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1.2013 Views

论数学教育 - Global Science Press

论数学教育 - Global Science Press

论数学教育 - Global Science Press

SHOW MORE
SHOW LESS

You also want an ePaper? Increase the reach of your titles

YUMPU automatically turns print PDFs into web optimized ePapers that Google loves.

athematics Education<br />

数 学 教 育<br />

论 1<br />

数<br />

学<br />

教<br />

育<br />

Vladimir Arnold / 文<br />

欧 阳 顺 湘 / 译 注<br />

1 作 者 为 著 名 的 俄 罗 斯 数 学 家 弗 拉 基 米 尔 • 阿 诺 德 (Vladimir<br />

Igorevich Arnold, 1937-2010)。 他 是 20 世 纪 最 伟 大 的 数 学 家 之 一 ,<br />

曾 获 克 拉 福 德 奖 (1982)、 沃 尔 夫 奖 (2001) 和 邵 逸 夫 奖 (2008)<br />

等 奖 。 此 文 为 1997 年 3 月 7 日 作 者 在 法 国 巴 黎 探 索 文 化 宫 (Palais<br />

de la Découverte, 为 法 国 科 学 教 育 中 心 博 物 馆 ) 所 发 表 演 讲 的 扩 充 版 ,<br />

以 俄 文 发 表 于 Uspekhi Mat. Nauk 53 (1998), no. 1 (319), 229-234; 英<br />

译 见 Russian Math. Surveys 53 (1998), no. 1,229-236。 英 译 网 页 版 本<br />

可 参 http://pauli.uni-muenster.de/~munsteg/arnold.html。 亦 有 中 译 流<br />

传 于 网 络 。 然 而 此 中 译 不 仅 有 笔 误 、 漏 译 等 不 完 善 处 , 错 译 也 不 少 。<br />

因 该 中 译 译 者 佚 名 , 现 遵 《 数 学 文 化 》 主 编 之 托 , 参 考 该 中 译 , 根<br />

据 英 译 重 译 该 文 。 英 译 中 也 有 不 清 晰 处 , 是 故 徐 佩 教 授 也 帮 助 参 考<br />

了 俄 文 。 译 文 中 尽 可 能 为 初 学 者 可 能 不 熟 悉 的 部 分 、 较 易 说 清 楚 的<br />

内 容 加 了 些 注 释 并 配 图 以 方 便 阅 读 。 翻 译 本 非 易 事 , 本 文 涉 及 的 数<br />

学 内 容 又 很 广 , 错 误 、 不 恰 当 处 请 读 者 批 评 。 最 后 , 关 于 阿 诺 德 的<br />

故 事 以 及 与 本 文 类 似 的 观 点 的 更 多 阐 述 , 有 兴 趣 的 读 者 可 阅 读 他 于<br />

1999 年 春 意 外 受 伤 后 养 病 期 间 撰 写 的 书 Yesterday and Long Ago( 原<br />

书 为 俄 文 ,2006 年 出 版 ; 英 译 2007 年 由 Springer 出 版 )。<br />

这 篇 文 章 反 映 了 阿 诺 德 对 布 尔 巴 基 的 批 判 , 对 庞 加 莱 (Jules Henri<br />

Poincaré, 1854-1912) 直 觉 主 义 的 支 持 。 值 得 指 出 的 是 , 今 年 恰 为<br />

庞 加 莱 逝 世 100 周 年 。<br />

数 学 文 化 / 第 3 卷 第 4 期 54


athematics Education<br />

数 学 教 育<br />

图 1 获 2008 年 邵 逸 夫 数 学 科 学 奖 时 的 阿 诺 德 ( 图 片 来 源 :http://shawprize.org)<br />

数 学 是 物 理 学 的 一 部 分 。 物 理 学 是 一 门 实 验 科 学 , 是 自<br />

然 科 学 的 一 部 分 。 而 数 学 乃 是 物 理 学 中 实 验 代 价 较 小 的 部 分 。<br />

雅 可 比 恒 等 式 ( 蕴 涵 垂 心 定 理 : 三 角 形 的 三 条 高 相 交<br />

于 一 点 ) 2 如 同 地 球 是 圆 的 ( 即 同 胚 于 球 体 ) 一 样 , 是 一 个<br />

实 验 事 实 , 只 不 过 发 现 前 者 不 那 么 昂 贵 。<br />

20 世 纪 中 叶 , 人 们 试 图 割 裂 物 理 学 与 数 学 。 其 后 果 已<br />

被 证 明 是 灾 难 性 的 。 整 整 几 代 数 学 家 在 对 其 所 从 事 科 学 之 另<br />

2 阿 诺 德 后 来 有 文 章 更 具 体 地 谈 到 这 个 观 点 。 例 如 , 在 他 写 的 A. N.<br />

Kolmogorov and natural science (Russian Mathematical Surveys, 2004,<br />

59:1, 27–46) 一 文 中 , 即 明 确 提 到 由 雅 可 比 恒 等 式 [[a, b], c]+[[b, a],<br />

c]+[[c, a], b] = 0 可 得 出 三 角 形 三 条 高 相 交 于 垂 心 , 其 中 [· , ·] 为 向 量 积 。<br />

( 因 此 中 学 课 程 就 应 该 学 习 该 恒 等 式 , 不 必 要 等 到 学 李 代 数 等 较 高<br />

等 课 程 时 才 学 习 。) 更 多 介 绍 可 以 参 考 《 美 国 数 学 月 刊 》 上 Nikolai<br />

V. Ivanov 的 文 章 Arnol´d, the Jacobi Identity, and Orthocenters, The<br />

American Mathematical Monthly, 2011, 118:1, 41–65。 顺 便 提 一 件 轶<br />

事 。 爱 因 斯 坦 的 传 记 中 记 述 过 他 小 时 两 件 “ 奇 迹 ”。 一 是 5,6 岁<br />

时 对 指 南 针 感 兴 趣 , 二 是 12 岁 时 对 欧 几 里 得 几 何 着 迷 , 特 别 提 到<br />

垂 心 定 理 。<br />

Mathematics is a part of physics. Physics is an experimental<br />

science, a part of natural science. Mathematics is the part of<br />

physics where experiments are cheap.<br />

The Jacobi identity (which forces the heights of a triangle to<br />

cross at one point) is an experimental fact in the same way as<br />

that the Earth is round (that is, homeomorphic to a ball). But it<br />

can be discovered with less expense.<br />

In the middle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it was attempted to divide<br />

physics and mathematics. The consequences turned out to be<br />

catastrophic. Whole generations of mathematicians grew up<br />

without knowing half of their science and, of course, in total<br />

ignorance of any other sciences. They first began teaching<br />

their ugly scholastic pseudo-mathematics to their students,<br />

then to schoolchildren (forgetting Hardy's warning that ugly<br />

mathematics has no permanent place under the Sun).<br />

Since scholastic mathematics that is cut off from physics is fit<br />

neither for teaching nor for application in any other science,<br />

the result was the universal hate towards mathematicians - both<br />

数 学 文 化 / 第 3 卷 第 4 期 55


athematics Education<br />

数 学 教 育<br />

图 2 法 国 巴 黎 探 索 皇 宫<br />

图 3 法 国 巴 黎 高 等 师 范 学 院<br />

一 半 极 其 无 知 的 情 况 下 成 长 , 遑 论 其 他 科 学 了 。 这 些 人 先 是<br />

把 他 们 丑 陋 的 学 院 式 伪 数 学 传 给 他 们 的 弟 子 , 接 着 这 些 丑 陋<br />

的 伪 数 学 又 被 教 给 中 小 学 校 里 的 孩 子 们 ( 他 们 浑 然 忘 却 了 哈<br />

代 的 警 告 : 丑 陋 的 数 学 在 世 上 无 永 存 之 地 3 )。<br />

学 院 式 数 学 脱 离 物 理 , 既 于 教 学 无 益 , 又 对 其 他 科 学 无<br />

用 武 之 地 , 其 后 果 是 人 们 对 数 学 家 的 普 遍 怨 恨 。 这 样 的 人 有<br />

学 校 里 那 些 可 怜 的 孩 子 们 ( 他 们 当 中 有 的 可 能 还 会 成 为 将 来<br />

的 部 长 ), 也 有 应 用 这 些 数 学 的 人 。<br />

由 那 些 既 无 法 掌 握 物 理 学 又 困 倦 于 自 卑 中 的 半 桶 水 式 数<br />

学 家 们 所 拉 起 来 的 丑 陋 建 筑 , 总 使 人 想 起 “ 奇 数 的 严 格 公 理<br />

化 理 论 ”。 显 然 , 完 全 可 以 创 造 一 种 能 够 使 得 学 生 们 称 赞 其<br />

完 美 无 暇 、 内 部 结 构 和 谐 统 一 的 理 论 ( 例 如 , 可 定 义 奇 数 个<br />

项 的 和 以 及 任 意 多 个 因 子 的 乘 积 )。 按 此 狭 隘 观 点 , 偶 数 要<br />

么 被 认 为 是 “ 异 端 ”, 要 么 以 后 被 当 作 “ 理 想 ” 对 象 补 充 入<br />

该 理 论 , 以 此 来 应 付 物 理 与 现 实 世 界 的 需 要 。<br />

不 幸 的 是 , 数 十 年 来 , 正 是 如 上 述 这 样 丑 陋 扭 曲 的 数 学<br />

结 构 充 斥 着 我 们 的 数 学 教 育 。 它 肇 始 自 法 国 , 很 快 传 染 到 基<br />

础 数 学 教 学 , 先 是 毒 害 大 学 生 , 接 着 中 小 学 生 也 难 免 此 灾 ( 而<br />

灾 区 最 先 是 法 国 , 接 着 是 其 他 国 家 , 包 括 俄 罗 斯 )。<br />

倘 若 你 问 法 国 小 学 生 ,“2 + 3 等 于 几 ”, 他 会 这 样 回 答 :<br />

“3+2, 因 为 加 法 适 合 交 换 律 ”。 他 不 知 道 其 和 为 几 , 甚 至 不<br />

3 哈 代 (G. H. Hardy, 1877-1947) 为 英 国 著 名 数 学 家 。 该 引 语 出<br />

自 他 的 名 著 《 一 个 数 学 家 的 自 白 》(A Mathematician´s Apology,<br />

Cambridge University <strong>Press</strong>, 1994)。 整 段 表 达 为 : 正 像 画 家 和 诗 人<br />

的 模 式 一 样 , 数 学 家 的 模 式 也 必 须 是 优 美 的 ; 正 像 色 彩 和 文 字 一<br />

样 , 数 学 家 的 思 想 也 必 须 和 谐 一 致 。 优 美 是 第 一 关 : 丑 陋 的 数 学<br />

在 世 上 无 永 存 之 地 。(The mathematician's patterns, like the painter's<br />

or the poet's must be beautiful; the ideas, like the colors or the words<br />

must fit together in a harmonious way. Beauty is the first test: there is no<br />

permanent place in this world for ugly mathematics.)<br />

on the part of the poor schoolchildren (some of whom in the<br />

meantime became ministers) and of the users.<br />

The ugly building, built by undereducated mathematicians who<br />

were exhausted by their inferiority complex and who were<br />

unable to make themselves familiar with physics, reminds one<br />

of the rigorous axiomatic theory of odd numbers. Obviously, it<br />

is possible to create such a theory and make pupils admire the<br />

perfection and internal consistency of the resulting structure<br />

(in which, for example, the sum of an odd number of terms and<br />

the product of any number of factors are defined). From this<br />

sectarian point of view, even numbers could either be declared<br />

a heresy or, with passage of time, be introduced into the theory<br />

supplemented with a few“ideal”objects (in order to comply<br />

with the needs of physics and the real world).<br />

Unfortunately, it was an ugly twisted construction of<br />

mathematics like the one above which predominated in the<br />

teaching of mathematics for decades. Having originated<br />

in France, this pervertedness quickly spread to teaching of<br />

foundations of mathematics, first to university students, then to<br />

school pupils of all lines (first in France, then in other countries,<br />

including Russia).<br />

To the question“what is 2 + 3”a French primary school pupil<br />

replied:“3 + 2, since addition is commutative”. He did not<br />

know what the sum was equal to and could not even understand<br />

what he was asked about!<br />

Another French pupil (quite rational, in my opinion) defined<br />

mathematics as follows:“there is a square, but that still has to<br />

be proved”.<br />

Judging by my teaching experience in France, the university<br />

students' idea of mathematics (even of those taught mathematics<br />

数 学 文 化 / 第 3 卷 第 4 期 56


athematics Education<br />

数 学 教 育<br />

能 理 解 你 的 问 题 是 什 么 !<br />

还 有 的 法 国 小 学 生 会 如 下 阐 述 数 学 ( 我 认 为 很 有 可 能 ):<br />

“ 存 在 一 个 正 方 形 , 但 仍 需 证 明 。”<br />

根 据 我 本 人 在 法 国 的 教 学 经 验 , 大 学 生 们 对 数 学 的 认 知<br />

与 这 些 小 学 生 们 同 样 槽 糕 ( 甚 至 包 括 那 些 在 “ 高 等 师 范 学 校 ”<br />

[ 高 师 ] 4 里 学 习 数 学 的 学 生 ── 我 为 这 些 明 显 很 聪 明 但 却 被<br />

毒 害 颇 深 的 孩 子 们 感 到 极 度 的 惋 惜 )。<br />

譬 如 , 这 些 学 生 从 未 见 过 一 个 抛 物 面 。 诸 如 描 述 由 方<br />

程 xy = z 2 所 确 定 曲 面 之 形 状 这 样 的 问 题 即 可 使 高 师 的 数 学 家<br />

们 发 怵 。 作 出 平 面 上 由 参 数 方 程 ( 如 x = t 3 - 3t, y = t 4 - 2t 2 )<br />

刻 画 的 曲 线 是 学 生 ( 甚 至 或 许 对 大 多 数 法 国 数 学 教 授 ) 完 全<br />

无 法 做 的 问 题 。<br />

从 洛 必 达 的 第 一 部 微 积 分 教 科 书 ( 名 字 即 为 “ 用 于 理 解<br />

曲 线 的 微 积 分 ”) 5 开 始 , 大 致 到 古 尔 萨 写 的 课 本 6 , 解 决 这<br />

些 问 题 的 能 力 ( 和 熟 悉 单 位 数 乘 法 表 一 样 ) 一 直 都 被 认 为 是<br />

每 一 个 数 学 家 应 当 具 备 的 基 本 技 能 。<br />

弱 智 的 “ 抽 象 数 学 ” 的 狂 热 者 将 几 何 ( 由 此 物 理 和 现 实<br />

的 联 系 能 常 在 数 学 中 反 映 ) 统 统 摒 除 于 教 学 之 外 。 由 古 尔 萨<br />

、 埃 尔 米 特 、 皮 卡 等 人 写 的 微 积 分 教 程 被 认 为 是 过 时 而 有 害<br />

的 , 最 近 差 点 被 巴 黎 第 6 和 第 7 大 学 的 学 生 图 书 馆 当 垃 圾 丢<br />

掉 , 只 是 在 我 的 干 预 下 才 得 以 保 存 。<br />

高 师 的 学 生 , 听 完 所 有 微 分 几 何 与 代 数 几 何 课 程 ( 由 有<br />

名 望 的 数 学 家 所 教 ), 却 既 不 熟 悉 由 椭 圆 曲 线 y 2 = x 3 + ax + b<br />

决 定 的 黎 曼 曲 面 , 事 实 上 也 不 知 道 曲 面 的 拓 扑 分 类 ( 更 不 用<br />

提 第 一 类 椭 圆 积 分 以 及 椭 圆 曲 线 的 群 性 质 , 即 欧 拉 - 阿 贝 尔<br />

加 法 定 理 了 )。 他 们 仅 仅 学 到 了 霍 奇 结 构 与 雅 可 比 簇 !<br />

这 样 的 事 情 怎 么 会 在 法 国 发 生 呢 ?! 这 可 是 为 我 们 这 个<br />

世 界 贡 献 了 拉 格 朗 日 与 拉 普 拉 斯 、 柯 西 与 庞 加 莱 、 勒 雷 与 托<br />

姆 这 样 的 大 家 的 国 度 啊 ! 我 觉 得 一 个 合 理 的 解 释 出 自 彼 德 罗<br />

夫 斯 基 7 。 他 在 1966 年 曾 教 导 过 我 : 真 正 的 数 学 家 决 不 会 拉<br />

帮 结 派 , 唯 有 弱 者 才 会 结 党 营 生 。 他 们 可 能 因 各 种 原 因 而 联<br />

4 高 师 是 法 国 最 好 的 大 学 , 法 国 最 具 选 拔 性 和 挑 战 性 的 高 等 教 育 研<br />

究 机 构 。 校 友 中 迄 今 已 有 施 瓦 茨 、 托 姆 以 及 新 近 的 吴 宝 珠 、 维 拉 尼<br />

等 共 10 位 菲 尔 兹 奖 得 主 。<br />

5 洛 必 达 (Guillaume François Antoine, Marquis de l'Hôpital, 1661-<br />

1704), 法 国 数 学 家 。 所 提 他 撰 写 的 教 材 原 文 名 为 Analyse des<br />

infiniment petits pour l´intelligence des lignes courbes,1696 年 出 版 。<br />

著 名 的 洛 必 达 法 则 即 出 现 在 此 书 中 。<br />

6 古 尔 萨 (Edouard Goursat, 1858-1936), 法 国 数 学 家 。 他 的 课 本 指<br />

1902 年 开 始 陆 续 出 版 的 三 卷 本 《 数 学 分 析 教 程 》(Cours d´analyse<br />

mathématique)。 中 译 最 早 有 19 世 纪 30 年 代 王 尚 济 的 《 解 析 数 学 讲 义 》<br />

以 及 40 年 代 刘 景 芳 翻 译 的 《 数 学 分 析 教 程 》。<br />

7 彼 德 罗 夫 斯 基 (Ivan Georgievich Petrovsky, 1901-1973) 研 究 偏 微<br />

分 方 程 等 , 对 希 尔 伯 特 第 19 和 第 16 问 题 有 重 要 贡 献 。 曾 任 莫 斯 科<br />

国 立 大 学 校 长 ( 期 间 阿 诺 德 被 录 取 )。<br />

图 4 古 尔 萨<br />

at the 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 I feel sorry most of all for<br />

these obviously intelligent but deformed kids) is as poor as that<br />

of this pupil.<br />

For example, these students have never seen a paraboloid and a<br />

question on the form of the surface given by the equation xy = z 2<br />

puts the mathematicians studying at ENS into a stupor. Drawing<br />

a curve given by parametric equations (like x = t 3 - 3t, y = t 4 -<br />

2t 2 ) on a plane is a totally impossible problem for students (and,<br />

probably, even for most French professors of mathematics).<br />

Beginning with l'Hôpital's first textbook on calculus (“calculus<br />

for understanding of curved lines”) and roughly until Goursat´s<br />

textbook, the ability to solve such problems was considered to<br />

be (along with the knowledge of the times table) a necessary part<br />

of the craft of every mathematician.<br />

Mentally challenged zealots of“abstract mathematics”threw all<br />

the geometry (through which connection with physics and reality<br />

most often takes place in mathematics) out of teaching. Calculus<br />

textbooks by Goursat, Hermite, Picard were recently dumped by<br />

the student library of the Universities Paris 6 and 7 (Jussieu) as<br />

obsolete and, therefore, harmful (they were only rescued by my<br />

intervention).<br />

ENS students who have sat through courses on differential<br />

and algebraic geometry (read by respected mathematicians)<br />

turned out be acquainted neither with the Riemann surface of an<br />

elliptic curve y 2 = x 3 + ax + b nor, in fact, with the topological<br />

classification of surfaces (not even mentioning elliptic integrals<br />

数 学 文 化 / 第 3 卷 第 4 期 57


athematics Education<br />

数 学 教 育<br />

of first kind and the group property of an elliptic curve, that is,<br />

the Euler-Abel addition theorem). They were only taught Hodge<br />

structures and Jacobi varieties!<br />

How could this happen in France, which gave the world<br />

Lagrange and Laplace, Cauchy and Poincaré, Leray and Thom?<br />

It seems to me that a reasonable explanation was given by I.G.<br />

Petrovskii, who taught me in 1966: genuine mathematicians do<br />

not gang up, but the weak need gangs in order to survive. They<br />

can unite on various grounds (it could be super-abstractness,<br />

anti-Semitism or“applied and industrial”problems), but the<br />

essence is always a solution of the social problem - survival in<br />

conditions of more literate surroundings.<br />

By the way, I shall remind you of a warning of L. Pasteur: there<br />

never have been and never will be any“applied sciences”,<br />

there are only applications of sciences (quite useful ones!).<br />

合 ( 可 能 为 超 抽 象 , 反 犹 主 义 或 为 “ 应 用 的 和 工 业 上 的 ” 问<br />

题 ), 但 其 本 质 总 是 在 一 些 非 数 学 的 社 会 问 题 中 求 生 存 。<br />

我 在 此 顺 便 提 醒 大 家 温 习 路 易 • 巴 斯 德<br />

8<br />

的 忠 告 : 从 来<br />

没 有 所 谓 的 “ 应 用 科 学 ”, 有 的 只 是 科 学 的 应 用 ( 而 且 非 常<br />

实 际 的 应 用 !)。<br />

当 时 我 一 直 对 彼 德 罗 夫 斯 基 的 话 心 存 疑 虑 , 但 现 今 我 愈<br />

来 愈 坚 信 : 他 说 的 一 点 没 错 。 可 观 的 超 抽 象 活 动 最 终 归 结 为<br />

以 工 业 化 的 模 式 无 耻 地 掠 夺 原 创 者 的 成 果 , 然 后 系 统 地 将 这<br />

些 成 果 归 功 于 拙 劣 的 推 广 者 。 就 如 美 洲 没 有 以 哥 伦 布 的 名 字<br />

命 名 一 样 , 数 学 结 果 也 几 乎 从 未 以 它 们 真 正 的 发 现 者 来 命 名 。<br />

为 避 免 被 误 引 , 我 须 声 明 , 由 于 某 些 未 知 的 缘 故 , 我 自<br />

己 的 成 果 从 未 被 上 述 方 式 侵 占 , 虽 然 这 样 的 事 情 经 常 发 生 在<br />

我 的 老 师 ( 柯 尔 莫 哥 洛 夫 、 彼 德 罗 夫 斯 基 、 庞 特 里 亚 金 、 洛<br />

赫 林 ) 和 我 的 学 生 身 上 。M. Berry 教 授 曾 提 出 如 下 两 个 原 理 :<br />

Arnold 原 理 : 如 果 某 概 念 出 现 了 某 人 名 , 则 该 人 必 非 发 现 此<br />

概 念 者 。<br />

图 5 1973 年 发 行 的 纪 念 彼 特 洛 夫 斯 基 的 邮 票<br />

Berry 原 理 : 阿 诺 德 原 理 适 用 于 自 身 。<br />

我 们 还 是 回 到 法 国 的 数 学 教 育 上 来 。<br />

在 我 为 莫 斯 科 国 立 大 学 数 学 与 力 学 系 一 年 级 学 生 时 , 微<br />

积 分 课 教 师 是 集 合 论 拓 扑 学 家 L.A. 图 马 金 。 他 认 真 地 讲 解 古<br />

尔 萨 版 的 古 典 法 式 微 积 分 教 程 。 他 告 诉 我 们 若 相 应 黎 曼 面 是 球<br />

面 , 则 有 理 函 数 沿 着 代 数 曲 线 的 积 分 可 以 求 出 来 ; 若 相 应 黎 曼<br />

8 路 易 • 巴 斯 德 (Louis Pasteur, 1822-1895), 法 国 微 生 物 学 家 、 化 学 家 ,<br />

微 生 物 学 的 奠 基 人 之 一 。 巴 斯 德 原 文 常 见 英 译 为 “There are no such<br />

things as applied sciences, only applications of science”。<br />

In those times I was treating Petrovskii's words with some doubt,<br />

but now I am being more and more convinced of how right he<br />

was. A considerable part of the super-abstract activity comes<br />

down simply to industrialising shameless grabbing of discoveries<br />

from discoverers and then systematically assigning them to<br />

epigons-generalizers. Similarly to the fact that America does not<br />

carry Columbus's name, mathematical results are almost never<br />

called by the names of their discoverers.<br />

In order to avoid being misquoted, I have to note that my own<br />

achievements were for some unknown reason never expropriated<br />

in this way, although it always happened to both my teachers<br />

(Kolmogorov, Petrovskii, Pontryagin, Rokhlin) and my pupils.<br />

Prof. M. Berry once formulated the following two principles:<br />

The Arnold Principle. If a notion bears a personal name, then<br />

this name is not the name of the discoverer.<br />

The Berry Principle. The Arnold Principle is applicable to<br />

itself.<br />

Let's return, however, to teaching of mathematics in France.<br />

When I was a first-year student at the Faculty of Mechanics and<br />

Mathematics of the Moscow State University, the lectures on<br />

calculus were read by the set-theoretic topologist L.A. Tumarkin,<br />

who conscientiously retold the old classical calculus course of<br />

French type in the Goursat version. He told us that integrals<br />

of rational functions along an algebraic curve can be taken if<br />

the corresponding Riemann surface is a sphere and, generally<br />

speaking, cannot be taken if its genus is higher, and that for the<br />

sphericity it is enough to have a sufficiently large number of<br />

double points on the curve of a given degree (which forces the<br />

curve to be unicursal: it is possible to draw its real points on the<br />

数 学 文 化 / 第 3 卷 第 4 期 58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