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7.2013 Views

化学趣史 - 科学网—博客

化学趣史 - 科学网—博客

化学趣史 - 科学网—博客

SHOW MORE
SHOW LESS

Create successful ePaper yourself

Turn your PDF publications into a flip-book with our unique Google optimized e-Paper software.

xuxu980倾情制作<br />

量和衡量这样极端重要和迫切的事情却没有提到过。然而,应用了这两种量<br />

的结果,告诉了每一个在物理和化学的实验方面埋头苦干的人,这两种量,<br />

会给他在实验的时候带来多少真实的情况和敏锐的洞察力啊!”<br />

罗蒙诺索夫把定量的方法引用到化学中来。罗蒙诺索夫和他的同时代的<br />

一些科学家不同,他在实验中经常使用天平,十分注意物质重量的变化。<br />

罗蒙诺索夫不管做什么实验,他总是要记录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重<br />

量,和反应所得的产物的重量。关于这一点,他曾经不止一次地在自己的论<br />

文和工作日记里谈到过。<br />

渐渐地,罗蒙诺索夫开始发现了这样的事情: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总<br />

重量,常常总是等于反应后产物的总重量。也就是说,在化学反应中,尽管<br />

发生了各式各样的化学反应,有的由无色一下子变得五光十色,有的由碧清<br />

透明一下子变得一片浑浊,有的一下子被溶解了,有的大冒气泡……但是,<br />

物质的总重量总是不变的,既不增加,也不减少。<br />

罗蒙诺索夫敏锐地看到,这一规律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因为它指出了<br />

物质既不能无中生有的凭空产生,也不能无影无踪地被永远消灭。<br />

早在罗蒙诺索夫重新校核波义耳实验的 8 年之前——1748 年,他便清楚<br />

地阐述了这一规律。<br />

1748 年 7 月,著名的俄罗斯数学家、科学院院士辽那特·爱伊列尔收到<br />

了他的好朋友——罗蒙诺索夫在 7 月 5 日写的一封信。这 封 信 长 达 30 页!不,<br />

这与其说是信,倒不如说是一篇科学论文。因为在那时候,邮电通讯还不很<br />

发达,科学杂志不仅印数少,而且发行很慢。科学家们之间,常常把自己的<br />

研究成果写在信上,直接寄给自己的朋友们。当朋友们收到这些信件后,常<br />

常在各地的一些学术报告会上当众宣读,这样就可以很快地把新的发现、新<br />

的理论传播开去。<br />

在这封给爱伊列尔的长信中,罗蒙诺索夫写道:“如果我没有弄错,那<br />

么,大家所知道的罗伯特·波义耳是第一个在实验中证明了:金属在煅烧后,<br />

重量会增加的。”但是罗蒙诺索夫并不同意波义耳的结论。接着他又写道:<br />

“在自然界中发生的一切变化都是这样的:一种东西增加多少,另一种东西<br />

就减少多少。例如,我在睡眠中花费多少小时,我醒着的时间也就减少多少<br />

小时,以此类推。”<br />

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叙述,就是:“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br />

种物质的总重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种物质的总重量。”也就是说,物质<br />

是永恒的,它既不会凭空地被创造出来,也不能任意地被消灭掉,而只能相<br />

互转变。<br />

爱伊列尔院士读完了罗蒙诺索夫的这封长信以后,深知罗蒙诺索夫的见<br />

解是和权威们的见解相抵触的,没有大量精确的实验做依据,是不能和权威<br />

们相抗衡的,更不可能使他们服输。<br />

正因为这样,爱伊列尔非常希望罗蒙诺索夫能够继续钻研下去,深入探<br />

讨这一规律。 1748 年 8 月 24 日,爱伊列尔写了一封信给罗蒙诺索夫,这封<br />

信是交给彼得堡科学院院长拉宗夫斯基伯爵转达的。爱伊列尔顺便给这位院<br />

长附了一封信,在信里他写道:“我恳请阁下为了这个物理学上极端精细的<br />

问题,转复罗蒙诺索夫;我不知道谁能比这位天才的人物更好地分析这一繁<br />

难的问题”跟爱伊列尔所希望的一样,罗蒙诺索夫很早就想以精确的实验来<br />

论证物质不灭定律,以便公开发表。但是,那时的俄罗斯科学院的大权一直<br />

www.i-nobel.com<br />

www.i-nobel.com诺贝尔学术资源网欢迎您!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