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7.2013 Views

化学趣史 - 科学网—博客

化学趣史 - 科学网—博客

化学趣史 - 科学网—博客

SHOW MORE
SHOW LESS

You also want an ePaper? Increase the reach of your titles

YUMPU automatically turns print PDFs into web optimized ePapers that Google loves.

xuxu980倾情制作<br />

燃素跑掉了,剩下的渣子失去了“负的重量”,它本身的重量当然也就增加<br />

了。<br />

当时,法国著名的燃素学说理论家、蒙彼利埃医院教授加勃里尔·文耐<br />

尔便宣称燃素具有“正的轻量”(亦即“负的重量”):<br />

“燃素并不被吸向地球的中心,而是倾向于上升,因此在金属灰渣形成<br />

后,重量便有所增加,而在它们还原时重量就减少。”<br />

有趣的是,还有人把燃素比做“灵魂”。他们说,金属失去燃素,就好<br />

比活着的人失去了灵魂。人失去灵魂以后,尸体比活着时要重;死的灰渣当<br />

然也就比活的金属重。<br />

这是第二个牵强附会的解释!<br />

真理,放之四海而皆准;谬论,则常常矛盾重重,错误百出。燃素学说<br />

的拥护者们虽然费了好多力气,才“解释”了波义耳的实验,可是,没想到<br />

这又和另一件事相矛盾了。可不是吗?许多燃素学说的拥护者都一直认为卡<br />

文迪许用金属和酸作用所获得的可燃气体,就是燃素。然而,不久,人们便<br />

发现这种气体是一种化学元素——氢气(当时称为“水素”),它只不过是<br />

一种普普通通的气体罢了,而且是具有一定的重量的,并不是具有“负的重<br />

量”。换句话说,如果燃素学说的拥护者们认为燃素具有“负的重量”,那<br />

么,氢气就不是燃素;如果认为氢气是燃素,那么,就无法解释波义耳的实<br />

验。燃素学说,可真成了“床下挥斧头——不碍上,就碍下”。<br />

人们开始怀疑氢气并不是燃素,于是,燃素学说了遭到了第三个困难:<br />

燃素究竟什么?它的性质怎样?究竟能不能把它提取出来?<br />

这是一个老问题——从燃素学说诞生的第一天起便存在的问题,同时也<br />

是许许多多科学家费尽心机所久未解决的问题——没有提取到纯净的燃素。<br />

那些醉心于燃素学说的科学家,面对着难堪的局面,又提出了新的“解释”:<br />

无论是“燃素”也好,无论是“电素”、“光素”、“磁素”也好,这些“素”<br />

全是一些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没有重量或者具有“负的重量”的东西!<br />

这些奇妙玄虚的“素”,是没法提取出来的,因为当你把它装到任何一个密<br />

闭的瓶子里时,它会立刻穿过瓶壁,溜掉……也正因为这样,人们是无法提<br />

取这些“素”的。总之,燃素是不可捉摸的东西。<br />

这是第三个牵强附会的解释!<br />

鱼目岂能混珠?科学,是一门老老实实的学问:事实,是科学的最高法<br />

庭。在科学上,牵强附会,强词夺理是没有用处的,像是在石臼里捣水——<br />

白费力气。只要是不符合于事实,任何“理论”即使说得天花乱坠,也只能<br />

算是谬论。<br />

燃素学说在科学实践中困难重重,在生产实践中也是擀面杖吹火——一<br />

窍不通。在 18 世纪中叶,由于冶金工业,特别是钢铁工业的迅速发展,迫切<br />

地需要一种新的、正确的理论来解释关于金属的冶炼过程,来指导生产的进<br />

一步发展。然而,燃素学说却象一根柔软无力的蛛丝,无法鞭策生产向前发<br />

展。例如,当时炼铁厂迫切需要解决炼铁炉的鼓风问题——为什么要往炉里<br />

鼓风?风的流速多大最合适?炼一吨铁要鼓进多少空气?空气最合适的温度<br />

是多少度?……这一系列问题,都涉及燃烧的本质,是燃素学说没法解决的。<br />

燃素学说在动摇中。<br />

www.i-nobel.com<br />

www.i-nobel.com诺贝尔学术资源网欢迎您!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