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2013 Views

傅斯年圖書館一覽

傅斯年圖書館一覽

傅斯年圖書館一覽

SHOW MORE
SHOW LESS

You also want an ePaper? Increase the reach of your titles

YUMPU automatically turns print PDFs into web optimized ePapers that Google loves.

目次<br />

傅斯年圖書館一覽<br />

一. 館藏總數 頁 2<br />

二. 館藏精萃 頁 3<br />

三. 流通及服務 頁 4<br />

四. 資料複製 頁 4<br />

五. 國內及海外館際合作 頁 4<br />

六. 數位典藏 頁 5<br />

七. 館藏整理與出版 頁 10<br />

八. 重要網路資源 頁 13<br />

1<br />

製表:98. 04.30


一. 館藏總數(累計民 85.01~98.01):約 757,317 冊(件)<br />

善本 類善本 古籍線裝 普通線裝<br />

49,834 3,801 127,786 25,937<br />

拓片 俗曲 契約文書 史語所檔案 名人檔案<br />

40,000 12,116 58,588 29,511 12,979<br />

傅斯年紀念室 董作賓紀念室 屈萬里紀念室 陳逢源/鄭世璠<br />

南都藏書<br />

杜希德文庫<br />

12,943 865 3,032 21,083 7,500<br />

中文圖書 大陸圖書 西文圖書 日文圖書 韓文圖書<br />

75,632 67,597 48,728 22,176 4,887<br />

參考書 期刊* 地圖 非書資料** 同仁著作<br />

15,168 50,910 24,276 40,599 1,435<br />

*館藏期刊報紙 4,005 種,現刊 1,211 種;西文 321,大陸 365,中文 277,日文 217,韓文<br />

31 種。<br />

**非書資料包含微縮資料、視聽資料、照片等,但不含明實錄照片 66,500 張。<br />

本館收藏範圍以歷史學、文字學、考古學、人類學以及文籍考訂之學為主,有關中國古<br />

科技史文獻、生命醫療文獻亦甚豐富,如古農書、醫書之類。<br />

館藏特色:<br />

(一)善本古籍:主要為宋、元、明及清初刊本、稿本、名人之批校本、手鈔本、繪寫本等,<br />

以罕見的秘籍居多,複本較少,是國內外研究者所重視的典籍。<br />

(二)古籍線裝書:主要為清代及民初本,以史部與集部居多,尚有許多清初刊本或海內外孤<br />

本現正積極審訂中。<br />

(三)金石拓片:金石器上的文字、圖案反映了作器時的社會狀況和工藝技術,因此金石拓片<br />

可以補文獻的不足,成為研究古代歷史極為寶貴的第一手材料。<br />

(四)俗文學資料:是平民文學、民間文學也是庶民文化的表現,這批資料可上溯自清乾隆年<br />

間,論地域則遍及全中國,為研究近代中國俗文學重要文獻。<br />

(五)檔案:包含名人檔案與史語所檔案,存有大量與朝野學人、政要往來信函,詳實重現 20<br />

至 50 年代民情、政局,為研究民國史及近代學術史不可或缺之史料。另購自中國社會<br />

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藏宋代至民初徽州契約文書複製件,則為研究中國經濟、社會、人口、<br />

民俗等專題之原始資料。<br />

(六)少數民族文書:為畬族、苗族、彝族、納西、擺夷、藏族等少數民族,有關民俗醫療、<br />

驅魔去邪、求子還願、天地與人類起源以至於泡菜醃製法之文書。<br />

2


二. 館藏精萃:<br />

(一)甲骨拓本 160 冊:主要是何遂(1887-1941)、孫壯、施美士等諸名家暨本所之舊藏,現<br />

藏善本室。<br />

(二)金石拓片約 40,000 幅:以漢代畫象、佛教造象、漢至清代墓誌碑銘等居多;器物類全<br />

形拓 1,397 張,收錄 1,587 件器形,主要是吳式芬(1796-1856)、陳介祺(1813-1884)、<br />

羅振玉(1866-1940)、劉體智(1879-1962)、李宗侗(1895-1975)、柯昌泗(1899-1952)<br />

諸家之舊藏,現藏拓片室。<br />

(三)本圖籍 49,834 冊(件),主要來源為:(1)民國 23 年(1934)院方撥存購自南京鄧邦述<br />

氏「群碧樓」藏書,共 431 種 5,135 冊;(2)民國 35 年(1946)教育部移交接收自日本<br />

北平東方研究所為編纂《續修四庫全書》所蒐之善本書 15,000 餘種,經本所張政烺等<br />

人就該批藏書挑出本所館藏未有或具史料價值著作 1,300 餘種,先運南京整理後遷臺;<br />

(3)購自江安傅增湘「藏園」部份藏書;(4)民國 57 年(1968)洽購李宗侗(玄伯)散出<br />

之善本書百餘種。<br />

(四)敦煌文獻:原件 49 件,含藏文 9 件、回鶻文 1 件及西夏文 1 件;另有日本東洋文庫複<br />

製大英博物館藏斯坦因所獲敦煌漢文卷子 831 冊及印度總督府圖書館藏敦煌集文 97<br />

冊,均藏善本室。<br />

(五)宋元刊本 80 種:數量雖然不多,然均屬罕見傳本或孤本,故仍具有相當之重要性。如<br />

南宋蜀刊《南華真經》雖為殘卷,但屬海內外孤本,又可補充現今通行本之缺漏,實<br />

彌足珍貴;又宋書棚刊本《群玉集》、《碧雲集》亦為海內外所僅見。至於元刻本,如<br />

《重刊巢氏諸病源候總論》一書,亦屬罕見珍貴傳本。均藏善本室。<br />

(六)古本明人文集 980 種:156 種是明版,266 種是清版,558 種購自日本東洋文庫、內閣<br />

文庫及京都大學文學部等處之紙燒本,分藏善本室及線裝書室。<br />

(七)名家手稿:王念孫(1744-1832)、焦循(1763-1820)、吳式芬(1796-1856)、許瀚<br />

(1797-1866)、李佐賢(1807-1876)、吳雲(1811-1883)、陳介祺(1813-1884)、王韜<br />

(1828-1897)、王懿榮(1845-1900)等名家文稿及手札等,現藏善本室。<br />

(八)臺灣史料:清乾隆間彩繪臺灣民番界址圖、番社采風圖,王世慶輯臺灣公私藏古文書影<br />

本 10 輯 120 冊。此外,如《臺灣番事》、《南島志》、《噶瑪蘭志略》等抄本,均為瞭解<br />

臺灣歷史、文化之重要史料,均藏善本室。<br />

(九)少數民族資料:仲、畬、苗、儸、擺夷及麼些等文書 869 件,藏文文書約 200 件,華南<br />

少數民族圖錄 10 種(如苗蠻圖、滇夷圖說、黎人風俗圖說等),均藏善本室。<br />

(十)古籍方志:約 2,000 種 20,000 冊,收錄歷代省路府廳州縣所修之志,分藏善本室及線裝<br />

書室。<br />

(十一)俗文學資料 18,000 目:分為戲劇、說唱、雜曲、雜耍、徒歌及雜著等六大類,現藏善<br />

本室。<br />

(十二)檔案資料約 40,000 件:含束雲章(1886-1973)、丁文江(1887-1936)、毛子水(1893-1988)、<br />

傅斯年(1896-1950)、陶希聖(1899-1988)、杭立武(1902-1991)、 梁思永(1904-1954)、<br />

王崇武(1911-1957)、楊聯陞(1914-1990)等名人檔案及史語所檔案資料,現藏善本<br />

室。<br />

(十三)西文善本書:約 235 種 397 冊,大抵為十九世紀西方舊籍,主為敘述中國、日本、韓<br />

國之歷史學著作,現藏善本室。<br />

3


三. 流通及服務(累計民 85.09~98.01)<br />

(一)出入人次:818,622(累計民 88.01~98.01)<br />

(二)流通處服務人次:<br />

本所研究人員 院內研究人員 助理 院外讀者 合計<br />

30,687 12,184 102,969 52,095 197,937<br />

(三)櫃台提書:239,668 冊。<br />

(四)閱覽證申請及利用:申請 5,681 人次,利用 37,265 人次。<br />

(五)借書還書:借書 297,035 冊,還書 264,195 冊。<br />

四. 資料複製(累計民 85.01~98.01)<br />

珍藏圖籍(局部) 124,776 頁<br />

珍藏圖籍(全件) 43,923 頁<br />

一般圖籍(含期刊) 43,623,163 頁<br />

五. 國內及海外館際合作<br />

(一)國內:參加中華圖書資訊館際合作協會<br />

一般圖刊複製<br />

項目 出 入<br />

(累計民 84.01~98.01)<br />

一般圖刊外借<br />

(累計民 85.02~98.01)<br />

現場館合借書<br />

(累計民 88.04~98.01)<br />

珍藏圖籍複製<br />

(累計民 85.01~98.01)<br />

合計:43,791,862 頁<br />

印出 3,630 件 35,592 頁 印入 289 件 3,688 頁<br />

借出 2,149 種 1,972 冊 借入 118 種 121 冊<br />

借出 4,775 冊 借入 11 冊<br />

印出 142 種 408 冊<br />

印入 26 種 78 冊,<br />

微捲 4 捲,光碟乙套<br />

(二)海外:與 UCLA 魯德福東亞圖書館、匹茲堡大學東亞圖書館、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br />

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法國遠東學院等單位簽訂學術文獻交流協議。<br />

文獻傳遞<br />

項目 出 入<br />

(累計民 86.01~98.01)<br />

珍藏圖籍複製<br />

(累計民 85.01~98.01)<br />

六. 數位典藏<br />

印出 401 件 印入 1,191 件<br />

印出 149 種 433 冊<br />

印入 136 種 191 冊,<br />

微捲 59 捲<br />

(一)圖籍掃描總頁數(累計民 77~98.01): 單位:頁<br />

黑白影像 善本古籍 984,073 頁<br />

4


(民 77-88)<br />

全彩影像<br />

(民 89- )<br />

俗文學 264,561 頁<br />

少數民族文書 3,066 頁<br />

合計 1251,700 頁<br />

所方善本書光碟計畫 295,086 頁<br />

國家數位典藏計畫 381,946 頁<br />

古漢籍善本數位化資<br />

料庫國際合作建置計<br />

畫(2007 年-2009 年)<br />

43,827 頁<br />

其他掃存資料 15,878 頁<br />

合計 736,737 頁<br />

(二)圖籍全彩數位拍攝總畫面(累計民 92.04 ~98.01): 單位:畫面<br />

善本地圖 1,343<br />

敦煌文獻 1,910<br />

善本古籍 8,631<br />

(三)後設資料(metadata)建檔(累計~98.01): 單位:筆<br />

善本古籍全文影像系統(大鐸系統)<br />

(民 77 ~98.01)<br />

善本古籍數位典藏系統(資訊所)<br />

(民 94.01~98.01) 冊<br />

人名權威紀錄(大鐸系統)<br />

(民 91.1~98.01)<br />

人名權威資料系統(資訊所)<br />

(民 97.12~98.01) 含舊系統滙入資料<br />

傅圖空間資訊系統(GIS 系統)<br />

(民 91.11~98.01)<br />

印記資料庫<br />

(民 90.11~96.05) 金石拓片計畫加入著錄<br />

(四)數位典藏系統建置(累計民 77~98.01):<br />

24,537<br />

25,016<br />

6,633<br />

12,744<br />

1、傅圖珍藏數位化管理系統(原稱:傅圖掃描校驗管理系統):<br />

於 91 年 2 月初規劃至 4 月底傅圖完成系統整體功能及流程之修正;94 年進行數位拍攝<br />

模組、印記取圖模組等功能之合作開發。95 年 11 月進行 94 年國家及 94 年所方計畫之<br />

歷史紀錄轉檔作業。該系統亦為「古漢籍善本數位化資料庫國際合作建置計畫」的合作<br />

項目之一,於 96 年 8 月起依據美國三館的數位化需求,規劃調整及新增系統功能,96<br />

年 10 月初交付廠商協助規劃開發,並同步進行系統英文化工作,97 年 5 月初交付美國<br />

5<br />

390<br />

975


三館安裝使用。<br />

2、善本圖籍數位典藏相關系統:<br />

94 年 1 月及 95 年 8 月分別將國家數典計畫、所方善本書光碟計畫產出之紀錄進行初步<br />

轉檔,後續並進行詳細的後設資料著錄,截至 98 年 1 月底善本古籍數位典藏系統已著<br />

錄完成 25,016 冊。97 年 4 月開始進行善本古籍數典系統與人名權威資料系統的連結測<br />

試工作。善本古籍數位典藏系統並配合本所政策,於 98 年 1 月起開放國內個人免費授<br />

權使用。該系統亦為「古漢籍善本數位化資料庫國際合作建置計畫」的合作項目之一,<br />

96 年 8 月依據美國三館的著錄需求,調整現有系統功能並進行測試;97 年 2 月通知美<br />

國三館正式上線著錄。另配合各館影像檔完成現況,協助上傳影像檔。<br />

92 年 1 月開始重整善本古籍全文檢索系統,刪除整併重複之紀錄及提供現有紀錄更細緻<br />

之描述,截至 98 年 1 月底已完成 24,537 筆。為推廣善本古籍全文影像檢索系統之使用,<br />

92 年 11 月 1 日開放全所研究同仁使用,並持續配合數位化產出完成全院線上公用目錄<br />

與該資料庫之連結,可一併取得所需資訊。為擴及使用群,93 年 12 月 1 日對全院研究<br />

同仁開放。<br />

3、印記數位典藏系統:<br />

92 年完成資料庫各項功能,並因應特殊古體字及異體字之著錄,整合構字式系統。93<br />

年 2 月 10 日配合內容發展分項計畫召開印記印章資料庫討論會,邀請各相關單位參與,<br />

傅圖與資訊所共同發表印記資料庫之建置規劃及發展現況。為加速印記取圖之工作,94<br />

年與傅圖珍藏數位化管理系統(原稱:圖籍掃描校驗管理系統)廠商合作開發印記取圖<br />

的模組。截至 98 年 1 月底已完成印記基本資料之著錄 975 筆。97 年 5 月開始進行印記<br />

數典系統與人名權威資料系統的連結測試工作。該系統亦為「古漢籍善本數位化資料庫<br />

國際合作建置計畫」的合作項目之一,96 年 8 月調整現有系統功能及代碼;97 年 9 月<br />

依據本館修正功能,再次更新該系統版本。98 年 1 月起配合本所政策開放國內個人免費<br />

授權使用。<br />

4、明人詩文人名結合地理資訊系統:<br />

配合明人詩人集之明代人物之籍貫地,與地理資訊系統結合,以呈現不同風貌。92 年 1<br />

月完成資料庫功能測試。截至 98 年 1 月底已完成明人詩文人名紀錄 390 筆。<br />

5、人名權威資料庫系統:<br />

舊系統已著錄各種人物基本檔共有 6,633 筆。為有效整合傅圖建置之各項數位典藏系<br />

統,94 年 12 月底開始與資訊所及本所其他相關計畫共同研討人名權威資料庫系統之開<br />

發及界面設計;97 年 4 月開始進行人名權威資料系統與善本古籍數典系統、印記數典系<br />

統之間的連結測試工作,並持續修正系統問題。截至 98 年 1 月底已完成人名基本資料<br />

之著錄 12,744 筆。該系統亦為「古漢籍善本數位化資料庫國際合作建置計畫」的合作項<br />

目之一,96 年 8 月調整現有系統功能及代碼;97 年 9 月依據本館修正功能,再次更新<br />

該系統版本。98 年 1 月起配合本所政策開放國內個人免費授權使用。<br />

(五)數位典藏相關網站建置:<br />

6


1、數位典藏計畫網站:<br />

92 年 1 月底完工並與傅圖網站接軌,92 年 2 月 22-24 日(91 年數位成果展)對外發表;<br />

配合歷年數位典藏成果展於每年 1 月至 3 月更新本網站部份內容。<br />

2、數位典藏系統入口網站建置:<br />

為因應陸續建置完成多種數位典藏系統之開放需求,93 年 5 月建置傅圖數典系統之入口<br />

網站,提供系統相關公告、申請辦法及操作說明等資訊予使用者,並於 94 年 2 月 25 日<br />

成果展前對外發表。94 年 7 月並加入系統操作說明影片,提供使用系統的即時參考。<br />

3、國家數位典藏二期應用加值專題知識庫網站建置:<br />

依國家數典二期計畫原定規劃進行善本古籍之典藏加值,蒐集、建置數位學習知識庫,<br />

97 年先以「明清詩文集」範疇內之「明人尺牘」為專題,進行專題知識庫之建置,預計<br />

於 98 年 6 月底完成此網站建置。<br />

(六)數位典藏成果展:<br />

1、91 年數位典藏成果展於 92 年 2 月 22-24 日在資策會資訊科學展示中心舉辦。<br />

2、92 年 3 月 24 日另向本所同仁及本院人文所圖書館展出 91 年數位成果,主要之展示內<br />

容則以數位典藏網頁及針對新建置之「傅圖空間資訊系統:以歷史地圖呈現明人詩文集<br />

人名權威檔為例」、「傅圖人名權威檢索系統」、「傅圖館藏印記資料庫」三種系統深入介<br />

紹。<br />

3、92 年 9 月 2 日與國家數位典藏計畫之內容發展分項計畫共同舉辦「古籍數位典藏研討<br />

會」,於會場展示與資訊所協同開發之善本圖籍數位典藏系統。<br />

4、93 年 5 月 19 日配合本所 OPEN HOUSE 開放參觀活動,於文物陳列館一樓展示數位<br />

成果。<br />

5、94 年 2 月 25 日至 3 月 5 日至台中科博館展出歷年來數位成果展。<br />

6、94 年 7 月 23 日於本所數位資源開放說明會暨珍藏數位工作研討會,展示歷年來數位<br />

典藏成果。<br />

7、94 年 10 月 29 日配合院區開放展出。<br />

8、95 年 2 月 10 日至 2 月 13 日於台北市政府探索館展出 94 年數位典藏成果。<br />

9、95 年 7 月 3 日至 6 日配合院士會議期間,展示歷年來數位典藏成果。<br />

10、95 年 11 月 4 日配合院區開放活動展出歷年來數位典藏成果。<br />

11、96 年 3 月 19 日至 3 月 23 日於國科會 1 樓展示空間,展出歷年來數位典藏成果。<br />

12、96 年配合本所於本院人文社會聯合圖書館之「穿越歷史長河-文明科技四千年」特展,<br />

展出數位輸出之仿真善本書及其他數位典藏成果。<br />

13、配合 97 年 1 月 3 日至 3 月 30 日於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舉辦 96 年度成果展活動,<br />

撰寫數位化影片之展示簡介及更新影片部份內容。<br />

14、7 年 10 月配合本所所慶及院區開放活動進行相關系統之展示及籌劃設計多項數位典藏<br />

加值活動。<br />

7


(七)傅圖網站改版與諸先生紀念建置:<br />

1、傅圖網站全面改版事宜:<br />

為因應時代潮流及滿足研究者所需,96 年 11 月開始進行傅圖網站全面改版事宜;97 年<br />

10 月進行新版網站館內測試性上線,並檢視修改網站內容;98 年 2 月 13 日進行正式新<br />

舊版網站轉換及對外測試上線,並設計網站問卷以蒐集使用者意見,作為後續網站經營<br />

之參考。<br />

2、諸先生紀念網頁建置:<br />

(1)配合 92 年 3 月 31 日束雲章先生贈書儀式,與珍藏組自 92 年 2 月下旬開始建置傅圖諸<br />

先生紀念網頁,共有 8 位先生,分別為傅斯年、董作賓、屈萬里、毛子水、芮逸夫、<br />

高去尋、陳逢源、束雲章等,其內容持續建置中,可從傅圖網站之典藏精萃項下之諸<br />

先生紀念網站進入。另掃存束雲章先生檔案資料共 136 件,並複製一份予束府典藏。<br />

(2)配合 92 年 12 月底戴國煇先生贈書案,93 年 1 月諸先生紀念網站加入戴國煇先生相關<br />

連結,並持續建置相關內容;另掃戴府所藏檔案資料共 65 件。<br />

(3)96 年 9 月 11 日配合英國學者杜希德先生贈書儀式,於 8 月傅圖諸先生紀念網站加入<br />

杜希德先生相關連結,其內容包括中、英文版資料。累計納入諸先生紀念網站者已有<br />

十位先生。<br />

(八)敦煌文獻數位化及本所敦煌文獻網站建置:<br />

本所與大英圖書館「國際敦煌項目」(IDP,International Dunhuang Project)合作簽訂<br />

《敦煌文獻數位化及網路服務合作計畫協議書》,將本所收藏之敦煌資料數<br />

位化,並置於「國際敦煌項目」網路資料庫,本所可免費及無限制使用「國<br />

際敦煌項目」雙語資料庫之軟體及架構。傅圖於 92 年以現有館藏敦煌文獻<br />

之書目資料,開始建置詳細之資料描述,而數位化影像製作於 93 年初完<br />

成,並於同年建置非漢文之敦煌文獻網站,供海外學者專家共同識讀。93<br />

年 十 一 月 規 劃 並 建 置 本 所 敦 煌 文 獻 網 站<br />

( http://lib.ihp.sinica.edu.tw/pages/03-rare/dunhuang/index.htm),十二月底<br />

依協議書內容提供大英圖書館數位化圖檔及中英文後設資料(metadata)。傅圖敦煌文<br />

獻網站主要內容可分為五大主軸,依序為館藏簡介(由柯嘉豪先生所撰<br />

寫)、館藏敦煌文獻、與敦煌文獻有關之館藏檔案資料、敦煌文獻相關資源、<br />

意見交流,並於 94 年一月底初步完成並提供各界人士後續之研討。<br />

(九)協助本所建置數位資源暨藏品圖象等申請入口網站及線上申請系統:<br />

為便於管理及提供日益增多之數位資源及藏品圖象申請,因傅圖為收件窗口,94 年<br />

4 月開始協助本所建置數位資源暨藏品圖象入口網站及線上申請之系統開發等工作;94<br />

年 7 月 23 日本所數位資源開放說明會暨珍藏數位工作研討會,開放該網站及線上申請<br />

系統。95 年協助系統的英文版界面及新增功能開發;97 年該網站與系統已移回本所管<br />

理。<br />

8


(十)舉辦善本古籍數位化相關研討會及討論會<br />

1、主辦 2003 年善本古籍數位典藏研討會<br />

傅圖與「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內容發展分項計畫」共同主辦之「2003 年古籍數位<br />

典藏研討會」於 9 月 2 日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舉行,此次研討會所規劃之相關<br />

議題包括:國外學者專題演講、善本古籍數位化流程介紹、善本古籍後設資料<br />

(metadata)、善本古籍版本比對技術、善本古籍數典系統、善本古籍全文檢索技術、國<br />

內各善本古籍數位典藏計畫現況及系統簡介、國內各單位數位典藏系統展示(會場)等。<br />

2、主辦 2005 年漢籍數位化合作建置研討會<br />

傅圖承「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委託主辦「2005 年漢籍數位化合作建置研討會」,<br />

該會於 94 年 9 月 20-22 日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舉行,會議主要議題除了介紹<br />

各館之典藏重點及數位化現況外,另一項目的則是希望建立美國與臺灣地區有關善本古<br />

籍數位典藏之交流合作模式,以加強後續漢學研究資源之共建共享。邀請單位包括:美<br />

國地區的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美國國會圖書館中文部、普林斯頓大學東亞圖書<br />

館;國內地區則包括:國家圖書館特藏組、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中央研究院歷<br />

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圖書館、中央研究院漢籍全文資<br />

料庫、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特藏組、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中華佛學研究所圖書資<br />

訊館。會中初步協議,將由傅圖與美國國會圖書館亞洲部、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br />

普林斯頓大學東亞圖書館三館合作建置善本古籍數位化資料庫事宜。<br />

3、主辦 2006 年古漢籍善本數位化資料庫合作建置計畫討論會及相關事宜<br />

為將「2005 年漢籍數位化合作建置研討會」協議加以落實,於 95 年 2 月 8 至 10 日由美<br />

國國會圖書館亞洲部學術研究主任居蜜女士、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館長鄭炯文先<br />

生、普林斯頓大學東亞圖書館館長馬泰來先生蒞所商議具體合作之計畫及相關細節,並<br />

擬定三年(2007-2009)合作之計畫書草案,於 2 月 10 日提交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br />

會,該會於 5 月份董事會審核通過;本館主任並於 95 年 6 月 27 日至 7 月 9 日前往協商<br />

後續各項合作事宜。<br />

4、主辦「古漢籍善本數位化資料庫國際合作建置計畫—後設資料工作坊」訓練課<br />

傅圖執行「古漢籍善本數位化資料庫合作建置計畫(2007-2009 年)」事宜,96 年 6 月<br />

籌備「古漢籍善本數位化資料庫國際合作建置計畫—後設資料工作坊」訓練課程,此課<br />

程為美國三館各派二員代表前來傅圖培訓,已於 7 月 16-20 日舉辦並圓滿落幕。<br />

(十一)參與國家數位典藏計畫善本古籍主題小組及擔任小組召集單位<br />

配合國家數位典藏計畫善本古籍主題小組參與該主題小組的討論會,並於 93 年開始<br />

擔任召集單位,負責聯繫各小組成員機構及舉辦討論會。另,配合善本古籍主題小組宣<br />

傳影片之拍攝工作,94 年 10 月並協助各單位規劃腳本及安排影片拍攝時程,於同年 12<br />

月底完成該項影片之製作,95 年 1 月至 2 月進行影片修正重拍等作業,4 月確認中英文<br />

版宣傳影片內容並完成。97 年 4 月協助徵詢「檔案與文獻」主題小組討論會議題,同年<br />

9 月參與檔案與文獻主題討論會,並簡報「傅斯年圖書館善本古籍數位掃描經驗分享」。<br />

9


(十二)執行古漢籍善本數位化資料庫合作建置計畫(2007-2009 年)執行事宜:<br />

傅圖承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委託,由傅圖領導與美國國會圖書館亞洲部、哈<br />

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普林斯頓大學東亞圖書館三館合作建置善本古籍數位化資料庫<br />

事宜,於 96 年 3 月間完成合約簽署。96 年 4 月開始執行各項重點工作,包括:系統建<br />

置及整合工作、影像檔檢核及上傳工作、合作館年會籌辦工作等。<br />

(十三)參與相關研討會並發表文章:<br />

1、參與 92 年 7 月 22-23 日「第二屆數典技術研討會」。<br />

2、主辦並參與 92 年 9 月 2 日「2003 年古籍數位典藏研討會」。<br />

3、參與 92 年 12 月 30-31 日「數位化工作流程研習會」。<br />

4、參與 93 年 2 月 10 日之「印記資料庫說明會」。<br />

5、參與 93 年 6 月 1-3 日之「兩岸三院資訊技術交流與數位資源共享研討會」。<br />

6、參與 93 年 6 月 25 日之「檔案主題小組工作討論會」。<br />

7、參與國家圖書館於 93 年 9 月 27 及 29 日舉辦之「古籍聯合目錄資料庫合作建置」研討<br />

會。<br />

8、參與漢學研究中心於 93 年 12 月 7-9 日舉辦之「數位時代漢學研究資源國際研討會」。<br />

9、參與 94 年 6 月 20-23 日之「第三屆兩岸三院信息技術與應用交流研討會」。(大陸海拉<br />

爾市)<br />

10、參與本所 94 年 7 月 23 日舉辦之「數位資源開放說明會暨珍藏數位工作研討會」。<br />

11、參與 96 年 9 月 6-7 日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品質管理講座」並分享計畫經驗。<br />

12、參與 96 年 10 月 6 日「96 年度數位典藏高中職教學資源研習班北區場次」並分享計畫<br />

經驗。<br />

13、參與 97 年 11 月 5 日「97 年度數位典藏專業培訓課程(四)系列名稱:典藏內容建置<br />

技術 2--課程四:數位內容品質管理」並分享計畫經驗。<br />

14、參與 97 年 11 月 7-10 日「2008 第七次中文文獻資源共建共享合作會議」。<br />

七. 館藏整理與出版<br />

(一)整理<br />

序號 主要負責人 當時職務 主題 數量 備註<br />

1 楊時逢 本所研究人員 攝製俗文學微捲 232 捲 正副片各一<br />

2 曾永義 臺大中文系教授<br />

俗文學分類整理和編<br />

目<br />

14,860 目<br />

3 陳芳英、林英津 本所助理 重編俗文學 6,200 目<br />

4 湯蔓媛 傅圖工作人員 續編俗文學 11,800 目<br />

5 毛漢光 本所研究人員 唐墓誌拓片 6,000 幅<br />

6 毛漢光 本所研究人員<br />

歷代墓誌、碑誌、雜<br />

誌、塔誌銘拓片<br />

25,000 幅<br />

7 邢義田 本所研究人員 漢畫象拓片 1,538 幅<br />

8 顏娟英 本所研究人員 魏晉南北朝隋唐佛教 3,000 幅<br />

10


9 鍾柏生、陳昭容<br />

黃銘崇、袁國華<br />

碑拓<br />

本所研究人員 青銅器拓片 275 種 442 冊<br />

10 黃銘崇 本所研究人員 全形拓 1,397 幅 1,587 件器<br />

11 黃寬重 本所研究人員 宋碑拓 3,000 幅<br />

12 洪金富 本所研究人員 遼金元碑拓 1,600 幅<br />

13 劉增貴 本所研究人員 魏晉南北朝碑拓 300 幅 不含佛教<br />

14 王汎森 本所研究人員 傅斯年遺文集<br />

15 王汎森 本所研究人員 傅斯年書信集<br />

16 王汎森 本所研究人員 傅斯年師友書信集<br />

17<br />

Francoise Wang<br />

(王微)<br />

法國遠東學院研究員 西藏文書 194 種<br />

18 Jacqueline Filliozat 法國遠東學院研究員 擺夷經文及貝葉經 19 種<br />

19 Michael P. Olson 美國哈佛大學圖書館 西文善本書審訂 249 種<br />

20 曾冠雄 傅圖工作人員 中文善本書初審 2,337 部<br />

(二)出版<br />

序號 編著者 書名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br />

1 史語所編委會 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殘本 北平 中研院史語所 1932<br />

2 劉復、李家瑞 中國俗曲總目稿 2 冊 北平 中研院史語所 1932<br />

3 李家瑞 北平俗曲略 北平 中研院史語所 1933<br />

4 史語所圖書室 圖書室報告第一號:西文期刊目錄 [南京] 中研院史語所<br />

1936<br />

5 張政烺 圖書室報告第二號:方志目 昆明 中研院史語所 1939<br />

6 史語所、黃彰健 明實錄附校勘記 162 冊 台北市 中研院史語所 1963<br />

7 史語所圖書館 善本書目 台北市 中研院史語所 1968<br />

8 史語所圖書館 普通本線裝書目 台北市 中研院史語所 1970<br />

9 芮逸夫 影印苗蠻圖集之一:苗蠻圖冊 台北市 中研院史語所 1973<br />

10 芮逸夫 影印苗蠻圖集之二:番苗畫冊 台北市 中研院史語所 1973<br />

11 毛漢光 唐代墓誌銘彙編附考 18 冊 台北市 中研院史語所 1984-94<br />

12 毛漢光<br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歷<br />

台北市<br />

代墓誌銘拓片目錄<br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歷<br />

中研院史語所 1985<br />

13 毛漢光<br />

代碑誌銘、雜誌銘、塔誌銘拓片目 台北市<br />

錄<br />

中研院史語所 1987<br />

14 宋光宇 華南邊疆民族圖錄 台北市 國立中央圖書館 1991<br />

15 杜正勝、王汎森 傅斯年文物資料選輯 台北市 傅斯年先生百齡<br />

紀念籌備會<br />

1995<br />

16 杜正勝 景印解說番社采風圖 台北市 中研院史語所 1998<br />

17 文物精品選錄小組 來自碧落與黃泉:中央研究院歷史<br />

台北市<br />

語言研究所文物精選錄<br />

中研院史語所 1998<br />

11


18 李宗焜 景印解說高郵王氏父子手稿 台北市 中研院史語所 2000<br />

19 俗文學叢刊編輯小組 俗文學叢刊.第一輯 100 冊 台北市 中研院史語所<br />

新文豐<br />

2002<br />

20 史語所展品圖錄製作<br />

來自碧落與黃泉:中央研究院歷史<br />

語言研究所歷史文物陳列館展品 台北市<br />

小組<br />

圖錄<br />

中研院史語所 2002<br />

21 史語所文物圖象室漢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漢<br />

台北市<br />

代拓本整理小組 代石刻畫象拓本目錄<br />

中研院史語所 2002<br />

22 史語所文物圖象室漢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漢<br />

台北市<br />

代拓本整理小組 代石刻畫象拓本精選集<br />

中研院史語所 2002<br />

23 史語所佛教拓片研讀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北<br />

台北市<br />

小組<br />

魏紀年佛教石刻拓片目錄<br />

中研院史語所 2002<br />

24 俗文學叢刊編輯小組 俗文學叢刊.第二輯 101-200 冊 台北市 中研院史語所<br />

新文豐<br />

2002<br />

25 俗文學叢刊編輯小組 俗文學叢刊.第三輯 201-300 冊 台北市 中研院史語所<br />

新文豐<br />

2003<br />

26 俗文學叢刊編輯小組 俗文學叢刊.第四輯 301-400 冊 台北市 中研院史語所<br />

新文豐<br />

2004<br />

27 文物圖象研究室漢代<br />

漢代石刻畫象拓本精選集<br />

拓本整理小組<br />

台北市 中研院史語所 2004<br />

28 俗文學叢刊編輯小組 俗文學叢刊.第五輯 401-500 冊 台北市 中研院史語所<br />

新文豐<br />

2006<br />

29 「歷史文物陳列館叢<br />

樸古與精妙-漢代武氏祠畫像<br />

書」製作小組<br />

台北巿 中研院史語所 2007<br />

30 顏娟英 北朝佛教石刻拓片百品 台北巿 中研院史語所 2008<br />

31 李宗焜 文苑英華 台北巿 中研院史語所 2008<br />

32 湯蔓媛 傅斯年圖書館善本古籍題跋輯錄 台北巿 中研院史語所 2008<br />

八. 重要網路資源<br />

(一)本所建製資源:<br />

1、入口網站與資料庫:<br />

(1)史語所數位知識總體經營計畫入口網站:提供史語所數位資源整合檢索目錄<br />

,並可連結本所各分支計畫建置之資料,包括:考古資料數位典藏資料庫、青<br />

銅器拓片數位典藏資料庫、傅斯年圖書館數位典藏系統、中國西南少數民族聯合資<br />

料庫、史語所藏內閣大庫檔案資料庫、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br />

(網址:http://www.ihp.sinica.edu.tw/~dahcr/)<br />

(2)傅斯年圖書館數位典藏系統入口網站:收錄九種本館建置資料庫,包括:傅斯<br />

年圖書館珍藏圖籍書目資料庫、善本圖籍全文影像資料庫、傅圖善本古籍數位典藏<br />

系統、傅圖人名權威檢索系統、傅圖館藏印記資料庫、傅圖空間檢索系統、傅圖整<br />

編史語所檔案目錄、傅圖館藏臺灣公私藏古文書影本影像資料庫、徽州契約文書影<br />

本目錄等。<br />

12


(網址:http://lib.ihp.sinica.edu.tw/pages/03-rare/system/index.htm)<br />

2、專題研究室及其研究資源:<br />

(1)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包含史書(廿五史、明清實錄)、經書與子書、宗教文獻<br />

( 佛教、道教)、醫藥文獻、文學與文集 (總集、別集、歷代史料筆記叢刊、<br />

小說戲曲)及政書、類書與史料彙編等六大類。<br />

(網址:http://www.sinica.edu.tw/~tdbproj/handy1/ )<br />

(2)內閣大庫檔案資料庫:收錄明清二朝檔案資料,包括詔令、題奏、移會、賀<br />

表、三法司案卷、實錄稿本、各種黃冊、簿冊等,並可至本館檢索全文影像。<br />

(網址:http://archive.ihp.sinica.edu.tw/ttscgi/v2/ttsweb?)<br />

(3)文物圖象研究室資料庫:包括了簡帛金石資料庫、 居延漢簡補編圖象系統、<br />

漢畫論文目錄檢索系統、武式祠畫象檢索系統、安丘董家莊漢墓畫象。<br />

(網址:http://saturn.ihp.sinica.edu.tw/~wenwu/search1.htm)<br />

(4)生命醫療史研究室資料庫檢索:包括了善本醫籍書目、研究室藏書書目、東洋<br />

學文獻類目(醫學、藥學期刊論文)、東洋學文獻類目(醫學、藥學書籍)、<br />

日文東洋學文獻類目(醫學、藥學期刊論文)、日文東洋學文獻類目(醫學、<br />

藥學書籍)、研究室藏期刊論文資料。<br />

(網址:http://www.ihp.sinica.edu.tw/~medicine/book/search.htm)<br />

(5)台灣宋史研究網:本所研究員柳立言先生於民國 92 年 3 月 18 日架設,介紹<br />

臺灣研究宋代歷史的「人物」、「活動」、「成果」,和「研究資料」。<br />

(網址:http://www.ihp.sinica.edu.tw/~twsung/index.html)<br />

(6)同人輯唐宋明清史書目:可查詢二手書目資料,以期刊及論文集為主。<br />

(網址:http://www.ihp.sinica.edu.tw/ttscgi/ttsweb?@0:0:1:/home/tts/ttsdb/bib/MQBIB:)<br />

(7)史學連線:本所研究員劉增貴先生所架設之網站,曾被蕃薯藤網站評比為優<br />

良網站,提供中國史、世界史、台灣史等各網站的連結及內容。<br />

(網址:http://saturn.ihp.sinica.edu.tw/~liutk/shih/ )<br />

(8)文化思想史研究室:以本所與思想文化史研究有關的同仁為主體,凝聚各種<br />

不同研究範圍的學者,針對歷史上重大的思想史、文化史、心態史等方面的<br />

問題,由具有不同專業眼光及鑽研不同朝代的專家一起研究。<br />

(網址:http://www.ihp.sinica.edu.tw/~wensi/)<br />

(9)法律史研究室:成立於民國 87 年 7 月 1 日,旨在推廣傳統社會法制之研究,<br />

著重法律與家庭、社會、國家及文化之關係。<br />

(網址:http://proj1.sinica.edu.tw/~leghist/)<br />

(10)禮俗宗教研究室:本研究室旨在探討歷史上的宗教及日常生活習俗,並以當<br />

代社會之宗教習俗作為了解古代宗教之重要基礎。<br />

(網址:http://www.ihp.sinica.edu.tw/~kaihsin/custre/)<br />

(11)古文字的世界:由本所金文工作室所建置,內容分為甲骨文、金文、東周文<br />

字三部份詳細介紹古文字。<br />

(網址:http://ultra.ihp.sinica.edu.tw/~bronze/)<br />

13


(12)先秦金文簡牘詞彙資料庫 Lexicon of Pre-Qin Bronze Inscriptions and Bamboo<br />

Scripts:由本所金文工作室所建置,對青銅器銘文作有效分析與標誌,已完成<br />

殷周金文詞彙庫,並對戰國簡牘詞彙作精確標誌,上與春秋金文、下與秦漢<br />

文獻詞彙貫串。<br />

(網址:http://inscription.sinica.edu.tw/c_menu.html)<br />

(二)本院建製資源:<br />

1、中華文明之時空基礎架構:基本空間圖資以譚其驤先生主編之為主要的基礎,並輔以各類歷史地圖、遙測影像等基礎圖資。系統主要以<br />

圖層顯示歷代行政界線、歷代地名、歷代黃河河道、漢墓分佈、唐代交通及現<br />

代相關圖層等提供交錯查詢。並以動畫展示歷代疆域變遷、歷代聚落變遷、歷<br />

代黃河變遷、歷代國都變遷、歷代中國變遷、中國古代文化圈等資料。<br />

(網址:http://ccts.sinica.edu.tw)<br />

2、古漢語語料庫:古漢語語料庫為古漢語查詢系統,其目標在呈現中文這種語言<br />

在各個歷史時代的全貌,該站所選取的文獻皆經斷詞及詞類標記,為研究歷史<br />

語法和演變的好工具。<br />

(網址:http://proj1.sinica.edu.tw/~tibe/2-words/old-words/)<br />

3、中央研究院平衡語料庫:簡稱「研究院語料庫」(SinicaCorpus是專門針對語言<br />

分析而設計的,每個文句都依詞斷開,並標示詞類。語料的蒐集盡量做到平衡<br />

分配在不同的主題和語式上,是現代漢語無窮多的語句中一個代表性的樣本。<br />

此語料庫由中央研究院資訊所、語言所詞庫小組完成,一九九六年十一月 經<br />

計算中心設計規劃完成 WWW版,開放供各界使用(On www since November<br />

1996)。並於一九九七年完成 3.0 版,目前收錄約五百萬詞。<br />

(網址:http://proj1.sinica.edu.tw/~tibe/2-words/modern-words/intro.html)<br />

4、近史所檔案館館藏目錄檢索系統:館藏目錄檢索系統含括 1860~1928 年的外交<br />

部門檔案,計有目錄 27 萬 9 千餘;1903~1949 年筆的經濟部門檔案及經安會、<br />

美援會、生管會、外貿會檔案,計有目錄 6 萬 8 千餘筆。系統所提供之目錄筆<br />

數,將隨個別檔案整編進度而更新。<br />

(網址:http://archdtsu.mh.sinica.edu.tw/filec/ttsweb?@0:0:1:ttsfile2)<br />

5、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資料庫: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是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br />

會人文社會處所長期支助的一項全台抽樣調查研究計劃,自一九八四年進行以<br />

來,已完成十四項全台灣的抽樣調查,調查內容包括家庭、教育、社會階層與<br />

社會流動、政治文化、選舉行為、傳播 、文化價值、宗教等。<br />

(網址:http://www.ios.sinica.edu.tw/sc/)<br />

6、調查研究工作室「學術調查研究資料庫」:為累積知識,促進學術交流,使珍<br />

貴之調查資料發揮最大功效,『學術調查研究資料庫』對國內調查資料進行大<br />

規模且有系統的蒐集、整理、保管與釋出工作,期使耗資甚巨的調查資 料不<br />

致散佚各地,進而成為學術界倚重的資源。<br />

(網址:http://srda.sinica.edu.tw/)<br />

14


7、全文電子期刊資源:本系統整合院內所訂購之全文電子期刊資源,並定期(3-4<br />

個月)更新其內容。<br />

(網址:http://aslib.sinica.edu.tw/ejournal/ej1.htm)<br />

8、中西曆對照表:提供讀者中西曆轉換查詢,但目前僅限於公元後(A.D.)。<br />

(網址:http://www.sinica.edu.tw/~tdbproj/sinocal/luso.html )<br />

(三)重要訂購資源:<br />

1、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原文及全文檢索版:資料庫中包含多項檢索功能,包<br />

括四庫分類、書卷名、著者檢索及特殊屬性檢索;並提供「編輯」、「筆記編<br />

寫」、「列印」及「資料管理員」等輔助工具,以及多種中文輔助輸入法。<br />

(網址:http://siku.sinica.edu.tw/skqs/download/)<br />

2、中國基本古籍庫:由中華文化所流傳的十餘萬種古籍當中,精選上自先秦下至<br />

民國的一萬餘種歷代典籍,除了提供重新輸入校對的全文內容,另外也收錄了<br />

該典籍的一至兩個重要版本的原文圖像,總計全文約二十億字,圖像約二千萬<br />

頁。<br />

(網址:http://aslib.sinica.edu.tw/database/setupcgk/setupcgk.htm)<br />

3、古今圖書集成仿真版檢索程式:本書字數約一億七千萬字,萬餘幅圖片,引用<br />

書目達六千多種,分類細致、體例完善,匯編、典、部及下列各項,經緯交織,<br />

條理清晰,是中國現存最大的類書,<br />

(網址:http://pedia.sinica.edu.tw/gjts/gjtsinstall.htm)<br />

4、竹簡帛書資料庫:收錄出土簡帛文獻包括《武威漢簡》、《馬王堆漢墓帛書》、<br />

《銀雀山漢簡》、《睡虎地秦墓竹簡》等多種,附釋文、圖像逐簡對照顯示。<br />

(網址:http://www.chant.org/scripts/member_login.asp)<br />

5、人大書報目錄索引:收錄 1978-1997 年二十年間計 52 萬潘文獻號、標題、作者、<br />

專題名、專題號、期刊類別、年份、期號、頁號等。<br />

(網址:http://aslib.sinica.edu.tw/database/tts/mlsy.htm)<br />

6、人大書報全文光碟:全文光碟收錄 1995 年至 2007 複印資料,資料數量每年達<br />

1 億 5 千萬字。<br />

(網址:http://idv.sinica.edu.tw/etlib/rdqw.htm)<br />

7、人大書報-2008 年:為人大書報網路 10 人版,收錄 2008 年度內容資料。<br />

(網址:http://book.zlzx.org/)<br />

8、中國知識資源總庫:包涵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1994 年至今(部分刊物回溯至創刊),<br />

共 17,178,914 篇: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1999 年至今,共 420,612 篇<br />

並可跨庫檢索。<br />

(網址:http://cnki50.csis.com.tw/kns50/)<br />

9、Periodicals Archive online:目前收錄 400 多種期刊、70 多萬篇期刊全文,主題<br />

包括:古文明學、人類學;民族學、考古學、區域研究(非洲、亞洲、澳洲、歐<br />

洲、中東)、黑人研究、猶太研究、心理學、宗教、神學、哲學、民俗學、地<br />

15


理學、歷史學、美國歷史、人文學、文學、純藝術、應用美術、音樂、表演藝<br />

術、建築學、圖書資訊學、語言學&歷史語言學、政治學、公共行政、法律、<br />

商學&企管、經濟學、教育、社會科學、社會工作、社會學、女性研究等主題。<br />

(網址:http://pao.chadwyck.co.uk/home.do)<br />

10、MLA International Bibliography:MLA International Bibliography為一語言、文學、<br />

民俗等書目資料庫,提供期刊文章、書籍及論文之書目。 由 Modern Language<br />

Association 所製作,提供的資料可回溯至 1963 年,其中包括取材自 4,400 多<br />

份刊物及系列書以及 1,000 家書籍出版商的 150 多萬項引文。<br />

(網址:http://search.epnet.com/login.asp?profile=ehost&defaultdb= mzh)<br />

11、BIBLIOGRAPHY OF ASIAN STUDIES:收錄超過 410,000 筆亞洲地區的書目紀<br />

錄,尤其以人文與社會科學為主(Anthropology,Arts,Biography,Communication<br />

& Media,Economics,Education,Geography,History,Language,Library &<br />

Information,Literature,Philosophy & Religion,Psychology & Psychiatry)<br />

(網址:http://ets.umdl.umich.edu/b/bas/)<br />

12、Anthropological Literature:以考古學、人類學、民俗學等為主之專書及期刊論文<br />

摘要 索引資料庫。收錄年限自 19 世紀末期至今。<br />

(網址:http://eureka.rlg.org/Eureka/zgate2.prod?ACTION=INIT)<br />

13、EBSCOHOST:Academic Search Premier (ASP) 資料庫, 提供近 4,600 種學術出版<br />

品 全文,其中包括 3500 多種同儕評鑑的刊物。 收錄範圍橫跨近乎每個學術<br />

研究範疇,提供的資訊可回溯至 1975 年。<br />

(網址:http://search.epnet.com/)<br />

14、WOS(Web of Science):為美國 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R) 製作之 Web<br />

版資料庫系統,內含三大引用文獻資料庫:Science Citation Index<br />

Expanded(1900-present)、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1999-present)、Arts &<br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1999-present)以及工具Journal Citation Reports、<br />

Thomson Scientific WebPlus等。<br />

(網址:<br />

http://apps.isiknowledge.com/WOS_GeneralSearch_input.do?product=WOS&search_mod<br />

e=GeneralSearch&SID=U2dfg@eOdd9F@I2iJ7B&preferencesSaved=)<br />

(四)主題式網路資源:<br />

1、故宮【寒泉】古典文獻全文檢索資料庫:收錄典籍包括網路上較常見的十三經<br />

(不包含注疏)、先秦諸子(計十四家)、全唐詩、紅樓夢、資治通鑑和續資<br />

治通鑑等,每部典籍皆註明使用版本。另外納入四庫總目和宋明理學的重要著<br />

作,包括宋元學案、明儒學案、朱子語類、白沙全集等。本資料庫於臺灣師範<br />

大學另設有分站,設計略有不同,並增加太平廣記。<br />

(網址:http://210.69.170.100/s25/)<br />

2、故宮善本古籍資料庫:故宮所藏善本古籍,除了承繼自清宮舊藏之外,也包括<br />

16


楊守敬於晚清在日本蒐購的觀海堂藏書,以及民國七十四年由教育部撥交本院<br />

保管的北平圖書館善本古籍,和一 部份近年接受外界捐贈及陸續收購者。本<br />

資料庫包含影像和後設資料(Metadata),採「部」-「冊」-「圖」的連結<br />

架構。<br />

(網址:http://npmhost.npm.gov.tw/tts/npmmeta/RB/RB.html)<br />

3、中国古籍全录:按經史子集收錄中國歷代古籍善本,包括史記,周易,論語,<br />

詩經,三國志,十三經,全唐詩,全宋詞等等。<br />

(網址:http://guji.artx.cn/)<br />

4、二十五史全文检索系统(网络版):本系統以張元濟所編的《百衲本二十四史》<br />

加上清史稿所製成,尚包括近當代學者輯佚和校勘的成果與工具書等,如張氏<br />

所著的《校史隨筆》,已併入各書之中。本系統全文近四千萬字,兼有閱讀和<br />

檢索兩種功能。<br />

(網址:http://202.114.65.40/net25/)<br />

5、新石器時代北歐平原遺址考古:提供新石器時代北歐平原遺址考古相關文獻。<br />

(網址:http://www.princeton.edu/~bogucki/mosaic.html)<br />

6、郭店楚簡資料庫: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與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張光<br />

裕教授共同製作,並發放於國際網絡之萬維網內,主要為張光裕教授 《郭店<br />

楚簡研究‧第一卷‧文字編》 乙書載錄之十六篇釋文修訂本,提供全文檢索。<br />

(網址:http://bamboo.lib.cuhk.edu.hk/ )<br />

7、平埔文化資訊網:探討平埔文化的網站。<br />

(網址:http://www.sinica.edu.tw/%7Epingpu/)<br />

8、東洋學文獻類目資料庫:收錄 1980 年之後中國與東亞地區的研究論文及論著<br />

資料(19 80 年之前的資料為紙本資料)。此為Uncode字型,如無法看到字型,請<br />

下載Unicode更新程式更新系統(本資料庫為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所藏<br />

資料庫)<br />

(網址:http://mousai.kanji.zinbun.kyoto-u.ac.jp/ruimoku/index.html.ja.utf-8)<br />

9、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所藏漢籍目錄資料庫:東洋文化研究所漢籍目錄為東<br />

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所製作,收有大約 7 萬冊古籍的數量,其中不乏一些珍<br />

貴的參考資料如有關清代的經濟法制資料及明清戲曲文獻等。而需要注意的<br />

是,這個資料庫只收錄至 2001 年以前該研究所收集的漢籍文獻。<br />

(網址:http://www3.ioc.u-tokyo.ac.jp/kandb.html)<br />

10、東方學デジタル圖書館: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收藏中國圖書約三十萬冊,<br />

並有龍門、雲崗等石窟的照片十萬件以及甲骨文、金石拓本、地圖和照片等資<br />

料。該所正進行珍藏漢文古籍數位化 的工程,目前已將部分完成成果公諸於<br />

網路上,按傳統四部分類,並保留松本和內藤文庫的分類,增加「新學部」等,<br />

以適應需要。<br />

(網址:http://kanji.zinbun.kyoto-u.ac.jp/db-machine/toho/html/top.html)<br />

11、國際敦煌工程資料庫:國際敦煌學項目的一部分,對敦煌遺書原件進行掃描,<br />

17


並加以詳細註釋。<br />

(網址:http://idp.bl.uk/)<br />

12、東吳大學中文法律論文索引資料庫:同時包括「期刊文章」、「報紙專論」、<br />

「學術論文」三種資料型態之專業法律學術檢索系統,另也收錄大陸法學期刊<br />

論著之資料。所收錄之期刊以富學術參考價值之法學相關著述為主,一般社論<br />

及政治議題類之文章則審慎收編。另亦收錄以社論、社評、專文、讀者投書為<br />

主的法律相關報紙專論以及國內法律研究所、公共行政研究所、大陸研究所等<br />

畢業博碩士論文。<br />

(網址:<br />

http://pedia.sinica.edu.tw/sculawcgi/ttsweb.exe?@0%5E0%5E1%5Esc@@0.2541066912<br />

8438123)<br />

13、台灣地區家譜聯合目錄測試系統:收錄本館、民族所、台北市文獻會、國家圖<br />

書館台灣分館、台灣省各姓淵源研究學會、宜蘭縣史館、故宮博物院、國史<br />

館、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國家圖書館、萬萬齋等單位之台灣地區現藏中國家<br />

譜資料。<br />

(網址:http://nclcc.ncl.edu.tw/ttsweb/nclfamily.htm)<br />

14、中國文化研究院--線上學習計畫:中國文化研究院於 1998 年 3 月正式註冊,是<br />

為推廣中國文化而成立的非營利機構。<br />

(網址:http://hk.chiculture.net/)<br />

18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