器件之间的“光-光集成”(PIC)以及光器件与电子<br />

器件的“光电集成”(OEIC);<br />

• 2、从集成形式上划分,光集成可分为单片集成和混合<br />

集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一节 集成光学概述<br />

集成光子器件的特点<br />

• Stable alignment<br />

• Easy control of the guided modes<br />

• Low voltage control<br />

• Fast operation<br />

• High optical power density<br />

• Compact and low weight<br />

• Low cost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二节 光波的电磁场理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电磁分析的必要性<br />

集成光子器件的基本组成单元是一系列光<br />

波导结构。而光波导结构的尺度在微米量<br />

级。<br />

与使用的光源波长(可见和红外)相当 。<br />

必须用电磁场理论进行定量分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Maxwell方程组<br />

自由空间中的Maxwell方程组 :<br />

真空中的介电常数<br />

ε<br />

−12<br />

0 = 8.85× 10 /<br />

真空中的磁导率<br />

μ π<br />

−7<br />

0 = 4 × 10 /<br />

F m<br />

H m<br />

E →<br />

∇⋅ =<br />

0<br />

H 0<br />

→<br />

∇⋅ =<br />

→<br />

→ ∂ H<br />

∇× E =−μ0<br />

∂t<br />

→<br />

→ ∂ E<br />

∇× H = ε0<br />

∂t<br />

(2.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引入与材料性质有关的电位移矢量 ,<br />

密度矢量 ,<br />

程组:<br />

→<br />

⎛ ⎞<br />

ρ ⎜ r , t ⎟<br />

⎝ ⎠<br />

→<br />

⎛ ⎞<br />

J ⎜ r , t ⎟<br />

⎝ ⎠<br />

→ →<br />

⎛ ⎞<br />

D⎜r t⎟<br />

⎝ ⎠ 和磁通<br />

→ →<br />

⎛ ⎞<br />

B⎜r t⎟<br />

⎝ ⎠ ,得到光在介质中满足的Maxwell方<br />

电荷密度<br />

电流密度<br />

→<br />

∇⋅ D = ρ<br />

B →<br />

∇⋅ =<br />

0<br />

→<br />

→ ∂ B<br />

∇× E =−<br />

∂t →<br />

→ → ∂ D<br />

∇× H = J+<br />

∂t<br />

(2.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对于线性、均匀和各向同性的材料,介质所满足<br />

的物构关系为:<br />

→ →<br />

D = ε E<br />

→ →<br />

B = μ H<br />

→ →<br />

J = σ E<br />

(<br />

(2.3)<br />

(2.4)<br />

(2.5)<br />

介质中无自由电荷:<br />

ρ =<br />

0<br />

)<br />

E →<br />

∇ ⋅ =<br />

0<br />

H 0<br />

→<br />

∇ ⋅ =<br />

→<br />

→ ∂ H<br />

∇× E =−μ<br />

∂t<br />

→<br />

→ → ∂ E<br />

∇× H = σ E+<br />

ε<br />

∂t<br />

(2.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集成光学器件的许多材料都可以近似成理想电介<br />

质(如玻璃,铁电晶体或聚合物等)。<br />

对于理想电介质 : σ = 0<br />

化简介质中的Maxwell方程组(2.6),可以得到光波<br />

在电介质中满足的波动方程:<br />

→<br />

→ 2<br />

2 ∂ E<br />

∇ E = με 2<br />

∂t<br />

→ 2<br />

2 ∂<br />

∇ H = με<br />

→<br />

H<br />

2<br />

∂t<br />

(2.7)<br />

(2.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由光的波动方程可以得到:<br />

光波在介质中的相速度<br />

光在自由空间中的传输速率<br />

v<br />

1<br />

= (2.8)<br />

εμ<br />

c =<br />

1<br />

≈<br />

εμ<br />

×<br />

0 0<br />

8<br />

3 10 m<br />

c<br />

介质中的光速与真空中光速的关系: v ≡ (2.9)<br />

n<br />

介质材料的折射率:<br />

n<br />

εμ<br />

= (2.10)<br />

ε μ<br />

0 0<br />

s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集成光学器件常用光学材料折射率<br />

SiO<br />

2<br />

材料 折射率系数 波长(nm)<br />

Glass (BK7) 1.51 633<br />

Glass (ZBLAN) 1.50 633<br />

Polymer (PMMA) 1.54 633<br />

Silica (amorphous ) 1.45 633<br />

2<br />

SiO<br />

SiO<br />

Quartz ( ) 1.55 633<br />

2<br />

Silicon nitride ( Si N ) 2.10 633<br />

3 4<br />

CaF<br />

Calcium fluoride ( ) 1.43 633<br />

2<br />

n<br />

Lithium niobate ( ) 2.28( )<br />

2.20( )<br />

LiNbO3 o<br />

ne<br />

Silicon (Si) 3.75 1300<br />

GaAs<br />

Gallium arsenide ( ) 3.4 1000<br />

Indium phosphide (InP) 3.17 1510<br />

63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电磁波传输的能流通量由坡印庭矢量(Poynting<br />

vector)表示:<br />

→ → →<br />

S ≡ E× H<br />

(2.11)<br />

电磁波的辐射强度I定义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br />

流过的电磁波的能量,通常由坡印庭矢量的模的时<br />

间平均求得:<br />

I S →<br />

=<br />

(2.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单色电磁波<br />

光波波动方程的电磁场解可以由不同频率的单色<br />

电磁波的叠加得到,单色电磁波可以表示为:<br />

→ →<br />

⎛ ⎞<br />

其中 E⎜r⎟ ⎝ ⎠<br />

i t<br />

E r, t Re E r e ω<br />

→ → → →<br />

⎛ ⎞ ⎡ ⎛ ⎞ + ⎤<br />

⎜ ⎟= ⎢ ⎜ ⎟<br />

⎝ ⎠ ⎝ ⎠<br />

⎥<br />

⎣ ⎦<br />

i t<br />

H r, t Re H r e ω<br />

→ → → →<br />

⎛ ⎞ ⎡ ⎛ ⎞ + ⎤<br />

⎜ ⎟= ⎢ ⎜ ⎟<br />

⎝ ⎠ ⎝ ⎠<br />

⎥<br />

⎣ ⎦<br />

(2.13)<br />

(2.14)<br />

→ →<br />

⎛ ⎞<br />

H ⎜r⎟ ⎝ ⎠ 分别代表电场和磁场的复振幅。<br />

角频率和频率以及周期的关系为:<br />

ω = 2πv= 2π<br />

T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亥姆霍兹(Helmholtz)方程<br />

把单色电磁波的表达式(2.13)和(2.14)代入波动方<br />

程(2.7)和(2.8),得到Helmholtz 方程:<br />

其中 U r →<br />

→ →<br />

2 ⎛ ⎞ 2 ⎛ ⎞<br />

∇ U⎜r⎟+ k U⎜r⎟= ⎝ ⎠ ⎝ ⎠<br />

⎛ ⎞<br />

⎜ ⎟<br />

⎝ ⎠ 代表电场或磁场。<br />

( ) 1 2<br />

k ≡ ω εμ = nk<br />

k0<br />

=<br />

ω<br />

0<br />

0 0<br />

c<br />

(2.15)<br />

(2.16)<br />

(2.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通过求解亥姆霍兹方程,电场和磁场的复振幅满<br />

足平面波表达形式:<br />

波矢量 k →<br />

ik r<br />

E r E0e →→<br />

→ → →<br />

⎛ ⎞ −<br />

⎜ ⎟=<br />

⎝ ⎠<br />

ik r<br />

H r H0e →→<br />

→ → →<br />

⎛ ⎞ −<br />

⎜ ⎟=<br />

⎝ ⎠<br />

的模满足:<br />

( ω )<br />

(2.18)<br />

(2.19)<br />

k = nk0= n (2.20)<br />

c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单色平面波的电场<br />

满足正交关系:<br />

→ → →<br />

k× H =−ωεE<br />

0 0<br />

→ → →<br />

k× E = ωμ H<br />

E →<br />

0 0 0<br />

H →<br />

E →<br />

(2.21)<br />

(2.22)<br />

和 在垂直于电磁波<br />

传输方向 k →<br />

的一个平面内,<br />

所以称为平面电磁波。<br />

、磁场 H →<br />

以及波矢量 k →<br />

图2.1 平面电磁波的电场、<br />

磁场和波矢量方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光波的偏振<br />

假设光波沿z方向传输,那么波矢量满足 :<br />

→ →<br />

k = ku<br />

z<br />

(2.22)<br />

线偏振(准确说是x方向线性偏振)光的电磁场<br />

表达形式:<br />

→<br />

E = E<br />

→<br />

ωt−kz<br />

u (2.23)<br />

→ → →<br />

u , u , u<br />

x y z<br />

0 cos( ) x<br />

→ →<br />

H = H ωt−kz<br />

u<br />

0 cos( ) y<br />

分别是x, y, z方向上的单位矢量 。<br />

(2.2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同理,y方向的线性偏振光:<br />

( ω π ) ( ω )<br />

→ → →<br />

E = E cos t− kz+ u =−E sin t− kz u (2.25)<br />

0 2 y 0<br />

y<br />

→ → →<br />

( ω π ) ( ω )<br />

H =−H cos t− kz+ u =−H sin t−kz u<br />

0 2 x 0<br />

x<br />

通过线性叠加x和y方向线偏振光表达式,即可得到椭圆偏<br />

→<br />

振光:<br />

E = E cos(<br />

ωt−θ) x<br />

→<br />

01 1<br />

E =−E cos ωt−θ y<br />

( )<br />

02 2<br />

2 →<br />

2<br />

→ →<br />

→<br />

⎛ ⎞ ⎛ ⎞<br />

E ⎛ ⎞⎛<br />

⎞<br />

Ex y E E<br />

⎜ ⎟ y<br />

+ ⎜ ⎟ − 2⎜ x ⎟⎜<br />

⎟cos<br />

=<br />

⎜ E01 ⎟ ⎜ E02 ⎟ ⎜ E01 ⎟⎜ E02<br />

⎟<br />

⎝ ⎠ ⎝ ⎠ ⎝ ⎠⎝<br />

⎠<br />

E 01 = E 02 时为圆偏振光。<br />

当 1 2 0,<br />

2<br />

θ sin θ<br />

(2.26)<br />

(2.27)<br />

(2.28)<br />

(2.29)<br />

θ = θ − θ = π , 2 π ,... 时为线偏振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光在吸收介质中的传输<br />

光在吸收介质中传输,吸收介质的介电常数不再<br />

是实数,而变成复数 。<br />

εc<br />

→ →<br />

D = ε E<br />

电位移矢量和电场矢量的关系 c<br />

电位移矢量和电场矢量不同相。<br />

折射率也变成复数形式 :<br />

n<br />

c<br />

ε<br />

ε<br />

c = (2.30)<br />

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n<br />

c<br />

n<br />

c<br />

=<br />

是复数折射率。可以假设折射率形式为:<br />

n 是实折射率, κ 是吸收率。<br />

波矢量也变成了复数:<br />

令<br />

c<br />

ε<br />

ε<br />

c<br />

0<br />

n = n− iκ<br />

(2.31)<br />

→ 2<br />

2 2 2<br />

kc ωεμ c nck0 c<br />

≡ = (2.32)<br />

→ → →<br />

k ≡ k−ia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代入得均匀吸收介质中的平面单色波的电场形式:<br />

⎡ ⎤ ⎡ ⎤<br />

⎜ ⎟ ⎢ ⎥ ⎢ ⎥<br />

⎝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 →→⎞ ⎛ →→⎞<br />

→ → → i⎜ωt−nck0 r ⎟ → →→ i⎜ωt−nk0 r ⎟<br />

⎛ ⎞<br />

⎝ ⎠ −κ<br />

k 0 r ⎝ ⎠<br />

E r, t = Re E0e = Re E0e e<br />

(2.33)<br />

结合单色电磁波的强度表达式,可以得到光在吸收介质中<br />

沿传播方向上光强的变化关系:<br />

2<br />

1 →<br />

−2κ<br />

kz 0<br />

I( z) = E0 e<br />

(2.34)<br />

2cμ<br />

若定义平面z=0处的光波强度为:<br />

那么沿传输方向的强度就可化简为:<br />

2 0<br />

I z = Ie = Ie<br />

( )<br />

0<br />

− κkz −α<br />

z<br />

0 0<br />

1<br />

I = E<br />

→<br />

0 0<br />

2cμ0<br />

光波的强度随传播距离增加呈指数衰减。<br />

2<br />

(2.3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光在介质分界面上的边界条件<br />

前面我们讨论了电磁波在自由空间和介质<br />

中的传输,而光的传输中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br />

需要考虑电磁波从一种介质传输到另一种介质<br />

中的情况。若考虑平面电磁波从一种均匀介质<br />

传输到另一种均匀介质中,分界面是一个平面。<br />

在第二种介质中除了透射波以外,从第一种介<br />

质中入射的电磁波还会在分界面上产生部分反<br />

射,从而产生反射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由Maxwell方程组(2.6)可以得到光波在分界面上的边界条件:<br />

场分量 D →<br />

在分界面法线方向分量在分界面两边是满足<br />

和B →<br />

连续条件:<br />

场分量 E →<br />

和<br />

H →<br />

( Normal ) ( Normal<br />

D = D )<br />

Medium1 Medium2<br />

( Normal ) ( Normal<br />

B = B )<br />

Medium1 Medium2<br />

(2.36)<br />

(2.37)<br />

在分界面处的切向分量满足连续条件:<br />

→Tangential →Tangential<br />

⎛ ⎞ ⎛ ⎞<br />

⎜E ⎟ = ⎜E ⎟<br />

⎝ ⎠ ⎝ ⎠<br />

Medium1 Medium2<br />

→ Tangential → Tangential<br />

⎛ ⎞ ⎛ ⎞<br />

⎜H ⎟ = ⎜H ⎟<br />

⎝ ⎠ ⎝ ⎠<br />

Medium1 Medium2<br />

(2.38)<br />

(2.3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考虑一个角频率为 ω i ,波矢量为<br />

i<br />

的单色平面电磁波,<br />

从均匀介质1中入射到均匀介质2中,两种介质的光学常数<br />

分别为( , ) 和 ε , μ<br />

ε1 μ 1 ( 2 2)<br />

入射波、反射波和透射波电场矢量的复数表达形式为:<br />

⎛ →→⎞<br />

→ → → i⎜ωit−ki r ⎟<br />

⎝ ⎠<br />

⎛ ⎞<br />

Ei⎜r, t⎟= Eie ⎝ ⎠<br />

Er r, t Er e ω<br />

⎛ ⎞<br />

⎜ ⎟=<br />

⎝ ⎠<br />

k<br />

⎛ →→⎞<br />

→ → → i⎜ rt−kr r ⎟<br />

⎝ ⎠<br />

⎛ →→⎞<br />

→ → → i⎜ωtt−kt r ⎟<br />

⎝ ⎠<br />

⎛ ⎞<br />

Et⎜r, t⎟= Et e<br />

⎝ ⎠<br />

(2.40)<br />

(2.41)<br />

(2.4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图2.3 单色平面波在两种介质分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br />

边界条件:对任何时间电场在分界面上满足切向分量连续<br />

ω ω ω<br />

= = (2.43)<br />

i r t<br />

即反射波和透射波与入射波的频率相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同样,对任何空间点电场在分界面上满足切向<br />

分量连续,有:<br />

[ k ] = [ k ] = [ k ]<br />

进而可以得到:<br />

θ θ<br />

= (2.44)<br />

i r<br />

即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就是反射定律。<br />

n sinθ = n sinθ<br />

1 i 2<br />

t<br />

这就是斯涅耳折射定律。<br />

T T T<br />

i r t<br />

(2.4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反射和透射系数<br />

为了简单,考虑两种基本的线性偏振波:一种<br />

电场矢量平行于入射平面;另一种电场矢量垂<br />

直于入射平面。如果需要研究任意偏振态的电<br />

磁波,那么只需要将它在两个基本的偏振方向<br />

分解后单独分别处理,最后再将两个正交的分<br />

量相叠加即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一种情况,即入射单色平面电磁波的电场矢量<br />

平行于入射面(TM)。<br />

图2.4 TM电磁波在介质分界面处的反射和折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因为磁场矢量垂直于电场矢量和波矢量,那么磁场矢量<br />

必须垂直于入射平面,也就是为什么这种电磁波称为“<br />

横磁波”(TM波)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电场和磁场<br />

分别可以表示为:<br />

→ → → →<br />

||<br />

i i ix,0, iz<br />

⎡ ⎤<br />

E ≡ E ≡<br />

⎢<br />

E E<br />

⎣ ⎥⎦<br />

→<br />

(2.46)<br />

(2.47)<br />

→ →<br />

⊥ ⎡ ⎤<br />

Hi ≡ Hi ≡<br />

⎢<br />

0, Hiy,0<br />

⎣ ⎥⎦<br />

符号||和 ⊥分别表示矢量平行和垂直于入射平面。<br />

结合边界条件可以得到TM电磁波的入射电场振幅和反<br />

射电场振幅的关系(反射系数):<br />

r<br />

TM<br />

Er<br />

n2cosθi − n1cosθt<br />

≡ =<br />

E n cosθ + n cosθ<br />

i 2 i 1 t<br />

(2.4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同理,我们可以推导出TM波的透射系数:<br />

t<br />

TM<br />

Et 2n1cosθi ≡ =<br />

E n cosθ + n cosθ<br />

i 1 t 2 i<br />

(2.49)<br />

通常,我们关心的是入射波的能量在分界面处分别有多<br />

少被反射和透射,所以引入了反射率R和透射率T。<br />

T<br />

R<br />

TM<br />

TM<br />

=<br />

⎛n cosθ − n cosθ<br />

⎞<br />

2 i 1 t<br />

= ⎜ ⎟<br />

n2cosθi + n1cosθt<br />

⎝ ⎠<br />

4nn cosθcosθ 1 2<br />

i t<br />

n cosθ + n cosθ<br />

( )<br />

2 i 1 t<br />

R + T =<br />

TM TM<br />

1<br />

2<br />

2<br />

(2.50)<br />

(2.51)<br />

(2.5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由(2.50)可以推导出TM波反射率为0的条件:<br />

这时对应于 0<br />

TM<br />

tgθ = n n<br />

i<br />

2 1<br />

R = 的入射角称为布儒斯特角 B<br />

(2.53)<br />

θ 。<br />

在以 θ B 为入射角入射时,任意偏振态的入射波经反射<br />

后成为线性偏振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r<br />

t<br />

TE<br />

TE<br />

图2.7 TE电磁波在介质分界面处的反射和折射<br />

Er<br />

n1cosθi − n2cosθt<br />

≡ =<br />

E n cosθ + n cosθ<br />

i 1 i 2 t<br />

Et 2n1cosθi = =<br />

E n cosθ + n cosθ<br />

i 1 i 2 t<br />

R<br />

T<br />

TE<br />

TE<br />

⎛n cosθ − n cosθ<br />

⎞<br />

1 i 2 t<br />

= ⎜ ⎟<br />

n1cosθi + n2cosθt<br />

=<br />

⎝ ⎠<br />

4n cosθn cosθ<br />

1 i 2 t<br />

( n cosθ + n cosθ<br />

)<br />

1 i 2 t<br />

2<br />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光的全反射现象<br />

n sinθ = n sinθ<br />

由折射定律 可以看出:<br />

n n<br />

如果 1 2<br />

1 i 2 t<br />

< 那么不管入射角 θ i是多少,折射角始终存在。<br />

n > n<br />

相反,若平面波是从光密介质入射到光疏介质中 1 2<br />

对于这种情况,存在一个入射角,其对应的折射角为 π 2<br />

这个特殊的入射角就称为临界角 。<br />

θ<br />

c<br />

( )<br />

θ ≡ sin<br />

−1<br />

n n<br />

c 2 1<br />

(2.54)<br />

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没有折射光,只有反射光也就是<br />

发生了全反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三节 光波导的计算方法<br />

一、概述<br />

• 光波导:约束光波传输的媒介<br />

• 介质光波导三要素:<br />

• “芯 / 包”结构<br />

• 凸形折射率分布,n1>n2 • 低传输损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三节 光波导的计算方法<br />

光波导的分类<br />

• 薄膜波导(平板波导)<br />

• 矩形波导(条形波导,脊形波导 )<br />

• 圆柱波导(光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三节 光波导的计算方法<br />

X<br />

n 3<br />

n 1<br />

n 2<br />

平板波导<br />

Y<br />

Z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三节 光波导的计算方法<br />

矩形波导<br />

脊型波导<br />

条形波导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三节 光波导的计算方法<br />

圆柱波导:光导纤维<br />

单模:8 ~10μm<br />

多模:50μm<br />

纤芯<br />

125μm<br />

包层 涂覆层 护套层<br />

外护层緘<br />

强度元件<br />

内护层緘<br />

光纤<br />

缆心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三节 光波导的计算方法<br />

二、光波导研究方法:麦克斯韦方程组<br />

在均匀介质中,电场磁场相互激发。麦克斯韦<br />

方程组为:<br />

<br />

∇× H = ∂D/ ∂ t<br />

<br />

<br />

∇× E =−∂B/<br />

∂ t<br />

D= ε E<br />

<br />

(1) (2)<br />

∇⋅ D = 0<br />

B= μH<br />

<br />

∇⋅ B = 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三节 光波导的计算方法<br />

麦克斯韦方程组<br />

<br />

∇× H = ε∂ E/ ∂ t<br />

<br />

∇× E=−μ∂ H/ ∂ t<br />

<br />

∇⋅ E = 0<br />

<br />

∇⋅ H = 0<br />

(3)<br />

<br />

2 2<br />

∇× ( ∇× E) =∇( ∇iE)-∇ E = -∇E<br />

<br />

2<br />

∂ ∂ E<br />

右边 =∇× ( −μ∂ H / ∂ t)=-μ ( ∇× H)<br />

=−με<br />

2<br />

∂ t ∂t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三节 光波导的计算方法<br />

波动方程为 <br />

∂ E<br />

με<br />

∂ t<br />

<br />

∂ H<br />

με<br />

∂ t<br />

2<br />

2<br />

∇ E − 2 =<br />

2<br />

2<br />

∇ H − 2 =<br />

得到亥姆霍兹方程为 :<br />

<br />

2 2<br />

∇ E+ k E = 0<br />

<br />

∇ iE<br />

= 0, k = ω με = k n<br />

0<br />

0<br />

0<br />

一定频率下的电磁波为:<br />

<br />

E(,) rt = Ere ()<br />

<br />

H (,) rt = Hre ()<br />

(4)<br />

iϖt iϖt <br />

2 2<br />

∇ H + k H =<br />

<br />

∇ iH<br />

=<br />

0<br />

0<br />

(5)<br />

k为介质中的波矢, k 0 =2π/λ为真空中的波数。通常对<br />

不同边界条件下,利用对亥姆霍兹方程求解来求波导模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三节 光波导的计算方法<br />

所采用的求解方法:<br />

• 电矢量与磁矢量分离: 可得到只与电场强度<br />

E(x,y,z,t)有关的方程式及只与磁场强度H(x,y,z,t)有关<br />

的方程式;<br />

• 时、空坐标分离: 亥姆霍兹方程,是关于E(x,y,z)和<br />

H(x,y,z)的方程式;<br />

• 空间坐标纵、横分离:波导场方程,是关于E(x,z)<br />

和H(x,z)的方程式;<br />

• 边界条件:在两种介质交界面上电磁场矢量的E(x,z)<br />

和H(x,z)切向分量要连续。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三节 光波导的计算方法<br />

模式的基本特征<br />

求解上述方程可得本征解及相应的本征值,通<br />

常将本征解定义为“模式”。<br />

模式的基本特征为:<br />

--每一个模式对应于沿光波导轴向传播的一种电<br />

磁波;<br />

--每一个模式对应于某一本征值并满足全部边界<br />

条件;<br />

--模式是波导结构的固有电磁共振属性的表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三节 光波导的计算方法<br />

模式命名<br />

E <br />

模式的场矢量 (x,y,z)和 (x,y,z)具有<br />

六个场分量:Ex 、Ey 、Ez 和Hx 、Hy 、Hz (或Er 、Eφ 、<br />

Ez 和Hr ,Hφ ,Hz )。通常把光场分解为横向分量<br />

(x,y平面内的方向)和纵向分量(z方向)之和。<br />

根据场的纵向分量Ez 和Hz 的存在与否,可将模式命<br />

名为:<br />

(1)横电磁模(TEM): Ez =Hz =0;<br />

(2)横电模(TE): Ez =0, Hz≠0; (3)横磁模(TM): Ez≠0,Hz =0;<br />

(4)混杂模(HE或EH): Ez≠0, Hz≠0。 H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三节 光波导的计算方法<br />

1、平面光波导<br />

• 结构:y,z方向无限延伸<br />

x方向尺寸d接近于传输光波长量级<br />

• 折射率:覆盖层、芯区、衬底分别为:<br />

n1 、n2 、 n3 ,<br />

• 对称波导: n 2 = n 3<br />

• 非对称波导: n 2 = n 3<br />

n > n ≥n<br />

1 2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三节 光波导的计算方法<br />

X<br />

d<br />

n3 n1 n2 n 3<br />

n 1<br />

n 2<br />

y<br />

z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三节 光波导的计算方法<br />

几何光学分析<br />

• 光线轨迹:锯齿形折<br />

线<br />

• 图中平面波的波矢量<br />

为:(设n1 > n2 > n3 )<br />

k <br />

• | |=k0n1 • k1 = k0n1cosθ β<br />

• = k 0 n 1 sinθ<br />

k 1<br />

k <br />

β<br />

θ<br />

x<br />

d<br />

0<br />

n 3<br />

n 1<br />

n 2<br />

z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三节 光波导的计算方法<br />

根据全反射临界角的计算公式:<br />

θ =<br />

c13<br />

n<br />

3 arcsin( )<br />

n<br />

1<br />

θ =<br />

c12<br />

• (1)导模条件:光线在上下界面都发生全反射。<br />

π<br />

θc13, θc12 < θ <<br />

2<br />

求得<br />

2 arcsin( )<br />

• (2)部分反射,光线在上界面发生全反射,下界面部分反射有辐<br />

射模。(导模截止)<br />

θc13 < θ < θc12<br />

有: nk 3 0< β < nk 2 0<br />

• (3)在上下界面都发生部分反射。能量被同时辐射到上下包层中<br />

去。<br />

得到: β < nk < nk<br />

• (4)当θ=π/2, 1 0,光线沿z轴传输,此时可以得到最大<br />

传输模式。<br />

n<br />

n<br />

1<br />

nk < β < nk<br />

2 0 1 0<br />

θ < θc13 < θc12<br />

3 0 2 0<br />

β = nk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三节 光波导的计算方法<br />

波动光学分析<br />

<br />

2 2<br />

∇ E+ k E = 0<br />

用分离变量法,令<br />

Exz ( , ) = XxZz ( ) ( )<br />

将亥姆霍兹方程,分解为两个方程<br />

2<br />

d 2<br />

X k 2 x X<br />

dx<br />

+ =<br />

2<br />

d 2<br />

Z k 2 z Z<br />

dz<br />

+ =<br />

k + k = k + β = ω με = k<br />

0<br />

2 2 2 2 2 2<br />

x z 1<br />

0<br />

n 3<br />

n 1<br />

n 2<br />

d<br />

0<br />

x<br />

(1)<br />

(2)<br />

z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三节 光波导的计算方法<br />

−i( βz−ωt) 场量可写为: Ert (,) = Exe ()<br />

−i( β z−ωt) Hrt (,) = Hxe () <br />

从麦克斯韦方程出发 ∇× H = ∂D/ ∂t<br />

<br />

写为标量形式有: ∇× E=−∂B/ ∂t<br />

∂E<br />

∂E<br />

z y<br />

− = iωμ0H x<br />

∂y ∂z<br />

∂H<br />

∂H<br />

z y<br />

−<br />

∂y ∂z<br />

= iωεE ∂E x ∂E<br />

z − = iωμ0H y<br />

∂z ∂x<br />

∂H x ∂H<br />

z −<br />

∂z ∂x<br />

= iωεE ∂E y ∂E<br />

x − = iωμ0H z<br />

∂x ∂y<br />

∂H y ∂H<br />

x −<br />

∂x ∂y<br />

= iωεE x<br />

y<br />

z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三节 光波导的计算方法<br />

β为Z方向传播常数,则根据振幅不随y的变化而变化,<br />

振幅随z变化可求:<br />

<br />

∂ E<br />

∂ y<br />

= 0,<br />

<br />

∂ E<br />

∂ z<br />

=<br />

<br />

− i β E<br />

βE =−ωμ<br />

H<br />

y 0 x<br />

dEy<br />

=−iωμ0Hz<br />

dx<br />

iβH dH<br />

+<br />

dx<br />

=−iωε<br />

E<br />

Z<br />

x y<br />

TE模式:Ey, Hx, Hz<br />

(1)<br />

(2)<br />

(3)<br />

βH =−ωμ<br />

E<br />

y 0 x<br />

dH y<br />

=−iωμ0Ez<br />

dx<br />

iβE dE<br />

+<br />

dx<br />

=−iωε<br />

H<br />

Z<br />

x y<br />

TM模式: Hy, Ex, Ez<br />

(4)<br />

(5)<br />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三节 光波导的计算方法<br />

• TE模:<br />

y<br />

对(2)两边求导,并将(1)(3)代入(2)中可得:<br />

2<br />

∂ E y 2<br />

+ κ 2 jEy ∂x<br />

= 0<br />

i = 1, 2, 3 (7)<br />

2<br />

κ j<br />

2 2 2<br />

= k0nj − β k j = | κ j|<br />

其中k0 =2π/λ为真空中的波数。方程在芯层、下包层以<br />

及上包层的解分别为: E1cos( kx 1 −φ ) 0 ≤ x≤ d<br />

(8)<br />

E E xe e<br />

−i( βz−ωt) −i( βz−ωt) = () = i<br />

E exp( k x) x≤0<br />

2 2<br />

E exp[ −k ( x−d) ] x≥d 3 3<br />

带入(1)、(2)即求得Hx ,Hz 解。其中k1 是芯层中x方向相位<br />

常数。k2 , k3 为下包层、上包层中沿x方向的衰减常数。<br />

k = k n − β , k = β − k n , k = β −k<br />

n (9)<br />

2 2 2 2 2 2 2 2 2 2 2 2<br />

1 0 1 2 0 2 3 0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三节 光波导的计算方法<br />

y<br />

对(8)分别利用x=0和x=d处连续条件以及 连续性条件<br />

∂x<br />

可得到<br />

得:<br />

整理得:<br />

tan( kd+ φ)<br />

= k / k<br />

tan( k 0 + φ) = tan( φ)<br />

= k / k<br />

1 3 1<br />

1 2 1<br />

kd+ φ = arctan( k / k) + pπ<br />

1 3 1<br />

φ = arctan( k / k ) + qπ<br />

2 1<br />

1 2 1 3 1<br />

(10)<br />

即为TE导模特征方程。可改写为平面波导维持驻波的条件:<br />

∂E<br />

kd−arctan( k / k) − arctan( k / k) = mπ<br />

1 12 13<br />

p = 0,1, 2…<br />

q = 0,1, 2…<br />

kd−φ − φ = mπ<br />

(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三节 光波导的计算方法<br />

• 把(9)代入上式得<br />

2 2 2<br />

β − kn 0 j<br />

(12)<br />

1 j = arctan( ) j=2,3<br />

2 2 2<br />

kn 0 1 − β<br />

定义有效折射率为Nm =β/k0, TE模的本征方程(10)可<br />

改写为:<br />

φ<br />

1/2 1/2<br />

2 2 2 2<br />

2 2 1/2 ⎛Nm−n ⎞ ⎛ 2 Nm−n ⎞ 3<br />

1− m 0 = π+<br />

⎜ 2 2⎟ + ⎜ 2 2⎟<br />

n1−Nm n1−Nm ( n N ) kd m arctan arctan<br />

⎝ ⎠ ⎝ ⎠<br />

同理可推出TM模的本征方程为:<br />

1/2 1/2<br />

⎡ 2 2 2 2 2 2<br />

2 2 1/2 ⎛n ⎞⎛ 1 Nm −n ⎞ ⎤ ⎡⎛ 2 n ⎞⎛ 1 Nm −n<br />

⎞ ⎤<br />

3<br />

( n1 − Nm) k0d = mπ+<br />

arctan ⎢⎜ arctan<br />

2 ⎟⎜<br />

2 2 ⎟ ⎥+ ⎢⎜ 2 ⎟⎜ 2 2 ⎟ ⎥<br />

⎢ n2 n1 −Nm n3 n1 −N<br />

⎣⎝ ⎠⎝ ⎠ ⎥⎦ ⎢⎣⎝ ⎠⎝ m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三节 光波导的计算方法<br />

导模截止条件为 ,代入本征模方程<br />

0 m 0 2<br />

1/2 1/2<br />

2 2 2 2<br />

2 2 1/2 ⎛Nm−n ⎞ ⎛ 2 Nm−n ⎞ 3<br />

1 − m 0 = π + ⎜ 2 2⎟ + ⎜ 2 2⎟<br />

⎝n1 −Nm⎠ ⎝n1 −Nm⎠<br />

2 2<br />

1/2<br />

2 2 1/2 ⎛n2−n ⎞ 3<br />

( n1 − n2) kd 0 = mπ+<br />

2arctan⎜ 2 2⎟<br />

n1 −n2<br />

• 得到导模截止方程为:<br />

β = k N = k n<br />

( n N ) kd m arctan arctan<br />

• 截止尺寸、截止波长:<br />

dcTE ; dcTM ;λc • 单模条件:要维持只传播单模(基模)<br />

的条件为<br />

dm ( = 0) < d< dm ( = 1)<br />

• 所有模式均被截止的条件为:<br />

对称波导:n2 =n3 , dc =0, 即基模不截止<br />

⎝ ⎠<br />

d < d( m=<br />

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三节 光波导的计算方法<br />

2、条形光波导 y<br />

n 5<br />

V<br />

d<br />

n 1<br />

II<br />

I IV<br />

a<br />

III<br />

n 2<br />

n 3<br />

n 4<br />

x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三节 光波导的计算方法<br />

从亥姆霍兹方程出发<br />

∂ψ ∂ψ<br />

∂x ∂y<br />

2 2<br />

2 2<br />

+ + ( k 2 2 0 nj−<br />

βψ ) = 0<br />

波导模式场量主要以横向(x, y) 方向为主, 纵向分量非常小,<br />

x<br />

被定义为准TE或准TM方式。 Emn<br />

(准TM)表示,所具有的<br />

y<br />

E<br />

x<br />

横向分量主要为Ex 和Hy ;对于 mn (准TE)具有的横向分量<br />

y<br />

主要为Ey 和Hx ;对 E 模有: :<br />

mn<br />

H e β<br />

=<br />

i z −<br />

H cos( k x+ φ )cos( k y+<br />

φ ) I<br />

1<br />

x x y y<br />

H2cos( kxx+ φx)exp[ α2y]<br />

II<br />

H3cos( kxx+ φx)exp[ −α3( y−d) ] III<br />

H cos( k y+ φ )exp[ α x]<br />

IV<br />

4 y y<br />

4<br />

H cos( k y+ φ )exp[ −α ( x−a) ] V<br />

5 y y<br />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三节 光波导的计算方法<br />

y<br />

x<br />

d<br />

a<br />

cos( kx+ φ )<br />

5<br />

x x<br />

exp[ −α( x −a)<br />

]<br />

exp[ α x]<br />

4<br />

exp[ α y]<br />

2<br />

cos( ky+ φ )<br />

3<br />

y y<br />

exp[ −α ( y−d)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三节 光波导的计算方法<br />

其中各特征参数满足以下关系:<br />

k + k = n k − β ><br />

2 2 2 2 2<br />

x y 1 0<br />

k − α = n k − β <<br />

2 2 2 2 2<br />

y 2 2 0<br />

k − α = n k − β <<br />

2 2 2 2 2<br />

y 3 3 0<br />

k − α = n k − β <<br />

2 2 2 2 2<br />

x 4 4 0<br />

k − α = n k − β <<br />

2 2 2 2 2<br />

x 5 5 0<br />

kx 是芯层中x方向相位常数, ky 是芯层中y方向相位常数 。<br />

α 、 α 、 α 、 α 为各包层结构中的衰减常数。<br />

2 3 4 5<br />

有:再根据电场和磁场应满足边界连续条件可得:<br />

0<br />

0<br />

0<br />

0<br />

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三节 光波导的计算方法<br />

本征方程:<br />

⎡⎛ 2 2<br />

α ⎞<br />

2 n ⎤ ⎡⎛ 1 α ⎞<br />

3 n ⎤<br />

1<br />

kd y −arctan ⎢⎜ ⎟ arctan<br />

nπ<br />

2⎥− ⎢⎜ ⎟ 2⎥<br />

=<br />

⎢<br />

⎜ k ⎟<br />

y n ⎜<br />

2 k ⎟<br />

⎣⎝ ⎠ ⎥⎦ ⎢⎣⎝ y ⎠n3<br />

⎥⎦<br />

⎡⎛α⎞⎤ ⎡⎛α⎞⎤ 4<br />

5<br />

ka x −arctan ⎢⎜ ⎟⎥− arctan ⎢⎜ ⎟⎥<br />

= m<br />

kx kx<br />

⎣⎝ ⎠⎦ ⎣⎝ ⎠⎦<br />

m= 1, 2, 3…… n= 1, 2, 3……<br />

m n取定一组值,解得一组相应的场解,即为 y<br />

π<br />

E<br />

m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三节 光波导的计算方法<br />

E<br />

x<br />

mn<br />

对 同样计算方法可得到:<br />

−<br />

⎡⎛α⎞⎤ −<br />

⎡⎛α⎞⎤ = π<br />

⎢⎣⎝ ⎠⎥⎦ ⎢⎣⎝ ⎠⎥⎦<br />

2<br />

3<br />

kd y arctan ⎢⎜ arctan n<br />

⎜<br />

⎟⎥ ⎢ ⎥<br />

k ⎟<br />

⎜<br />

⎟<br />

y k ⎟<br />

y<br />

2 2<br />

⎡⎛α⎞ 4 n ⎤ ⎡⎛ 1 α ⎞ 5 n ⎤<br />

1<br />

ka x −arctan ⎢⎜ ⎟ arctan mπ<br />

2⎥− ⎢⎜ ⎟ 2⎥=<br />

⎣⎝kx ⎠n4⎦ ⎣⎝kx ⎠n5<br />

⎦<br />

m= 1, 2, 3…… n= 1, 2, 3……<br />

m n取定一组值,解得一组相应的场解,即为 x<br />

(1)<br />

E<br />

(2)<br />

m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三节 光波导的计算方法<br />

等效折射率法<br />

n 3<br />

d n1<br />

n 2<br />

x<br />

n 5<br />

a<br />

y<br />

Nm<br />

n 4<br />

x<br />

N m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三节 光波导的计算方法<br />

• 可以把两维矩形波导看作两个一维介质平板波导的组合<br />

k = n k − ( β + k ) = n k −N<br />

k<br />

2 2 2 2 2 2 2 2 2<br />

y 1 0 x 1 0 m 0<br />

代入(1)有<br />

1/2 1/2<br />

⎡ 2 2 2 2 2 2<br />

2 2 1/2 ⎛ Nm −n ⎞ 5 n ⎤ ⎡⎛ 1 Nm −n<br />

⎞ 4 n ⎤<br />

1<br />

( n1 − Nm) k0d = mπ+<br />

arctan ⎢⎜ arctan<br />

2 2 ⎟ ⎥+ ⎢ 2 ⎜ 2 2 ⎟ ⎥ 2<br />

⎢ n1 −Nm n5 n1 −Nm<br />

n<br />

⎣⎝ ⎠ ⎥⎦ ⎢⎣⎝ ⎠ 4 ⎥⎦<br />

k = N k − β = N k − N k 代入(2)有<br />

2 2 2 2 2 2 2 2<br />

x m 0 m 0 mn 0<br />

1/2 1/2<br />

⎡ 2 2 2 2 2<br />

2 2 1/2 ⎛ Nmn −n ⎞ ⎤ ⎡⎛ 2 n ⎞⎛ 1 Nmn −n<br />

⎞ ⎤<br />

3<br />

( Nm − Nmn) k0a= nπ+<br />

arctan ⎢⎜ arctan<br />

2 2 ⎟ ⎥+ ⎢⎜ 2 ⎟⎜ 2 2 ⎟ ⎥<br />

⎢ Nm −Nmn n3 Nm −N<br />

⎣⎝ ⎠ ⎥⎦ ⎢⎣⎝ ⎠⎝ mn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四节 BPM法<br />

• 解析解法只能求解均匀规则的波导,对<br />

于非均匀不规则的光波导要用数值解。<br />

• 对于任意的折射率分布n(x,y,z),如何求解<br />

E(x,y,0)<br />

n(x,y,z)<br />

E(x,y,z)=?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四节 BPM法<br />

亥姆霍兹(Helmholtz)方程:<br />

2 2 2<br />

∇ ψ + n ( x, y , z ) k 0 ψ = 0<br />

ψ 代表场矢量E(x,y,z)或H(x,y,z)<br />

现在要求该方程的数值解。<br />

假设波沿z向传播,且n随z变化缓慢有<br />

ψ ( x, y, z) = u( x, y, z)exp( −iKz)<br />

K = nω/ c<br />

0<br />

代入(1)得到<br />

n 0 为基片或上包层的折射率<br />

(1)<br />

(2)<br />

2 2 2<br />

∂E ∂ E ∂ ∂<br />

2 2 2<br />

2 iK − = ( + ) E + k 2 2 2 0[ n( x, y, z) −n0]<br />

E<br />

Z z ∂ x ∂ y<br />

(3)<br />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作慢变振幅近似得Fresnel Equation<br />

2 2<br />

∂E∂ ∂<br />

2 2 2<br />

2 iK = ( + ) E + k 2 2<br />

0[ n( x, y, z) −n0]<br />

E<br />

∂Z ∂ x ∂ y<br />

求解上述方程用光束传播法(BPM)<br />

FFT-BPM<br />

BPM FD-BPM<br />

FD-VBPM(矢量)<br />

FD-SVBPM (半矢量,忽略场横向分量之间得耦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一般有<br />

∞ ∞ −ik<br />

y<br />

−∞ −∞<br />

x y x y<br />

−ikx x y −ikz<br />

z<br />

E( x, y, z) E( k , k ) e e e dk dk<br />

= ∫ ∫<br />

Ek ( , k, k) = FExyz [ ( , , )]<br />

x y z<br />

Exyz F Ek k k<br />

−1<br />

( , , ) = [ ( x, y, z)]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Z Δz/2 Δz<br />

E(x,y,z) E(x,y,z+Δz)<br />

• 从z传到z+ Δz/2 ,在频域上的传播因子:<br />

e<br />

−ik Δz/2<br />

z<br />

• 折射率变化修正,在空间域上用透镜修<br />

正因子:<br />

e<br />

2<br />

−iKΔnΔz/2n 2 2<br />

( , , )<br />

2<br />

0<br />

Δ n = n x y z −n<br />

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 得到FFT-BPM结果:<br />

−1<br />

−ikzΔz/2 −iKΔnΔz/2n Exyz ( , , +Δ z) = F { e Fe {<br />

F e F E x y z<br />

−1<br />

−ikzΔz/2 [ [ ( , , )]]}}<br />

2<br />

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四节 BPM法<br />

• 一般对光波导求解的方法:<br />

第一步:应用导模截止方程设计出波导<br />

截面的长和宽。<br />

第二步:利用有效折射率方法把三维波<br />

导的截面结构等效为两维平板波导结构。求<br />

出等效芯层、包层的折射率。<br />

第三步:把等效的折射率值代入BPM算<br />

法中进行逐步求解,从而可计算不同纵向结<br />

构中光束的传输情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五节 耦合模理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耦合模理论<br />

模式是一种能再波导内稳定传输的场的空间分布,<br />

如果随传播方向z波导的折射率分布保持不变,也就<br />

是n(x,y,z)=n(x,y),则模场在传播过程中就保持不<br />

变。但如果n(x,y,z)与z有关,则意味着场在传播过<br />

程中受到调制,被空间调制的光场显然其空频分量<br />

发生变化,不再保持原来的场分布,其中就含有其<br />

它模式的分量,也就是说激发起了其他的模式,或<br />

者说原有模式向其它模式耦合了能量。<br />

当两个波导结构之间的距离足够大,那么两个<br />

波导的模式之间相互之间没有影响,也就没有耦<br />

合;当两个波导结构相互靠近,即波导间距变小<br />

时,两个光波导就会分别受到对方的微扰,就会发<br />

生相互耦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图4.3显示了两个模式相互耦合的情况:<br />

图4.3 两个波导中模式独立传播(左)和相互耦合(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相互耦合的波导Ⅰ和Ⅱ中导模的光场可以表示为:<br />

ψ<br />

ψ<br />

iβz iωt xyzt , , , = Aze f xye , (4.12)<br />

( ) ( )<br />

−<br />

( )<br />

a<br />

a a<br />

x, y, zt , = B z e f x, y e<br />

( ) ( )<br />

−<br />

( )<br />

b<br />

iβz iωt b b<br />

f ( xy , ) f ( xy , )<br />

(4.13)<br />

其中 a 和 b 分别是波导中垂直于功率流的横截<br />

面上的场分布。若两个波导间距足够大,那么波导Ⅰ和Ⅱ<br />

中的场 ψ 和 ψ a b 是相互独立的正规模,振幅 A( z) , B( z)<br />

是常数。<br />

另一方面,若波导间距足够近,那么两个波导之间就会<br />

产生耦合,振幅 A( z) , B( z)<br />

就不是常数,而是传输距离<br />

z的函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考虑两个模式之间的耦合,那么耦合模方程(4.8)可以<br />

化简为:<br />

( )<br />

dA z<br />

dz<br />

ikabB ( z) e<br />

dB ( z)<br />

( )<br />

+ i( βb−βa) z<br />

± =− ikba A z e<br />

dz<br />

(4.15)<br />

−i( βb−βa) z<br />

± =− (4.14)<br />

k , k 分别代表导模a到b的耦合系数和b到a的耦合系数<br />

ab ba<br />

( β β )<br />

exp ± b − a<br />

⎡⎣ i z⎤⎦代表两个导模之间的相位失配。<br />

k<br />

耦合系数 为:<br />

ab<br />

k = C∫ f Δεfdxdy<br />

ab<br />

*<br />

a b<br />

∏<br />

(4.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同向耦合<br />

分析同向耦合的情况(假设两个导模都沿+z方向传输),<br />

那么它们的传播常数 β > 0, β > 0 ,耦合模方程写成:<br />

其中:<br />

( )<br />

dA z<br />

a b<br />

( )<br />

( β β )<br />

−i b− a z<br />

=− ikB z e<br />

(4.17)<br />

dz<br />

dB ( z)<br />

+ i( βb−βa) z<br />

=− ikA( z) e<br />

dz<br />

−iγz −Δ i z<br />

A( z) = Ae e<br />

γ =± k +Δ<br />

B z = Be e<br />

( ) − iγz +Δ i z<br />

2Δ≡βb −βa<br />

( ) 12<br />

2 2<br />

β = β , Δ= 0<br />

(4.18)<br />

称为“失配因子”,表示两个模式之间的<br />

同步程度。当两个模式之间同步: a b ,这种<br />

情况就称为完全相位匹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图4.4 独立波导(上图)和耦合波导(下图)<br />

中的模式传播常数<br />

同向耦合波导的传播常数分别为:<br />

( ) 2<br />

( ) 2<br />

β = β + β + γ<br />

e a b<br />

β = β + β −γ<br />

o a b<br />

(4.19)<br />

(4.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波导Ⅰ和Ⅱ中沿传输方向上的功率流可以分别表示成<br />

( ) 2<br />

A z ( ) 2<br />

B z<br />

和 ,那么可以推导出:<br />

( )<br />

( 0)<br />

A z<br />

A<br />

2<br />

( )<br />

( 0)<br />

B z<br />

A<br />

2<br />

F z<br />

= 1− sin<br />

2<br />

2<br />

2<br />

2<br />

=<br />

⎛k⎞ 1<br />

F ≡ ⎜ ⎟ =<br />

⎝γ⎠ 1+<br />

Δ<br />

γ<br />

2<br />

F sin γ z<br />

( k )<br />

2<br />

(4.21)<br />

(4.22)<br />

2<br />

当传输距离满足 sin γ z = 1,即<br />

γ z = mπ2,满足最大<br />

能量耦合,最短距离(耦合长度)为:<br />

L = π 2γ<br />

(4.23)<br />

(4.2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图4.5 耦合波导Ⅰ和Ⅱ中光能量随传输距离的变化<br />

当两个波导中的导模是相互同步时,即 βa = βb,则<br />

Δ = 0<br />

F = 1 ,那么不论耦合系数 k为何值,都可以实现两个<br />

波导间能量的100%耦合;相反,当两个波导中的导模不<br />

同步的时候,那么两个导模间能量的耦合程度就需要取<br />

决于耦合系数 和同步程度 。<br />

k 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反向耦合<br />

a b<br />

若两个模式分别沿和方向传输,假设模式 、 分别沿<br />

+z方向和-z方向传输,那么 β a > 0 , βb = − βb<br />

< 0<br />

在这种情况下,反向传输的模式之间是不可能发生耦合<br />

的,为了耦合,必须在波导间引入周期性的折射率微扰,<br />

如图4.6所示:<br />

图4.9 引入周期性微扰的波导结构(能实现反向模式耦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假设周期性微扰引入的耦合系数可以表示为:<br />

k ke δ<br />

=<br />

ab<br />

i z −<br />

经过推导得到反向模式之间的耦合模方程:<br />

其中:<br />

( )<br />

dA z<br />

dz<br />

dB z<br />

dz<br />

( )<br />

A z = Ae e<br />

( ) −iγz −Δ i z<br />

B z = Be e<br />

( ) − iγz +Δ i z<br />

( )<br />

=−ikB<br />

z e<br />

( )<br />

=+ ikA z e<br />

( βb βa δ)<br />

−i − − + z<br />

( βb βa δ)<br />

+ i − − + z<br />

2 2<br />

γ = ± i k −Δ<br />

(4.25)<br />

(4.26)<br />

(4.2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与同向耦合相似,我们可以得到波导Ⅰ和Ⅱ中传输方向<br />

上的归一化功率:<br />

( )<br />

A(<br />

0)<br />

2 2<br />

( )<br />

( α )<br />

A z 1+ Fsinh ⎡α z−L ⎤<br />

=<br />

⎣ ⎦<br />

2 2<br />

1+ Fsinh L<br />

( )<br />

( 0)<br />

2 2<br />

( − )<br />

( α )<br />

(4.28)<br />

B z<br />

A<br />

Fsinh ⎡α z<br />

=<br />

⎣<br />

2 2<br />

1+ F sinh<br />

L ⎤⎦<br />

L (4.29)<br />

2<br />

⎛ k ⎞ 1<br />

F ≡ ⎜ ⎟ =<br />

2<br />

⎝α⎠ 1−(<br />

Δ k )<br />

(4.30)<br />

当 F = 1时两个波导之间发生最大能量转移,即当<br />

Δ = 0<br />

此时的相位匹配条件是 βa = − βb + δ 功率转移的效率可以<br />

写成:<br />

2<br />

B(<br />

0)<br />

2<br />

η = = tanh<br />

2 ( kL)<br />

(4.31)<br />

A 0<br />

( )<br />

可以看出,即使满足最佳条件 F = 1,功率转移效率也<br />

不可能达到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图4.10 引入周期性微扰后反向传输模式的同步<br />

可以看出,由于 βa, βb符号相反,那么两个相反传输的<br />

模式是不同步的,但是由于引入了周期性微扰,那么同<br />

步条件就可以通过引入的周期性微扰因子 δ 来实现,此<br />

时两个模式的同步程度可以表示为<br />

2 b a<br />

Δ =−β − β + δ<br />

(4.2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六节 集成光学的材料与工艺<br />

一、集成光学材料<br />

集成关学材料要满足以下共同的基本要求:<br />

(1)材料要易于形成质量良好的光波导,且形<br />

成的光波导能满足器件功能的要求。<br />

(2)集成性能好,希望能在同一衬底上制备出<br />

尽量多的不同功能元件。<br />

(3)经济性。包括材料本身的经济性和加工的<br />

经济性。<br />

(4)膜层稳定性好,对衬底粘附力强;<br />

(5)工艺重复性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六节 集成光学的材料与工艺<br />

1、LiNbO 3<br />

LiNbO3 晶体有极好的压电、电光和波导性<br />

质。其主要工艺过程是:首先在铌酸锂基体上<br />

用蒸发沉积或溅射沉积的方法镀上钛膜,然后<br />

进行光刻,形成需要的光波导图形,再进行扩<br />

散,可以采用外扩散、内扩散、质子交换和离<br />

子注入等方法来实现。该波导的损耗一般为<br />

0.2-0.5dB/cm。LiNbO3 材料适合制做电光效应<br />

器件,例如调制器和光开关等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六节 集成光学的材料与工艺<br />

2、III-V族半导体化合物材料<br />

• III-V材料的平面光波导芯片温度系数小、抗<br />

辐射能力强、压电效应小,可以实现激光器、<br />

探测器、半导体光放大器等其它有源光器件、<br />

电子器件的单片集成。但III-V材料价格昂<br />

贵,器件成本高。<br />

• GaAs 是制作激光器的理想衬底材料。GaAs<br />

材料的高迁移率可以用来制作高速电子器件和<br />

光集成、复合光电子集成材料。<br />

• InP是制作长波长段单片集成器件的理想衬<br />

底,具有较高的击穿电压、热导率、电子迁移<br />

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六节 集成光学的材料与工艺<br />

3、Si基材料<br />

• Si属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因硅片尺寸大、质<br />

量高、价格低、机械性能好、加工方便,其加<br />

工工艺与传统的微电子工艺兼容。常被选作衬<br />

底材料。<br />

• 硅衬底光波导有SOI、SiO2 、SiGe/Si 等。<br />

• 其中SiO2/Si光波导损耗很小,约0.02dB/cm。<br />

大多应用于无源器件的制作,如光功率分配<br />

器,耦合器,光开关,复用/解复用器等。但<br />

是其不理想的电光,热光系数,大的芯片尺<br />

寸,使其发展受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六节 集成光学的材料与工艺<br />

4、聚合物光波导<br />

聚合物光波导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该波<br />

导的热光系数和电光系数都比较大,很适合于<br />

研制高速光波导开关、AWG等。采用极化聚<br />

合物作为工作物质,其突出优点是材料配置方<br />

便、成本很低。同时由于有机聚合物具有与半<br />

导体相容的制备工艺而使得样品的制备非常简<br />

单。聚合物通过外场极化的方法可以获得高于<br />

铌酸锂等无机晶体的电光系数。几乎任何材料<br />

都可以作为聚合物的衬底。成本低廉,发展前<br />

景看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六节 集成光学的材料与工艺<br />

二. 集成光学器件的主要制作工艺<br />

(一) 主要工艺<br />

• 基片清洗<br />

• 成膜工艺<br />

(下包层、芯层、上包层、电极层制备等)<br />

• 波导结构制备工艺<br />

(光刻、刻蚀等)<br />

上包层<br />

掩模板<br />

光刻胶<br />

芯层<br />

下包层<br />

衬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六节 集成光学的材料与工艺<br />

(二)基片清洁操作:<br />

a-异丙醇超声波清洗<br />

b-无水乙醇超声清洗<br />

c-丙酮超声清洗<br />

d-去离子水超声清洗<br />

e-真空干燥箱烘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六节 集成光学的材料与工艺<br />

(三)成膜工艺<br />

1、Si基材料成膜<br />

以SiO2/Si为例,主要的成膜工艺包括化学气相<br />

淀积法(CVD)、溅射、离子交换离子注入等。<br />

(1)化学气相沉积(CVD)--包层<br />

通过化学反应,<br />

使材料气体分子沉<br />

淀在材料衬底上,<br />

形成膜层。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六节 集成光学的材料与工艺<br />

(2)溅射法(射频,磁控射频,直流) --包层<br />

惰性气体(Ar、Ne、Kr)<br />

经高频辉光放电电离以后成<br />

为等离子体;其正离子,如<br />

氩离子在偏压作用下加速轰<br />

击靶材料,被打击出的靶材<br />

料分子落在衬底材料上形成<br />

薄膜;一般射频溅射的成膜<br />

速度为每分钟0.02~0.2um。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六节 集成光学的材料与工艺<br />

(3)离子交换-(芯层)<br />

将材料置入熔液<br />

中,包层材料中的<br />

离子与熔液中的离<br />

子,由于浓度差进<br />

行扩散热运动,相<br />

互交换,在包层表<br />

面形成一层高折射<br />

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六节 集成光学的材料与工艺<br />

(3)离子注入-(芯层)<br />

在真空中,以加<br />

速离子注入包层,<br />

由晶格失配构成了<br />

一高折射率层。对<br />

设备要求高,但可<br />

精确控制注入剂<br />

量,形成所需折射<br />

率<br />

的波导。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六节 集成光学的材料与工艺<br />

2、聚合物材料成膜工艺(包层、芯层通用)<br />

材料:聚氨基酸酯、环氧、光敏胶、PMMA( 聚甲<br />

基丙烯酸甲酯)等聚合物材料及其溶剂<br />

加工方法:<br />

材料+溶液->旋转涂覆成膜(用浓度,转速控<br />

制膜厚)->加热固化增加成膜粘附力;<br />

方法简单,对设备要求低;膜的纯度,均匀<br />

性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六节 集成光学的材料与工艺<br />

3、 III-Ⅴ族材料成膜工艺<br />

以某些与衬底晶格常数相匹配的材料,与<br />

衬底实现气相,液相接触,结果在衬底晶体上<br />

生长了一层新的晶体薄膜,分别称为气相,液<br />

相外延生长。<br />

1)金属有机化合物气相外延(MOCVD)<br />

使用蒸汽压较高的烷基金属化合物的蒸汽,向<br />

基片上输送Al,Ga,In等III族金属原子,使用V<br />

族元素的氢化物输送V族元素的原子,在基片<br />

上反应生成III- V族化合物单晶薄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六节 集成光学的材料与工艺<br />

2)分子束外延( MBE)<br />

以真空蒸发形成的<br />

分子束于高真空,低<br />

温下在单晶衬底上沉<br />

积形成,是一种物理<br />

方法。<br />

3)液相外延生长<br />

可以通过将材料溶于<br />

某种溶液里,溶液的<br />

溶质析出并按基片的<br />

晶格结构生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六节 集成光学的材料与工艺<br />

4、铌酸锂材料波导制备<br />

(1)热扩散-芯层<br />

先沉积一层材料在衬<br />

底上,以高温加热的方<br />

法,使材料分子扩散进衬<br />

底,形成一薄薄的折射率<br />

变化层(Δn>0),构成<br />

波导;且深度方向的折射<br />

率变化是渐变型的。<br />

(2)离子交换-芯层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六节 集成光学的材料与工艺<br />

• 5、电极层的制备<br />

(1)真空蒸发镀膜<br />

(2)溅射法镀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六节 集成光学的材料与工艺<br />

(四)波导结构制备工艺<br />

1、Si基材料,聚合物材料等制备条形或脊形波导<br />

的工艺<br />

(1) 模版加工或形成图形数据(模版又称掩膜<br />

版);<br />

(2)形成抗蚀剂(又称光刻胶)图形;<br />

(3) 图形转移(通过腐蚀将图形转移至材料衬底<br />

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六节 集成光学的材料与工艺<br />

(1) 模版加工或形成图形数据<br />

a) 制版一般有两种办法,光学或电子束制版;<br />

对于集成光学器件,一般纵横比大于100,<br />

甚至1000,只能用后者,前者的纵横比不能<br />

很大;所以一般用电子束技术制版。<br />

b) 对于复杂器件,模版需要两块或两块以上,<br />

如波导模版以及电极模版;两块模版需统一<br />

设计,有利于套刻对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六节 集成光学的材料与工艺<br />

(2) 图形形成 (抗蚀剂图形形成)<br />

(a) 旋转涂胶(光致抗蚀剂)<br />

(b) 软烘焙<br />

软烘焙是光刻工艺中的一道关键工序。最主要<br />

的作用是通过加热除去光刻胶中的溶剂<br />

(c) 曝光(光刻胶曝光)<br />

一般高压汞灯中的365nm、氘灯的200~300nm<br />

等谱线远紫外光被用于光刻胶曝光。<br />

(d) 曝光后烘焙<br />

为了使曝光后的胶层曝光区域发生更加完全的<br />

交联,以便显影后能得到高质量的微图形结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六节 集成光学的材料与工艺<br />

(e) 显影<br />

以浸润或喷淋法,将显影液作用于光刻胶,使<br />

未曝光过的负性胶(或曝过光的正胶)溶解掉,<br />

留下图形部分。<br />

(f)硬烘焙<br />

显影以后需要坚膜(后烘)以增加下道工序抗<br />

蚀性能。<br />

(g) 直接扫描方法<br />

某些材料(光敏聚合物材料)经过激光扫描以<br />

后可以改变折射率,可直接用于制作条形波导<br />

器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六节 集成光学的材料与工艺<br />

(3)图形转移技术<br />

刻蚀是通过光刻胶暴露区域来去掉基片最表<br />

层的工艺。刻蚀工艺有两种:湿法和干法刻蚀。<br />

两种方法的目的就是要将光刻掩模版上的图案<br />

精确转移到基片表面。<br />

a)湿法刻蚀<br />

把基片沉浸在装有刻蚀剂的槽中一段时间,<br />

再进行冲洗和甩干。刻蚀的一致性和工艺控制<br />

由附加的加热器和搅动设备来提高。湿法刻蚀<br />

不需要很多设备,简便实用。但对于细线条由<br />

于各向异性刻蚀而不合适。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六节 集成光学的材料与工艺<br />

b)干法刻蚀<br />

是以气体为主要媒体的刻蚀技术,基片不需<br />

要液体化学品或冲洗。基片在干燥状态进出系<br />

统,目前主要的干法刻蚀技术有:等离子体刻<br />

蚀、反应离子刻蚀(RIE) 、离子束刻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六节 集成光学的材料与工艺<br />

• 等离子体刻蚀:主要使用气体和等离子体能量<br />

来进行化学反应的化学工艺。<br />

• 离子束刻蚀:主要通过加速运动的氩离子束轰<br />

击基片表面来炸掉一小部分,该方法也称喷溅<br />

刻蚀或离子打磨<br />

• 反应离子刻蚀系统:结合了等离子刻蚀和离子<br />

束刻蚀原理。系统结构上与等离子刻蚀系统相<br />

似,但具有离子打磨的能力。目前是最先进的<br />

生产工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六节 集成光学的材料与工艺<br />

2、III-V族半导体化合物波导<br />

1、选择式MOCVD技术<br />

首先在衬底上形成掩模图案,然后在没有被<br />

掩模覆盖的衬底上生长出波导结构<br />

2、分子束外延( MBE )<br />

外延生长的蒸发源与衬底在空间上是分开<br />

的,生长过程可以任意改变外延层的组分、掺<br />

杂,再结合适当的掩模,可以生长侧向具有图<br />

形的外延层。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六节 集成光学的材料与工艺<br />

3、LiNbO3扩Ti波导工艺流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七节 集成光学器件介绍<br />

• 光通信应用最多的集成光学器件主要包<br />

括有:各类光耦合器(Coupler、<br />

Splitter)、平面波导阵列光栅(AWG)、<br />

光开关(Switch)、调制器、阵列型可变<br />

光衰减器(VOA)等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七节 集成光学器件介绍<br />

• 光耦合器<br />

实现光信号分路/合路的<br />

功能器件,一般是对同一<br />

波长的光功率进行分路和<br />

合路。硅基SiO2 光波导技<br />

术制作的1×N 分支光功率<br />

分配器(Splitter)是平<br />

面波导结构的一种基本应<br />

用,它具有传统光纤耦合<br />

器所无法相比的小尺寸与<br />

高集成度,而且带宽宽、<br />

通道均匀性好。<br />

Y形1×2耦合器结构<br />

Y形1×8耦合器结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七节 集成光学器件介绍<br />

MMI 结构光波导耦合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七节 集成光学器件介绍<br />

• 光调制器<br />

对高速系统而言,最常<br />

见的光调制器是Mach-<br />

Zehnder 干 涉 仪 ( MZI)<br />

型行波电极强度光调制<br />

器,这种调制器采用了<br />

MZI的波导结构和行波电<br />

极结构,不仅可获得很<br />

高的工作速度,而且调<br />

制信号的频率啁啾非常<br />

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七节 集成光学器件介绍<br />

• 阵列波导光栅(AWG)复用器<br />

阵列波导光栅(AWG)复用器是一种构思巧妙的原件,<br />

可用于高效多波长调制与反调制。它利用平面光波导<br />

技术,具有设计灵活、插入损耗小且均匀性好、体积<br />

小、易于与其它器件集成等优点,是一种非常重要的<br />

波分复用器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七节 集成光学器件介绍<br />

48通道AWG 输出光谱光谱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七节 集成光学器件介绍<br />

• 光开关是光交换的核心器件,主要用来实现光层面上的<br />

路由选择、波长选择、光分插复用、光交叉连接和自愈<br />

保护等功能。<br />

• 1) 电光开关<br />

利用波导材料的电光效应对波导折射率进行调制,通<br />

过改变光程达到开关的目的。电光开关可以分为三类:<br />

定向耦合器型、干涉型、Y分支型。<br />

定向耦合器型光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七节 集成光学器件介绍<br />

MZI型和X交叉型光开关的结构示意图<br />

b) 热光开关<br />

热光开关是基于热光效应的光开关,所谓热<br />

光效应是指光介质的光学性质随温度的变化而<br />

发生变化的物理效应。对半导体热光开关而<br />

言,典型的材料是Si和SiO2。热光开关的最大<br />

优点是可制作光开关矩阵,基于MZI的热光开<br />

关是制作光开关矩阵的首选结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br />

理学部实验物理讲习班<br />

第七节 集成光学器件介绍<br />

• 阵列型可变光衰减器(VOA)<br />

可变光衰减器(VOA)可以在DWDM 网络中进行多信<br />

道间的功率均衡,并且可以对光放大器进行增益控制和<br />

增益展平。VOA 的原理一般是通过电光或热光效应改<br />

变波导层和芯层之间的折射率差,使传输的导模能量耦<br />

合到截至模和辐射模中去 。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