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2015 Views

Untitled

Untitled

Untitled

SHOW MORE
SHOW LESS

Create successful ePaper yourself

Turn your PDF publications into a flip-book with our unique Google optimized e-Paper software.

常 建 平 ; 孙 忠 实 . 世 界 地 质 , 2006, 25(2): 105-<br />

112 1 图 版 .<br />

描 述 了 箭 蜓 科 (Gomphidae) 一 新 属 种 — 宽<br />

翅 辽 宁 澜 箭 蜓 (Liaoninglanthus latus gen. et<br />

sp. nov.) 及 新 属 一 未 定 种 (Liaoninglanthus<br />

sp.), 还 对 义 县 光 箭 蜓 (Liogomphus yixianensis<br />

Ren et Gao,1996) 进 行 了 补 充 描 述 。 化 石 全<br />

部 采 自 辽 西 北 票 黄 半 吉 沟 义 县 组 下 部 ( 晚 侏<br />

罗 世 晚 期 — 早 白 垩 世 )。<br />

2008010208<br />

松 辽 盆 地 三 肇 地 区 扶 余 油 层 和 杨 大 城 子 油<br />

层 介 形 类 古 生 态 及 沉 积 环 境 探 讨 = Paleoecology<br />

and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of<br />

ostracods in the Fuyu and Yangdachengzi oil<br />

horizons in the Sanzhao area, Songliao basin.<br />

( 中 文 ). 刘 振 文 ; 张 智 礼 ; 王 佰 长 ; 张 铭 . 中 国 地<br />

质 , 2006, 33(5): 1159-1166<br />

笔 者 较 系 统 地 对 松 辽 盆 地 三 肇 地 区 扶 余<br />

油 层 和 杨 大 城 子 油 层 ( 以 下 简 称 扶 、 杨 油 层 )<br />

介 形 类 的 组 合 特 征 、 分 布 范 围 以 及 古 生 态<br />

进 行 了 研 究 。 研 究 表 明 , 扶 、 杨 油 层 沉 积 时<br />

期 的 介 形 类 自 初 期 少 量 出 现 , 之 后 发 展 并 繁<br />

盛 , 末 期 全 部 绝 灭 。 这 种 变 化 不 仅 表 现 为 介<br />

形 类 动 物 群 的 属 和 种 数 有 较 大 幅 度 的 增 加 ,<br />

而 且 其 壳 饰 类 型 、 分 布 范 围 与 壳 体 保 存 状<br />

况 也 发 生 了 规 律 性 变 化 , 但 总 体 上 仍 为 壳 饰<br />

简 单 、 属 种 类 型 较 多 、 大 小 个 体 混 生 并 生<br />

活 于 浅 水 湖 泊 环 境 的 介 形 类 群 体 。 对 介 形<br />

类 的 埋 葬 环 境 与 分 布 范 围 的 分 析 表 明 , 仅 含<br />

有 少 量 介 形 类 化 石 碎 片 的 杨 五 组 、 杨 四 组<br />

的 沉 积 环 境 为 冲 积 平 原 环 境 , 而 含 有 较 丰 富<br />

介 形 类 化 石 的 杨 三 组 — 扶 上 组 的 沉 积 环 境<br />

则 以 浅 湖 环 境 为 主 , 并 自 杨 三 组 沉 积 时 期 在<br />

该 区 中 部 出 现 大 范 围 的 浅 水 湖 泊 后 , 随 着 时<br />

间 的 推 移 , 湖 泊 分 布 范 围 与 水 深 在 缓 慢 的 扩<br />

大 或 增 加 , 至 扶 下 组 沉 积 时 期 该 湖 泊 向 西 已<br />

扩 大 至 大 庆 长 垣 以 西 , 从 而 与 齐 家 — 古 龙 地<br />

区 的 湖 泊 连 为 一 体 , 组 成 统 一 的 松 辽 古 湖<br />

泊 。 湖 泊 水 体 浅 、 气 候 干 燥 、 氧 化 作 用 强 ,<br />

可 能 是 造 成 该 时 期 湖 相 砂 、 泥 沉 积 物 呈 现<br />

红 色 的 主 要 原 因 。<br />

2008010209<br />

海 生 、 咸 水 生 介 形 虫 的 闭 壳 肌 运 动 学 特 征<br />

及 多 样 化 的 壳 纹 饰 构 成 模 式 = Kinematics of<br />

adductor muscle and pattern formation of<br />

various shell ornamentations in marine and<br />

brackish water ostracods. ( 英 文 ). Tanaka G.<br />

Paleontological Research, 2007, 11(2): 123-<br />

133<br />

A new theoretical morphological model is<br />

introduced to describe various shell ornament<br />

patterns of cytheroidean ostracods. A wavesource<br />

model proposed here was designed<br />

with reference to the kinematics of adductor<br />

muscles. This model depicts the ornament patterns<br />

as composite waves that are defined in<br />

terms of amplitude and frequency of wave<br />

elements. Computer models successfully mimicked<br />

most of the ornament patterns seen in<br />

the Cytheroidea. The theoretical morphospace<br />

places the multiple-bracket ornamentation as<br />

an intermediate pattern among concentric,<br />

radial, and smooth patterns. The result suggests<br />

that any observed pattern can be readily<br />

derived from a multiple-bracket one by a<br />

slight change of developmental parameters.<br />

2008010210<br />

日 本 Xestoleberis 属 新 种 (Cytheroidea,<br />

Ostracoda, Crustacea) 的 分 类 和 地 理 分 布<br />

= Taxonomy an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br />

recent Xestoleberis species (Cytheroidea, Ostracoda,<br />

Crustacea) from Japan. ( 英 文 ). Sato T;<br />

Kamiya T. Paleontological Research, 2007,<br />

11(2): 183-227<br />

Thirteen living species of the genus<br />

Xestoleberis were found from 122 samples<br />

collected from the coast of Japan. Samples<br />

were mainly collected from algae, Corallina<br />

pilulifera and Sargassum thunbergii, in the<br />

intertidal zone and the uppermost infralittoral<br />

zone. Seven species are new and are described<br />

herein; Xestoleberis ikeyai sp. nov., Xestoleberis<br />

kuroshio sp. nov., Xestoleberis magnoculus<br />

sp. nov., Xestoleberis notoensis sp. nov.,<br />

Xestoleberis planuventer sp. nov., Xestoleberis<br />

ryukyuensis sp. nov. and Xestoleberis sesokoensis<br />

sp. nov. Xestoleberis sagamiensis<br />

Kajiyama, 1913 is redescribed. The thirteen<br />

Xestoleberis species studied in this paper are<br />

sub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based on the<br />

morphology of their carapace pore-systems.<br />

This grouping is consistent with their estimated<br />

phylogeny. The grouping is supported<br />

by general carapace shape, morphology of<br />

muscle scars, male copulatory organ and “Differentiation<br />

of Distributional pattern of Poresystems<br />

(DDP)” analysis, and is considered to<br />

reflect phylogeny.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br />

of Xestoleberis around Japan is shown for<br />

the first time, and the distinctive distribution<br />

of species and groups, which correspond to<br />

marine climates, is clearly recognized.<br />

2008010211<br />

山 东 东 营 凹 陷 古 近 纪 介 形 类 优 势 分 异 度 研<br />

究 = Study on the dominance diversity of Os-<br />

57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