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2013 Views

劉定國、張世汯、王端正、馮學深、鍾世俊出2 - 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

劉定國、張世汯、王端正、馮學深、鍾世俊出2 - 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

劉定國、張世汯、王端正、馮學深、鍾世俊出2 - 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

SHOW MORE
SHOW LESS

You also want an ePaper? Increase the reach of your titles

YUMPU automatically turns print PDFs into web optimized ePapers that Google loves.

<strong>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strong><br />

出國報告書<br />

出國人姓名:劉定國、張世汯、王端正、馮學深、鍾世俊<br />

出國日期:<br />

2012 年 7 月 8 日~2012 年 7 月 15 日。<br />

目的地 (國家、城市):<br />

法國、里昂(France, Lyon)。<br />

參加會議名稱或考察、研究訓練地點:<br />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nchrotron Radiation<br />

Instrumentation (SRI 2012)


一、目的<br />

� 參加國際會議與其他國家的專家學者交流。<br />

� 收集光學設計相關資訊。<br />

� 收集 TPS phase I 光束線相關資訊。<br />

� 收集 X-ray optics 的資訊。<br />

� 發表壁報論文。<br />

二、行程<br />

� 7 月 8 日 8 前往法國里昂。<br />

� 7 月 9 日~7 月 13 日:參加 SRI2012 並發表論文。<br />

� 7 月 14 日~7 月 15 日:離開里昂回台灣。<br />

三、 內容摘要:<br />

此次 The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br />

Synchrotron Radiation Instrumentation (SRI 2012)中,<br />

每天除安排 2-3 場針對所有與會人員的專題演講外,接續還<br />

同時進行多種不同主題的討論會(parallel session),與<br />

會人員可選擇參加有興趣的主題。此次會議中相關主題有<br />

Advances in Hard X-ray Optics、X-ray Imaging Techniques、<br />

Time-Resolved Applications 與 X-ray Microscopy and<br />

Nanoprobes、Advances in Soft-X-ray Optics、<br />

Instrumentation for Macromolecular Crystallography、<br />

New Facilities、Scattering Experiments、New<br />

Developments in Area Detectors 等主題的討論會參與交流<br />

討論。<br />

其中日本運用自由電子雷射光源,並配合光學系統針對<br />

同調硬 X 光科學課題所需的技術作出一系列的探討,其主題<br />

包含 Ultimate focusing 3rd generation SR X-rays、<br />

Wavefront diagnosis for X-ray free electron laser、<br />

Focusing of Japanese XFEL SACLA、Sub-50 nm-resolution


full-field and achromatic image of incoherent X-rays<br />

等四大項目,其核心作法是結合先進自由電子雷射光源的特<br />

性與操控光學系統的技術,期望以最好的同調光源來探討有<br />

興趣的科學題目。<br />

會中也安排參訪 ESRF,此行由於開放參觀之光束線數<br />

量很少,較值得參考 ESRF 開放參觀的多層膜實驗室晶體光<br />

學實驗室及大型數據中心。多層膜鍍膜實驗室設置有雷射直<br />

接觀測鍍膜過程中之曲率變化,並有專門的量測實驗室,鍍<br />

膜完成後,直接以 X-ray 量測其反射率。晶體光學實驗室可<br />

配合實驗及光束線需求,自行切割和拋光晶體。<br />

四、心得概述與建議<br />

以下將分別從各個領域說明心得與建議:<br />

� 蛋白質繞射結晶學光束線:<br />

GM/CA@APS 實驗站發展出讓用戶藉由不同的 pinhole 快<br />

速切換 5, 10 及 20 µm beam size,並整合在 JBluIce(JAVA)<br />

界面,可經由 EPICS 控制,名為 JBluIce-EPICS 控制軟體,<br />

此軟體乃由 SSRL BluIce(TCL/TK)改良並加入更友善的用戶<br />

GUI 界面,縮短用戶收集時間,並提供下載 JBluIce 軟體。<br />

ALBA 的 XALOC 光束線設計與本中心 TPS-05A 光束線較<br />

為接近,於今年四月剛取得第一組數據,會中也討論到光學<br />

鏡用聚焦與離焦方式以符合用戶對於 beam size 的需求,聚<br />

焦時為 49 µm × 9 µm (h×v),同時歸功於加速器,使得光束<br />

線得到近 0.5 µm/h 的空間穩定性,令人更為關注的是光學<br />

鏡配備有臨場偵測 slope error 及 stability 的監控機制,<br />

預計 2012 年 7 月開放。<br />

NSLS-II 的 Biomedical beamline 也是同樣採用 bender<br />

的光學鏡,調整曲率將聚焦尺寸由數個 µm,變化至 100 µm。<br />

這顯示 Protein crystallography 用戶對於聚焦尺寸的需求<br />

並非一昧的追求 Microbeam,仍是須將聚焦點維持在 20 -


50µm 的範圍,以符合用戶所需。<br />

DLS 正在興建中的 Phase-3 I23 beamline 可量測的波<br />

長範圍由 1.5 to 4 Å,將是最為廣域的能量段,利用其 curved<br />

detector 可偵測的繞射 2θ 角高達±90 度。<br />

尚有一個 parallel session 討論 Radiation damage<br />

(RD),SSRL 除數據收集之外,同樣可以透過遠端控制 in-situ<br />

UV-visible 吸收光譜監測蛋白質晶體中金屬氧化態判別樣<br />

品是否有遭受到 RD, 同樣的 DLS I24 Microfocus MX 光束<br />

線也採用此吸收光譜做為監測工具,同時目前也有明顯的趨<br />

勢使用高能量 大於 20 keV 以上到 56 keV 收集晶體繞射收<br />

據,如 ESRF- ID15B 及 NSLS- X17B 光束線。<br />

� 次微米 X 光繞射光束線:<br />

BL21 Sub-micron XRD Beamline 是中心 TPS Phase I<br />

的光束線。由程海東教授及李信義博士主持興建計畫,計畫<br />

之初是以 APS ID34E 為設計藍本,目前已進入細部設計階段,<br />

今年重要的光學元件將陸續發包,但目前仍有許多問題待解<br />

決,這次的 SRI2012 提供許多可貴的資訊,以下將重點條列:<br />

Working Distance:依據目前的設計,鏡心至樣品位置<br />

僅有 5cm,在 parallel section 中,國外學者表達了 working<br />

distance 可能不足的疑慮,參照 ALS Dr. Tamura 的光束線,<br />

我們將會評估 2-stage focusing 的可行性。<br />

Monochromator: 本光束線原先計畫採用與 APS ID34E<br />

同樣的 monochromator。但考量光束線操作的便利性、元件<br />

的維護及未來擴充的可能性,4 bounce monochromator 優於<br />

APS ID34E 的 small-gap monochromator。但 small-gap<br />

monochromator 的機械構造相對簡單,理論上具有較好的穩<br />

定性。但隨著 4 bounce monochromator 技術的改進(Talk No.<br />

TU-E-05),在穩定性上已與 small-gap monochromator 相差<br />

無幾。<br />

XRD Techniques:本光束線在實驗上是以 Sub-micron


Laue diffraction 為主。實驗資料的分析,必須依賴 APS 提<br />

供軟體技術支援。會議中日本學者 Shirasawa ( Talk No.<br />

WE-U-C-05)及法國學者 Robach(Talk No. WE-U-C-06)發表<br />

了類似的技術,其中法國實驗團隊使用的軟體是 open source<br />

的 Laue diffraction tools,值得深入了解。<br />

� 奈米探測光束線:<br />

Advanced Photon Source 將建造 Achromatic nested<br />

Kirkpatrick–Baez mirror optics for hard X-ray<br />

nanofocusing,其各種設計需求與本中心 TPS Phase I<br />

Nanoprobe beamline 互有許多相同之處,如我們同樣也採用<br />

Nested Kirkpatrick-Baez Mirrors,因為在奈米聚焦的設<br />

計上此光學上此光學系統是一個相當適合的選擇,它有著明<br />

顯的簡潔設計與較高的縮像比,而且在結構上更為強健與易<br />

於校正。但建立整體光學系統的技術我們卻掌握的不多,如<br />

兩面鏡面的結合校準、調整機構的設計、光束位置的回饋系<br />

統,以及聚焦光束的量測技術的建立…等,故補足此一部份<br />

是未來光束線建造需要發展的重要工作。<br />

Diamond Light Source 在 Beamline Design and<br />

Instrumentation for the Imaging and Coherence Beamline<br />

I13L 中,在地基設計、控制振動、隔離熱源與去除光學元件<br />

的熱負載均有許多值得中心光束線建造可參考之處。其中最<br />

有幫助的是在理論與實務上均提供許多有用的實務數據,如<br />

印證本中心 TPS Phase I Nanoprobe beamline 中第一面光<br />

學鏡面採用 HFM 的可行性、減少振動的調整機構的設計,以<br />

及採用水平分光的雙晶體單光儀的可行性,補足了許多我們<br />

的設計上不足之處。<br />

National Synchrotron Light Source II 對 Current<br />

Status of the Hard X-ray Nanoprobe Beamline 的報告中,<br />

此光束線能量範圍為 6-25 keV,是針對硬 X 光 microscopy<br />

實驗所設計,光學系統則是採用 Multilayer Laue lenses。<br />

此光束線上有許多獨特的設計,如獨立建築、溫度穩定度、


極端穩定的 2D 二度光源與光學系統,以及 X 光顯微術具 1 nm<br />

的位置穩定度,這些設計均包含許多重要資訊,可惜演講者<br />

細節描述不多。但該光束線在核心光學元件中,雙晶體單光<br />

儀與 Diamond Light Source 的 I13L 光束線,以及本中心 TPS<br />

Nanoprobe Beamline 同樣採用水平分光的型式,可見大家考<br />

慮的重點均十分類似,且投影片中還包含具體的規格數據可<br />

讓我們作對照參考。另外一個核心聚焦的光學元件<br />

Multilayer Laue lenses 非目前本中心常用的元件,其應用<br />

層面仍需再作評估,可以使我們的光束線設計的應用更為廣<br />

泛。<br />

� 軟 X 光非彈性散射光束線<br />

與 BESSY II Dr. Follath 及 NSLS II 的高通量軟 X 光<br />

同調光束線設計人員洽談後,發現由於第 3 代共步輻射的<br />

undulator 光源同調性甚佳,故直接取 undulator 光源中間高<br />

同調光作光源.分光後把光聚至 20×20 �m 2 的 pin-hole 供實<br />

驗站使用.已光通量是調整光束線的解析力來達成.以 NSLS<br />

II 為例,為求有 1×10 13<br />

phs/s 光通量, 光束線的解析力只有<br />

1,000.<br />

� 光學元件:<br />

聚焦系統已進入次微米時代。無色散系統以<br />

Kirkpatrick-Baez 為主;色散系統的種類比較多,zone plate、<br />

multilayer optics 及 refractive optics(CRL)各擅勝場。<br />

ESRF 對 Development of X-ray Refractive Optics 方面已<br />

十分蓬勃發展,如報告中所見 ESRF 已有許多座的光束線採<br />

用此類型的聚焦系統,其它後續安裝與操作程序也十分容易,<br />

可完成一維或二維的聚焦工作。只是其聚焦特性與波長有關,<br />

且光學聚焦系統因材料吸收效應之故只適合部份高能量的<br />

硬 X 光實驗,故對於本中心 TLS 光束線並不適用,而 TPS 未<br />

來若有適合硬 X 光實驗的光束線,可採用此項元件可增加設<br />

計上的彈性,現今此聚焦系統市面上也已有商品化的產品可<br />

供採購。


此前 Zeiss 的光柵部門設備已轉賣 DIOS 公司,現由原<br />

Zeiss 公司的 Dr. Bruno Nelles 負責.可供應 blazed<br />

grating 給高能量軟 X 光使用.據 Dr. Bruno Nelles 解釋,<br />

利用壓印式製作的光柵,其微粗糙度較蝕刻式光柵更優.使<br />

其製作的光柵可送 PTB 確認效率. 而 HORIBA (Jobin Yvon)<br />

的 Multi-layer 光柵已經提供商品化商品,可用於 2000 eV<br />

以上分光使用,故可以考慮使用於新設計的高能量軟 X 光光<br />

束線上.<br />

� 光學量測技術:<br />

Diamond Light Source 對開發 super-polished bimorph<br />

mirror 提出新的作法,他們為結合不同的實驗的技術,如<br />

scanning X-ray microscopy 用於奈米光束、Full-field<br />

studies 用於較大尺寸的光束,需要純淨的聚焦光束<br />

(Ellipse with slope error ~ 0.1µrad rms and figure<br />

error 1 nm rms),並同時具有可改正上游光學系統的錯誤、<br />

移去熱負載與架設的變形,以及使用波前控制等優點,但目<br />

前沒有單一技術能滿足此項需求,故結合 Piezo bimorph<br />

substrate(SESO)與 Super-polishing(JTEC)兩種技術來<br />

完成。此類型的開發工作在 SRI2009 會議與 International<br />

workshop on mirror design, fabrication and metrology<br />

中已有許多先進光源對提出報告,但此次 SRI2012 的會議中<br />

此類報告的數目已明顯的減少,可見其中所需的技術困難度<br />

不小,而目前本中心雙光小組雖有許多同仁正從事儀器與技<br />

術相關的研發工作,但 TPS 所需的建造工作已投入許多人力<br />

資源,建議未來人力疏解時可再將此部份列為新的研發項<br />

目。<br />

歐洲(SOLEIL, DIAMOND, BESSY)等設施,除了有良好的<br />

光學實驗室外,亦建置光束線進行 at-wavelength 的光學量<br />

測。由於同步輻射可產生優質的短波長光源,非常適合測量<br />

光學元件的成像及效率等參數,一般可見光光學測量系統是<br />

難以替代的。


� 高熱載光學元件的解決方案<br />

目前看到有兩派.a.)水冷式,經精巧的水路(side<br />

cooling)安排,使溫度梯度的效應降低,令鏡片的 slope<br />

error 效應降低,如 ESRF:們 L. Zhang 的解決方案。b.)另<br />

一派為 LN2 冷卻,如 SOLEIL 與 BESSY II,特別是 BESSY II<br />

直接以光柵作第一片光學元件,收 undulator 的光,而光柵<br />

直接以 LN2 冷卻,光柵的熱功率在 120W 以上,但光束線解<br />

析力在 10,000 以上,表示熱產生的 slope error 效應很低,<br />

至於積碳問題,BESSY II 採用加電壓方式防止。<br />

� 光學模擬:<br />

會中有一分組, 集中討論光學模擬.目前有 SRW 軟體專<br />

供光源計算。而 Shadow3 及 XTrace 則為 ray-tracing 的主<br />

流.而目前光學模擬已經不是只討論光束線模擬而已.而是<br />

由光束線的特性再加上實驗站特性,再模擬出整體實驗結果.<br />

以同調實驗站而言,其實驗結果的解釋,與光源特性便高度<br />

相關。<br />

對中心的建議:整體來看,雖然我們的 TPS 完成的時間<br />

比較晚,但同仁的努力讓我們與先進國家的水準差異不多,<br />

唯一較弱的一環是實驗技術的研發能量。在會議中可以見到<br />

德國、瑞士、美國及日本投資了較多的資源在光學元件、偵<br />

測器及相關實驗設備的開發。可以預見未來在先進國家的眼<br />

中,我們會漸漸地由學習者轉成競爭者,如果實驗相關技術<br />

的研發與科學研究的發展有落差,可能會處於相對不利的位<br />

置。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