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7.2013 Views

?? - ??????

?? - ??????

?? - ??????

SHOW MORE
SHOW LESS

You also want an ePaper? Increase the reach of your titles

YUMPU automatically turns print PDFs into web optimized ePapers that Google loves.

影響台灣地區製藥廠採用供應鏈管理之關鍵因素/黃興進 洪萬富 洪銘建 沈思玲<br />

影響台灣地區製藥廠採用供應鏈管理之關鍵因素<br />

黃興進 洪萬富<br />

國立中正大學資管系 國立中正大學資管系<br />

mishgh@ccunix.ccu.edu.tw wonder@mis.ccu.edu.tw<br />

洪銘建 沈思玲<br />

國立中正大學資管系 國立中正大學資管系<br />

Chemy@mis.ccu.edu.tw lings@webmail.gov.tw<br />

摘要<br />

自台灣加入 WTO 之後,藥品市場的自由化,而此不僅意味著藥品的利潤空間將因<br />

此受到壓縮,亦代表在面臨日益競爭的壓力下,藥品品質與銷售服務的水準必須提昇才<br />

能因應此一競爭趨勢。近年來資訊科技不僅與人類的日常生活結合,且衍然成為企業面<br />

臨競爭的利器。因此,如何運用資訊科技與合作廠商鏈結以降低經營成本並有效提升經<br />

營優勢,已成為台灣地區藥廠必須深思的課題。<br />

本研究旨在瞭解台灣地區藥廠實施供應鏈管理的現況與未來趨勢,並探討影響台灣<br />

地區西藥廠採用供應鏈管理的關鍵因素。研究母體為台灣地區人體用藥之西藥廠,並依<br />

據 2002 年 9 月之「台灣工業產品資訊網」統計之人體用藥西藥廠為調查對象,共寄出<br />

172 份問卷,有效回收 71 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 41.28%。研究結果顯示:相容性、集權<br />

化程度、正式化程度、相對利益、資料整合需求是影響台灣地區西藥廠採用供應鏈管理的<br />

關鍵考量因素。<br />

關鍵字:供應鏈管理、資訊科技、創新擴散理論<br />

1


資訊管理展望 第 6 卷 第 1 期 民國九十三年三月<br />

Critical Factors on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doption of<br />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Taiwan<br />

Hsin-Ginn Hwang Won-Fu Hung<br />

Dep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Dep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br />

National Chung Cheng University National Chung Cheng University<br />

mishgh@ccunix.ccu.edu.tw wonder@mis.ccu.edu.tw<br />

Ming-Chien Hung Szu-Ling Shen<br />

Dep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Dep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br />

National Chung Cheng University National Chung Cheng University<br />

Chemy@mis.ccu.edu.tw lings@webmail.gov.tw<br />

Abstract<br />

After Taiwan join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the liberalization of pharmaceutical<br />

industry have been increased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pharmacists and constricted the profit<br />

on medicines. The way to deal with the competition force is to promote the quality and sales<br />

service. In recent years, IT became a powerful tool to increase the quality of management.<br />

However, many pharmaceutical factories still not use new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assistant<br />

management instead of th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method. Hence, how to use IT to reduce<br />

the cost of pharmaceutical factory operation and to achieve better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br />

became one of key issues in pharmaceutical industry.<br />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tatus and the future trend of<br />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 Taiwan. We will discuss the critical factors on pharmaceutical<br />

industry adoption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Taiwan. The samples of pharmacists come<br />

from the list of Taiwan Industry Net, 2002 September. Totally 172 surveys were mailed, with<br />

71 having completed data usable for subsequent analysis, yielding an effective response rate<br />

of 41.28%。Two kinds of purposes are considered in this research. One is to understanding the<br />

relationship between customs and supplier. The other is the key successful factors in adopt<br />

SCM. The study shows that Centralization, Formalization, The benefits of SCM, The need of<br />

data integration, and compatible with old systems are the keys factors for successful business.<br />

Keywords:Supply Chain Management、Critical Factors、Innovation Diffusion Theory<br />

壹、緒論<br />

台灣於 2002 年元旦正式加入 WTO,因而台灣地區藥廠面臨藥品市場開放的壓力,<br />

並且在醫療水準提升,針對藥品品質要求提高的情況之下,如何降低藥品生產成本並提<br />

2


影響台灣地區製藥廠採用供應鏈管理之關鍵因素/黃興進 洪萬富 洪銘建 沈思玲<br />

升銷售服務水準已是藥廠普遍面臨的問題。由於台灣地區藥廠規模較小,生產藥品品項<br />

較少、資金不足且缺乏人才,導致開發新藥品的能力普遍較為低落,加以藥品市場主要<br />

以內銷為主,市場規模較小,因此在面臨競爭環境劇變的情況之下,如何應用資訊科技<br />

的輔助以強化經營優勢已是台灣地區藥廠必須應有的做為。<br />

在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的趨勢下,就目前資訊科技的應用而言,透過資訊科技來改善<br />

原料生產者到消費者之間所產生之溝通不良或存貨過多之狀況,已倍受產業界關注。因<br />

此,企業採用供應鏈管理系統以期快速滿足顧客的需求,其整合原物料供應商、製造商、<br />

物流中心、零售商以及顧客的作業活動,透過整體性思考的概念來暢通資訊在供應鏈上<br />

的流動,經由供應鏈上所有成員間密切的協調配合,使得顧客取得滿意的產品與服務,<br />

進而促使供應鏈上成員能獲得應有的利潤並提高整個供應鏈成員的競爭優勢。<br />

目前台灣地區大部分藥廠對訂單的處理尚停留於透過電話、傳真、以及業務人員的<br />

傳統作業方式,而在全球化運疇的趨勢下,傳統作業方式不僅增加經營成本,甚且導致<br />

整體產銷體系的運作牛步化而難以滿足顧客及時化的需求。因此,藥廠採用供應鏈管理<br />

系統以與其合作夥伴進行整合,簡化並加速訂單處理的流程,使得訂單的處理作業能在<br />

合作廠商間透明化,進一步維繫其與合作夥伴間的關係,而能快速滿足顧客及時化的需<br />

求。<br />

雖然國內外已存在許多供應鏈管理領域的研究,但在醫療產業的相關研究中,特別<br />

是針對藥廠在採用供應鏈管理方面的研究仍相當欠缺,所以針對藥廠對供應鏈管理的相<br />

關議題,如台灣地區藥廠實施供應鏈管理的現況、以及影響其採用意願的考量為何?皆<br />

是值得進一步探討的課題。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瞭解台灣地區藥廠實施供應鏈管理的<br />

現況與未來趨勢,並探討影響台灣地區西藥廠採用供應鏈管理的關鍵因素,俾以提供實<br />

務界做為採用供應鏈管理之參考。<br />

貳、文獻探討<br />

一、製藥業供應鏈管理<br />

根據過去的研究顯示,供應鏈管理主要的研究議題大多集中在及時提供顧客需求<br />

以提高服務水準,有效控制庫存以減低成本負擔,增進資本及資源的利用(Abend,2000)。<br />

(Kranz 1996), Stein and Voehl (1998) 定義供應鏈管理為 "產業供應價值鏈中,供應商的<br />

原物料,經由製造、創造或提供消費者產品或服務以滿足客戶的需求和期望的整體努<br />

力”。從社會學的觀點來講, Lambert et al. (1998) 使用"供應鏈" 來代表公司的結合。從<br />

策略觀點來講,Vickery 等人. (1999) 提出供應鏈的供應商、製造業和下游的層級觀念,<br />

供應鏈管理透過內部功能的整合(例如, 行銷、產品設計開發、製造) 以及和外部供應<br />

鏈上的伙伴密切連結,以加強公司的競爭優勢。 供應鏈的整合和供應鏈上成員息息相<br />

關 (Spekman et al., 1998). 以往許多研究大多集中在公司內部的功能整合,近年來使用<br />

3


資訊管理展望 第 6 卷 第 1 期 民國九十三年三月<br />

跨組織界限的功能整合才被視為競爭策略 ( Birou et al. 1998). 這些整合的供應鏈活<br />

動,包括了供應鏈上所有的供應商和顧客。<br />

製藥業有其特殊性,李連滋(1997)認為製藥業所生產藥品攸關生命安全,因此產業<br />

結構較其它產業特殊而具有下列特色:(1)製藥業為民生必需工業;(2)高品質的專業市<br />

場;(3)必須受衛生主管機構嚴密控制;(4)研究、開發費用及風險高;(5)基礎研究結合各領<br />

域之高科技;(6)專利保護重要性高;(7)重視品牌且具世界市場獨佔性;(8)附加價值高;(9)少<br />

量多樣化生產。自 1995 年健保制度實施之後,健保局掌握了所有醫療資源分配的權力,<br />

因此國家的醫療政策與法令對醫療產業生存環境的影響甚巨(張苙雲,1998)。郭建章(1999)<br />

亦認為國資藥廠在藥廠家數多、外銷能力以及研發能力較弱的情況下,其面臨市場競爭<br />

激烈而生存不易的窘境。由於台灣地區的藥品銷售量主要集中在醫院,其較偏好採用進<br />

口藥品,導致國外藥廠比台灣本土藥廠具有較好的市場優勢,因此在台灣加入 WTO 之<br />

後,台灣地區藥廠將面臨更嚴峻的挑戰。<br />

根據以上對供應鏈管理以及製藥產業相關文獻的討論,本研究定義製藥業供應鏈管<br />

理為:「從原料藥製造廠、藥廠、藥品代理商、藥品分銷商、藥品物流業者到醫院、藥<br />

局及診所等上中下游廠商,其運用資訊科技技術,連結藥廠內部及外部結盟夥伴之集體<br />

資源,整合採購、製造以及運送藥品或服務至顧客手中的一種過程導向的方法。」<br />

二、影響製藥業採用資訊科技之因素<br />

許多學者皆提出影響組織採用資訊科技的因素。Scott Morton(1990)認為主要的影響<br />

因素為策略、結構、管理控制程序、個人角色、以及資訊科技本身的特性。Raymond(1990)<br />

則認為組織大小、組織成熟度、組織投入資源、決策所需的時間、以及組織資訊系統的<br />

架構會影響組織採用資訊科技。Thomas(1998)亦指出:導入資訊科技的過程中包括技術<br />

面、操作面、策略面、組織面、行為面等相關因素。Bostrom (1997)則指出採用成本過<br />

高、資訊技術在使用上與學習上的困難度、陶汰速度過快、技術品質不可靠、使用者對<br />

技術的抗拒、不恰當的組織結構、技術運作過程缺乏完善的維護與管理、技術過於複雜、<br />

以及缺乏使用標準等為主要影響因素。<br />

Weill et al.(1989)認為影響組織採用資訊科技的因素有高階主管的支持程度、以往採<br />

行資訊科技的經驗、使用者的滿意程度、以及組織政策。Laudon(1998)亦認為資訊科技<br />

採用是否成功,可以由使用者參與程度、主管支持程度、系統的複雜度與風險度、以及<br />

上線過程管理的好壞來決定。Choe(1996)也認為使用者參與的程度、高階主管的支持、<br />

使用者的教育訓練、資訊系統專案小組的背景、以及組織的背景會影響組織採用資訊科<br />

技。Grover & Goslar (1993)則認為影響採用資訊科技的因素為環境因素、組織因素、集<br />

權程度、以及資訊科技的成熟度等。Gatignon and Roberson(1989)則認為採用者的產業競<br />

爭環境、供應者的產業競爭環境、採用者組織工作的特性、決策者處理資訊的特色等為<br />

影響因素。<br />

4


影響台灣地區製藥廠採用供應鏈管理之關鍵因素/黃興進 洪萬富 洪銘建 沈思玲<br />

Rogers(1983)的創新擴散理論(Innovation Diffusion Theory)雖常被用來探討影響新<br />

科技採用的關鍵因素,但 Lee(1998)認為組織採用創新科技除要考量創新科技本身特<br />

性的因素之外,還必須考量外部環境以及組織因素。Chau 與 Tam(1997)亦認為創新<br />

擴散理論並無法完整解釋複雜的開放性系統,而必須同時考量產業環境以及組織層面的<br />

因素。由於台灣地區西藥廠甚少採用供應鏈管理系統,因此就西藥產業而言,供應鏈管<br />

理系統乃屬創新之資訊科技;再者,供應鏈管理系統強調與合作夥伴的資訊系統進行整合<br />

以強化即時回應顧客需求的能力,其屬於開放性系統的一種,若單獨採用創新擴散理論<br />

來探討將無法解釋完整的面貌,因此本研究採用 Lee 以及 Chau 與 Tam 的觀點,將探討<br />

影響藥廠採用供應鏈管理因素的構面區分為供應鏈管理系統特性、組織因素、以及環境<br />

因素等三大構面,並進而建構本研究的研究架構(如圖 1 所示)。<br />

參、研究方法<br />

一、研究架構<br />

基於影響組織採用資訊科技之的文獻整理並考量製藥產業的特性,本研究提出如圖<br />

1 的研究架構。<br />

組 織 因 素<br />

1.集權化程度<br />

2.正式化程度<br />

3.高階主管支持<br />

環 境 因 素<br />

1.產品及服務替代性<br />

2.政府政策與法規<br />

3.資料整合需求<br />

供應鏈管理系統特性<br />

1.相對利益<br />

2.相 容 性<br />

3.成 本<br />

二、研究假說之推導<br />

H1<br />

H2<br />

H3<br />

圖1 研究架構<br />

藥廠對供應鏈管理之採用<br />

依據研究架構之組織因素構面、環境因素、以及供應鏈管理系統特性等三大構面,本<br />

研究對相關影響因素的假說推導如下:<br />

3.2.1 組織因素構面<br />

(1)藥廠集權化程度<br />

許多學者的研究中發現,組織的集權化程度的程度愈高,較不易採用創新的科技<br />

5


資訊管理展望 第 6 卷 第 1 期 民國九十三年三月<br />

(Kwon 與 Zmud ,1987;Damanpour,1991; Grover 與 Goslar, 1993;李正綱、謝文恭,<br />

1995;侯君溥、林育賢,1996;柳萬傑,2000)。由於藥廠的管理是否集權影響員工對<br />

新科技採用意願的表達與態度。因此,本研究預期:<br />

H1.1 藥廠內部集權化程度會影響其採用供應鏈管理的意願。<br />

(2)藥廠正式化程度<br />

諸多學者認為組織的正式化程度為影響組織採用創新科技的一主要因素(Kwon 與<br />

Zmud ,1987;Damanpour,1991; Grover 與 Goslar, 1993; Rogers,1983;李正綱、謝文恭,<br />

1995;侯君溥、林育賢,1996;柳萬傑,2000)。柳萬傑(2000)認為組織之正式化乃其呈<br />

現機械化的程度,若正式化的程度愈高,則組織運作之機械化狀況愈高。Damanpour(1991)<br />

於組織創新的研究中指出,組織正式化的程度與創新科技的採用呈現負相關,即正式化<br />

的程度愈高,則採用的意願會愈低。由於台灣地區大部分藥廠仍採取傳統的生產作業及<br />

行銷模式,且週而復始、日復一日的運作,甚且抗拒新資訊科技的採用。因此,本研究<br />

主觀認為組織之正式化程度是藥廠採用供應鏈管理的重要衡量指標以外,並且預期:<br />

H1.2 藥廠內部正式化程度會影響其採用供應鏈管理的意願。<br />

(3)高階主管支持<br />

許多學者的研究中指出,創新科技之導入與高階主管之支持程度是呈現正相關<br />

(Schon,1963;Damanpour,1991;Grover,1993; Premkumar et al.,1994;Yap et al.,1994 ;<br />

Haley,1997;Premkumar 與 Roberts, 1999;Eder 與 Igbaria,2001;李正綱、謝文恭,1995)。<br />

因為台灣地區藥廠規模較小,其對資訊科技的投入成本較為敏感,而高階主管的支持有<br />

益於預算的爭取。因此,本研究預期:<br />

H1.3 高階主管的支持會影響藥廠採用供應鏈管理的意願。<br />

3.2.2 環境因素構面<br />

(1)產品及服務替代性<br />

產品及服務替代性指的是企業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可被類似的產品或服務所取<br />

代。陳南州(1998)認為目前台灣西藥業面臨產品競爭力日增及同療效藥品的取代的威<br />

脅。就藥廠而言,其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不外乎是藥品以及在交易過程中所採取的相關<br />

活動,由於國資藥廠規模小、對新產品開發較為困難,造成同療效藥品的替代性非常高。<br />

因此,本研究預期:<br />

H2.1 產品及服務替代性會影響藥廠採用供應鏈管理的意願。<br />

(2)政府政策及法令<br />

全民健康保險實施後,藥廠的主要收入來源為中央健保局的藥價給付,藥廠的營運<br />

與政府的政策、健保法的規定息息相關,因此政府政策與法令將對藥廠採用供應鏈管理<br />

的可行性造成影響,謝順金、蔡世田(民 83 年)即認為政府政策與法令是企業採用新技術<br />

的重要考量因素。基於藥廠採用供應鏈管理必須考量現行政府政策與法令的理由,本研<br />

6


究預期:<br />

影響台灣地區製藥廠採用供應鏈管理之關鍵因素/黃興進 洪萬富 洪銘建 沈思玲<br />

H2.2 政府政策及法令會影響藥廠採用供應鏈管理的意願。<br />

(3)資料整合需求<br />

Premkumar 與 Ramamurthy(1995)的研究指出,組織需求的拉力是影響組織採用資訊<br />

科技一項重要因素。當藥廠希望透過供應鏈管理來降低訂單的處理成本,且藥廠的決策<br />

階層對此需求有具體的認知,將有助於藥廠對供應鏈管理的採用。Premkumar 與<br />

Ramamurthy(1995)並認為組織內部需求是企業採用新資訊科技的一項重要因素。供應鏈<br />

管理能簡化藥廠的藥品管理流程,並利用資訊科技加速資訊與物流的傳遞,完全掌握從<br />

顧客採購到補給配送的資訊,使生產排程與配送更具效率,而這些效益是目前藥廠迫切<br />

追求的。因此,本研究預期:<br />

H2.3 藥廠資料整合需求會影響藥廠採用供應鏈管理的意願<br />

3.2.3 供應鏈管理特性構面<br />

(1)相對利益<br />

Kwon 與 Zmud(1987)認為創新科技的採用須在組織獲取的利益必須是大於成本的<br />

考量之下,而且能夠反應出經濟的正當性,以及社會與政治的正當性。相對利益能影響<br />

組織採用創新科技(O’Callaghan et al.,1992;Grover,1993;Premkumar et al.,1994;Chin 與<br />

Gopal,1995;李正綱、謝文恭,1995)。Premkumar 與 Roberts(1999)指出創新科技可以<br />

提供顧客良好的服務、減少成本的花費、可以得到正確的資訊以做為決策上之依據,進<br />

而增加採用的意願。因此,本研究預期:<br />

H3.1 相對利益會影響藥廠採用供應鏈管理的意願。<br />

(2)相容性<br />

創新科技與組織之間的使用人員、系統、工作流程等之間的相容性,都會影響組織<br />

採用創新科技的意願 (Kwon 與 Zmud,1987;O’Callaghan et al.,1992; Grover, 1993;<br />

Premkumar et al.,1994;Chin 與 Gopal,1995;Premkumar 與 Roberts,1999;李正綱、謝<br />

文恭,1995)。柳萬傑(2000)指出,創新科技與組織結構、作業流程之間是有相關的,Chin<br />

與 Gopal(1995)則認為系統之相容性是採納創新科技的重要因素。由於供應鏈管理系統<br />

須與合作夥伴及藥廠本身的資訊系統與作業流程進行整合才能發揮最大效益,因此本研<br />

究預期:<br />

H3.2 相容性會影響藥廠採用供應鏈管理的意願。<br />

(3)成本<br />

成本考量是組織採用創新科技的重要因素(Premkumar et al.,1994; Premkumar 與<br />

Roberts,1999)。侯君溥、林育賢(1996)於中小型零售商導入 POS 系統模式之研究中發現,<br />

組織欲採用創新科技與預算是有相關的,若在預算不充足的情況之下採用,而採用創新<br />

科技,則容易影響整體的品質。柳萬傑(2000)指出:創新科技需要花費大量的資源與成本<br />

來建置與維護。由於台灣地區藥廠大部屬中小型企業,其對成本考量感受較為敏感,因<br />

7


資訊管理展望 第 6 卷 第 1 期 民國九十三年三月<br />

此本研究預期:<br />

H3.3 成本考量會影響藥廠採用供應鏈管理的意願。<br />

三、研究步驟<br />

本研究首先整理國內外製藥業採用資訊科技的相關文獻,並蒐集藥廠採用資訊科技<br />

的相關實務經驗以做為發展研究架構及問卷設計之理論基礎。問卷的衡量標準採李克特<br />

五尺度量表(Likert Scale)設計。其次,進行結構化之專家訪談並以實務觀點修正研究架<br />

構及問卷,繼而提出研究假說。最後,在完成前測以確定問卷之信度、效度後正式寄發<br />

問卷,正式問卷寄發後經由兩階段的摧收後予以分類與彙整,並依有效回收問卷進行資<br />

料分析,且依據分析結驗證假說並解釋分析結果的涵意。<br />

本研究的母體為台灣地區人體用藥之西藥廠,台灣目前人用製藥之西藥廠約 250 家<br />

左右,依據 2002 年 9 月「台灣工業產品資訊網」所統計之西藥製造業共有 155 家及原<br />

料藥製造廠共有 110 家。扣除非人體用藥共寄出問卷 172 份。<br />

四、研究變數之操作型定義<br />

本研究各構面變數的操作性定義與衡量如表 1 所示,衡量項目均以李克特(Likert)<br />

五點量表來設計<br />

8


構<br />

面<br />

組<br />

織<br />

因<br />

影響台灣地區製藥廠採用供應鏈管理之關鍵因素/黃興進 洪萬富 洪銘建 沈思玲<br />

表 1 研究變數之操作型定義<br />

測量變數 操作型定義 衡量項目 參考文獻<br />

集權化<br />

程度<br />

正式化<br />

程度<br />

素 高階主管<br />

支持<br />

藥廠內部員工之決策自由 規則完整性、決策分享程度、活動 Roger(1983)、<br />

度<br />

自由度以及私自決策接受度 Grover(1993)<br />

藥廠採用供應鏈管理會遵 與商業計劃以及競爭策略結合、持 Grover(1993)<br />

循一定的作業程序 續進行評估、正式的專案目標<br />

高階主管對採用供應鏈管 提供資源充裕度、支持鼓勵程度、 Premkumar &<br />

理之有形與無形的支持與 滿足員工客製化的任務需求 Roberts(1999)、<br />

能力<br />

Grover(1993)<br />

產品及服 藥廠提供顧客之產品或服 顧客轉換成本、所提供產品或服務 Grover(1993)<br />

環 務替代性 務的易被取代程度 替代性<br />

境 政府政策 政府對藥品之政策與法令 藥品訂購程序、藥品政策與法令明 謝順金、蔡世田(民<br />

因 及法令 的明確程度<br />

確度<br />

83 年)<br />

素 資料整合 藥廠提供資訊的品質與服 資訊品質與服務水準、資訊豐富性 Damanpour(1991)<br />

需求 務水準<br />

供<br />

相對利益 藥廠採用供應鏈管理系統 庫存成本、具時效性資訊、資訊傳 Grover(1993)、<br />

所能產生之庫存成本、時 遞便利性、客製化服務、顧客服務 Premkumar &<br />

應<br />

效性資訊、服務便利性、 的便利性與擴展性<br />

Robert(1999)<br />

鏈<br />

客製化服務等之相對利益<br />

管 相容性 藥廠所採用之供應鏈管理 資料相容、資訊系統相容、作業程 Grover(1993)<br />

理<br />

系<br />

統<br />

特<br />

性<br />

成本<br />

系統與目前公司之資訊系 序與經營模式之相容<br />

統、作業程序與經營模式<br />

之相符合程度<br />

藥廠所採用之供應鏈管理 系統建置成本、維護成本、訓練成 Premkumar &<br />

系統必須投入之系統建 本、整合成本<br />

Robert(1999)<br />

置、維護、教育訓練、以<br />

及整合的費用<br />

肆、問卷資料分析<br />

一、基本資料分析<br />

國內藥廠員工總人數以 21~50 人佔 43.662%最多,51~100 人佔 26.7606%居次,而<br />

300~500 人佔 1.4108 %最少,500 人以上佔 2.8169 倒數第二。由於國內藥廠資訊化的程<br />

度普遍較為低落,其偏向運用人力來處理問題,而從人員的使用角度來說,此訊息亦顯<br />

示國內藥廠的規模普遍不大。國內藥廠的資本額以 5 千萬元以下佔 53.5211%最多,3 億<br />

元以上佔 35.2113%居次,5 千萬元~1 億元佔 11.2676%最少。由資本額角度來看,一億<br />

元以下的廠商家數佔 64.7887%,顯示國內的藥廠規模普遍不大。<br />

9


資訊管理展望 第 6 卷 第 1 期 民國九十三年三月<br />

二、各構面之信度、效度分析<br />

本研究將理論構面分為組織因素、環境因素、以及供應鏈管理特性等三構面,並分<br />

別對此三大構面進行信、效度分析。在信度的測量方面,利用 Cronbach’s α 值來衡量各<br />

構面中研究變數之衡量項目的一致性。如表 2 所示,本研究變數除「高階主管的支持」<br />

的 Cronbach’s α 值為 0.6030 而在實務界專家的建議下保留以外,其它變數的 Cronbach’s<br />

α 值皆大於 0.7,皆具有高的信度。在效度的測量方面,本研究所採用的問卷以文獻參考<br />

為問卷設計的基礎,再由 2 位學者以及 2 位實務界之專家共同組成專家會議,對問卷內<br />

容進行討論與修正,並於實施前測後再次召開專家會議對問卷內容進行修改。除此之<br />

外,本研究亦利用主成份分析法分別對各構面之自變數進行建構效度的檢測,其結果如<br />

表 2 所示。各構面因素之取捨標準皆依循 Hair 等學者(1998)之三點建議取捨,這些建議<br />

分別為:(1)各因素之特徵值(Eigenvalue)必須大於 1;(2)以最大變異數轉軸法旋轉後,取<br />

因素負荷量(Factor loading)之絕對值大於 0.5 者;(3)兩兩衡量項目間之因素負荷量差大<br />

於 0.3 者。因此,本研究問卷已具備相當程度之專家效度與建構效度。<br />

構<br />

面<br />

組<br />

織<br />

因<br />

素<br />

表 2 研究構念之主成份分析<br />

因 素 衡量項目 因素負<br />

荷量<br />

集權化程度 規則完整性<br />

決策分享程度<br />

活動自由度<br />

私自決策接受度<br />

正式化程度 結合商業計劃<br />

結合競爭策略<br />

持續進行評估<br />

正式的專案目標<br />

高階主管<br />

支持<br />

產品及服務<br />

環 替代性<br />

境 政策及法規<br />

因 的合理性<br />

素 資料整合<br />

需求<br />

提供資源充裕度<br />

支持鼓勵程度<br />

滿足員工客製化的需求<br />

顧客轉換成本<br />

產品或服務替代性<br />

藥品訂購程序<br />

藥品政策與法令明確度<br />

資訊品質與服務水準<br />

資訊豐富性<br />

.868<br />

.861<br />

.783<br />

.690<br />

.697<br />

.755<br />

.867<br />

.701<br />

.670<br />

.679<br />

.548<br />

.898<br />

.921<br />

.796<br />

.845<br />

.845<br />

.783<br />

10<br />

主成份<br />

特徵值<br />

解釋變異量<br />

(累積變異量)<br />

4.070 16.445%<br />

(16.445%)<br />

1.783 13.200%<br />

(29.644%)<br />

1.314 12.201%<br />

(41.845%)<br />

3.734 20.813%<br />

(20.813%)<br />

1.631 13.298%<br />

(34.111%)<br />

1.109 13.079%<br />

(47.190%)<br />

Cronbach’s α<br />

值<br />

0.8660<br />

0.8393<br />

0.6030<br />

0.9490<br />

0.7255<br />

0.7438


供<br />

應<br />

鏈<br />

管<br />

理<br />

特<br />

性<br />

影響台灣地區製藥廠採用供應鏈管理之關鍵因素/黃興進 洪萬富 洪銘建 沈思玲<br />

相對利益 庫存成本<br />

具時效性資訊<br />

資訊傳遞便利性<br />

客製化服務<br />

顧客服務的便利性<br />

顧客服務的擴展性<br />

相容性 資料相容性<br />

資訊系統相容性<br />

作業程序相容性<br />

經營模式相容性<br />

成本 系統建置成本<br />

維護成本<br />

訓練成本<br />

整合成本<br />

.842<br />

.863<br />

.726<br />

.669<br />

.838<br />

.855<br />

.893<br />

.866<br />

.877<br />

.759<br />

.770<br />

.698<br />

.682<br />

.686<br />

三、影響台灣地區藥廠採用供應鏈管理之考量因素<br />

3.585 23.763%<br />

(23.763%)<br />

2.168 19.162%<br />

(42.924%)<br />

1.111 12.409%<br />

(55.333 %)<br />

0.8991<br />

0.9077<br />

0.7236<br />

本研究將國內西藥廠分成已採用與未採用兩個群組,並依據各影響因素之衡量項目<br />

(參考表 2)所形成的平均值進行區別分析。因此,區別分析的自變數為各影響因素,各<br />

因素的平均值則由該因素所屬衡量項目的累積值除以衡量項目個數而得。由於 Lambda<br />

值的大小可藉以判別分組的平均數是否具有差異,Lambda 值愈大(趨近於 1)表示分組的<br />

組平均數差異小。反之,愈小(趨近於 0)表示差異大,其總變異乃多數由組間平均數的<br />

差異所引起(張紹勳等人,2000)。本研究之 Lambda 值為 0.747,其表示採用與未採用供<br />

應鏈管理的組間平均數的差異較小,內容如表 3 所示。<br />

表 3 區別函數的 Wilks' Lambda 值<br />

測試函數 Wilks' Lambda 值 卡方 自由度 顥著性<br />

1 .747 18.791 9 0.027*<br />

*:p0.3,則該自變數方具有區別能力,若絕對值>0.45 則表示區別能<br />

力強(張紹勳等人,民 89 年)。表 4 中的區別分析表包含各變數的區別負荷量、標準化區<br />

別係數、兩群體平均數的顯著性、以及兩群體的平均數與變異數。本研究對於假說檢定<br />

結果的解釋乃根據 Hair et al.(1998)的認知,主要參考變數的區別負荷量,其次是標準化<br />

區別係數以及兩群體平均數的顯著水準。<br />

如表 4 所示,本研究分析出 5 個區別負荷量>0.3 的變數以及 3 個標準化係數絕對值<br />

>0.3 的變數,在刪除重複的部分後共得到 5 個具有顯著區別能力的變數,其分別為: 相<br />

11


資訊管理展望 第 6 卷 第 1 期 民國九十三年三月<br />

容性、集權化程度、正式化程度、相對利益、資料整合需求等。<br />

表 4 已採用與未採用供應鏈管理之區別分析表<br />

變 數 區別負 標準化 顯著 採用 未採用<br />

名 稱 荷量 區別係數 性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 標準差<br />

相容性 .736 .951 .001 2.2344 .3923 2.7864 .5822<br />

集權化程度 .509 .602 .016 2.1563 .3637 2.6455 .7678<br />

正式化程度 .368 -.116 .080 2.1406 .456 2.4682 .6923<br />

相對利益 .347 .140 .099 2.0729 .4259 2.3909 .7217<br />

高階主管支持 .166 -.214 .425 2.1406 .4562 2.2909 .5594<br />

產品及服務替代性 -.105 -.289 .615 2.1667 .4869 3.1455 .9892<br />

成本 .090 -.022 .666 2.3594 .5984 2.4455 .7244<br />

政策及法規的合理性 -.064 -.106 .758 2.6875 .5737 2.6182 .8387<br />

資料整合需求 .035 -.326 .865 2.3750 .5000 2.4091 .7521<br />

*:p


影響台灣地區製藥廠採用供應鏈管理之關鍵因素/黃興進 洪萬富 洪銘建 沈思玲<br />

資料分析的結果雖然無充分證據顯示高階主管支持對於採用供應鏈管理具有足夠的區<br />

別能力,但不論實務層面或學術研究結果皆一致認為高階主管的支持是影響組織採用資<br />

訊科技的重要影響因素,因此對於研究結果的解釋,本研究認為不論是否已採用供應鏈<br />

管理的藥廠對於高階主管的支持是否會影響藥廠採用供應鏈管理的看法趨於一致,故導<br />

致區別能力不顯著。<br />

(2)環境因素構面<br />

H2.1 產品及服務替代性會影響藥廠採用供應鏈管理的意願。<br />

由於台灣地區藥廠皆屬中小型規模,在藥品專利取得成本及技術能力的限制下,主<br />

要以生產學名藥為主,因此就產品而言,其替代性非常高。就服務的替代性而言,由於<br />

台灣地區藥廠大都採取電話、傳傎、以及業務代表的傳統接單方式,因此各家藥廠對顧<br />

客服務的提供大同小異,且易於被模仿,因此在未有效採用資訊科技予以輔助的情況<br />

下,各家藥廠的服務替代性非常高。就本研究之問卷資料分析的結果而言,並無足夠證<br />

據顯示產品及服務替代性對於採用供應鏈管理具有足夠的區別能力,而此現象正足以說<br />

明在未普遍應用供應鏈管理以輔助訂單處理作業的情況之下,台灣地區各家藥廠難以獲<br />

取產品或服務差異化的競爭優勢。<br />

H2.2 政府政策及法令會影響藥廠採用供應鏈管理的意願。<br />

由於藥廠的經營與政府政策及醫療相關法規息息相關,例如 cGMP、健保法、藥政<br />

法、以及採購法等等。由於藥價給付政策以及 cGMP 的推動縮小台灣地區藥廠的利潤空<br />

間並增加經營成本,對藥廠的經營形成很大的壓力。雖然問卷資料分析結果無充分證據<br />

顯示政府政策與法令的合理性能有效區別出台灣地區藥廠是否採用供應鏈管理,但由平<br />

均數值可以得知,目前已採用(2.6875)與未採用(2.6182)者的平均數非常接近,亦即不論<br />

是否已經採用供應鏈管理,兩類藥廠對政府政策與法令對是否採用供應鏈管理之影響的<br />

看法非常一致,因此可能導致政府政策與法令的合理性的區別能力不明顯。<br />

H2.3 藥廠資料整合需求會影響藥廠採用供應鏈管理的意願<br />

Premkumar 與 Ramamurthy(1995)認為組織需求拉力會影響組織採用資訊科技。由<br />

於供應鏈管理能促使訂單資訊透明化,使訂單處理作業與生產排程結合,並運用資料分<br />

析結果提供客製化的服進而滿足顧客需求。本研究的統計結果亦顯示資料整合需求具有<br />

較弱的區別能力,其說明台灣地區藥廠將雖將資料整合需求視為是否採用供應鏈管理的<br />

考量因素,但由於對資訊應用的能力較弱,而未能有效透過顧客資訊來提供較為豐富的<br />

服務,導致資料整合需求雖有區別能力但較不明顯。<br />

(3)供應鏈管理系統特性構面<br />

H3.1 相對利益會影響藥廠採用供應鏈管理的意願。<br />

許多文獻皆指出相對利益會影響組織對新科技的採用(Thong 1999; 江志卿,民 89<br />

年;謝順金、蔡世田,民 83 年),對台灣地區藥廠而言,由於組織規模普遍較小,對資金<br />

13


資訊管理展望 第 6 卷 第 1 期 民國九十三年三月<br />

投入與產出的相對利益較為敏感,故常以相對利益的大小做為資訊科技投資決策的參<br />

考。本研究的統計結果亦顯示相對利益具有不錯的區別能力,其說明台灣地區藥廠將相<br />

對利益視為是否採用供應鏈管理的重要考量因素。<br />

H3.2 相容性會影響藥廠採用供應鏈管理的意願。<br />

文獻中不乏支持相容性會影響組織對新科技的採用(Thong 1999; 江志卿,民 89 年;<br />

謝順金、蔡世田,民 83 年)。本研究的統計結果亦顯示相容性對藥廠是否採用供應鏈管<br />

理構成明顯的影響。由於目前藥廠多以委外合作的方式來推動供應鏈管理,在科技供應<br />

商的支援下,藥廠可以避免產生與現有系統及作業程序不相容性的問題,而此一現象與<br />

本研究分析結果大致吻合。<br />

H3.3 成本考量會影響藥廠採用供應鏈管理的意願。<br />

成本的考量是多數企業進行投資前必須評估的要素,江志卿(民 89 年)亦認為成本考<br />

量將影響組織引入新資訊科技的意願。唯本研究分析結果顯示並未有足夠證據來支持成<br />

本考量對台灣地區藥廠採用供應鏈管理有顯著的影響,而就實務層面而言,本研究主觀<br />

認為台灣地區藥廠規模普遍較小,其對成本的反應較為敏感,故不論藥廠是否已採用供<br />

應鏈管理,其對成本因素的考量皆趨於一致,故導致問卷分析結果未具有區別能力。<br />

伍、結論與建議<br />

一、結論<br />

藥廠在採用供應鏈管理之前,必須充分了解影響供應鏈管理的關鍵考量因素,方<br />

能進行規劃並事先排除障礙以確保成功。本研究從組織因素、產業因素、供應鏈管理系<br />

統特性等三大構面來探討影響台灣地區藥廠採用供應鏈管理的關鍵考量因素,透過實證<br />

結果建立供應鏈管理的因素模型,如圖 2 所示。經過本研究的區別分析發現: 相容性、<br />

集權化程度、正式化程度、相對利益、以及資料整合需求等因素能有效辨識國內藥廠是<br />

否採用供應鏈管理,其中更以相容性與集權化程度等變數具有相對較強的辨識能力;正<br />

式化程度以及相對利益具有不錯的辨識能力,而資料整合需求具有相對較弱的辨識能<br />

力。<br />

14


組<br />

織<br />

因<br />

素<br />

正式化程度<br />

高階主管支持<br />

集權化程度<br />

二、建議<br />

影響台灣地區製藥廠採用供應鏈管理之關鍵因素/黃興進 洪萬富 洪銘建 沈思玲<br />

產品<br />

及服<br />

務替<br />

代性<br />

產業環境因素<br />

資料<br />

整合<br />

需求<br />

政府<br />

政策<br />

與法<br />

規合<br />

理性<br />

供應鏈管理的採用<br />

辨識能力強 辨識能力不錯<br />

圖2 影響採用供應鏈管理的因素模型<br />

無辨識能力<br />

相對利益<br />

成 本<br />

相 容 性<br />

由於台灣地區藥廠數量較多、市場小、外銷不易、研發能力弱,導致市場競爭激烈<br />

且獲利低,以至於大多數藥廠不願投入大量成本採用創新資訊科技。就本研究之實證結<br />

果說明藥廠在採用供應鏈管理時會以其與原有作業流程及系統相容性為重要考量因<br />

素,其目的除降低作業的複雜度以外,尚考量額外的教育訓練以及整合成本。因此,本<br />

研究建議,相關推廣單位以及業者,應定期舉行研討會或教育訓練,對藥品從業人員進<br />

行供應鏈管理的推廣教育,以強化其對供應鏈管理的認知與興趣。同時,藥廠在採用供<br />

應鏈管理時,科技供應商亦應對其提供充分的協助以減少導入過程的障礙。除此之外,<br />

集權式的領導容易導致員工對供應鏈管理的態度形成負面的影響,因此在採用供應鏈管<br />

理的規劃與採用的過程中應充分尊重員工的個人意見,以提高員工的參與度並降低其抗<br />

拒的力道。最後,由本研究的結果中可發現,具有統計顯著性的研究假設不多,主要原<br />

因在於大部分台灣地區藥廠均未實際採用供應鏈管理,因此對於供應鏈管理在藥廠所扮<br />

演的角色及其功能的重要性並未完成了解,且是新的科技應用觀念,因而有待對藥廠從<br />

業之相關人員進行宣導工作。另外,台灣地區藥廠對於採用供應鏈管理的看法相當分<br />

歧,目前問卷調查顯示台灣地區採用供應鏈管理之藥廠僅佔 22.54%,由此可推論此一<br />

領域在未來乃有許多研究的空間,因此需要有更多且更深入的研究來探討採用供應鏈管<br />

理的關鍵考量因素,以提供充分且足以參考的研究案例。<br />

15<br />

SCM<br />

特<br />


資訊管理展望 第 6 卷 第 1 期 民國九十三年三月<br />

參考文獻<br />

1. Abend, J., 2000 ,“Solving the SCM equation: Collaboration + technology = profit$”,<br />

Bobbin, 41, pp. 72-79.<br />

2. Birou, L. M.; Fawcett, S. E.,& Magnan,G. M., 1998,”The product life cycle A tool for<br />

functional strategic align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Materials<br />

Management”, Tempe, 34,pp.37-51.<br />

3. Bostrom, R.P.,MIS problems and Failure: A Social-Technical Perspective. Part I & Part<br />

II”,MIS Quarterly,1997,pp. 17-32.<br />

4. Chau, P.Y.K., and Tam, K.Y. , “Factors affecting the adoption of open systems: An<br />

exploratory study,” MIS Quarterly, 21(1),1997,pp.1-24.<br />

5. Chin, W. W., & Gopal, A. (1995). Adoption Intention in GSS: Relative Importance of<br />

Beliefs. Database Advances, 26 (2 & 3) , 42-63.<br />

6. Choe, Jong-Min.,“The Relationship among Performance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br />

Systems, Influence Factors, and Evolution Leve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Journal of<br />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mes,〔12:4〕 1996,pp.215-239.<br />

7. Comrey,A.L., “A first course in factor analysis,” New York: Academic Press,1973.<br />

8. Damanpour, F. (1991).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A Meta-Analysis of Effects of<br />

Determinants and Moderator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4 (3), 555-590.<br />

9. Delone, W.H., Determinants of success for computer usage in small business. MIS Quarterly, (12:1)1988,<br />

pp.51-61.<br />

10. Eder, L. B., & Igbaria ,M. (2001). Determinants of intranet diffusion and infusion.<br />

Omega 29, 233-242.<br />

11. Gatignon, Hubert and Robertson, Thomas S.,“Technology Diffusion an Empirical Test<br />

of Competitive Effects”, Journal of Marketing , January ,(53)1989,pp.35-49.<br />

12. Grover V. and Goslar, M.D., The Initiation, Adop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br />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US. organizations, Journal of Management<br />

Information Systems, (10:1)1993, pp.141-163.<br />

13. Grover, V. (1993). An Empirically Derived Model for the Adoption of<br />

Customer-based Interorganizational Systems.Decision Sciences, 24 (3), 603-640<br />

14. Hair, J.F.; Anderson,R.E. ; Tatham, R.L and Black ,W.C. (1998). Multivariate Data<br />

Analysis, 5th Ed.,Prentice Hall, New Jersey, USA.<br />

15. Haley, B. J., Implementing the decision support infrastructure: key success factors in<br />

data warehousing, Unpublished 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Georgia,1997.<br />

16. Kranz, S., 1996, "What Is It?" Purchasing Today , 4.<br />

17. Kwon, T. H., & Zmud, R. W. (1987). Unifying The Fragmented Models of information<br />

Systems Implementation. Critical Issues in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227-251.<br />

18. Lambert, D. M.; Ellram , L. M., & Stock, J. R.,1998, “Fundamentals of Logistics<br />

16


影響台灣地區製藥廠採用供應鏈管理之關鍵因素/黃興進 洪萬富 洪銘建 沈思玲<br />

Management”, Boston: Irwin/McGraw-Hill, p. 504.<br />

19. Laudon, K.C.,”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New Approaches to Organization &<br />

Technology”, Upper Saddle River,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Inc,1998<br />

20. Lee, M.K.O. , “Internet-based financial EDI: towards a theory of its organizational<br />

adoption,” Computer Networks and ISDN Systems, 30(16-18),1998, pp.1579-1588.<br />

21. O’Callaghan, R., Kaufmann, P. J., & Konsynski, B. R. (1992). Adoption Correlates<br />

and Share Effects of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Systems in Marketing Channels.<br />

Journal of Marketing, 56, 45-56.<br />

22. Premkumar, G., and Ramamurthy, K., “The role of interorganizational and<br />

organizational factors on the decision mode for adoption of interorganizational systems,”<br />

Decision Sciences, 26(3), May/Jun 1995,pp.303-336.<br />

23. Premkumar, G., Ramamurthy, K., and Nilakanta, S., Implementation of Electronic Data<br />

Interchange,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gormation System,(11:2)1994,pp.157-186.<br />

24. Premkumar,G., & Roberts, M. (1999). Adoption of New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n<br />

Rural Small Business. Omega, 27, 467-484.<br />

25. Raymond, L.,“Organisational Context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Success: a Contingency<br />

Approach,”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6(4),1990,pp.5-20.<br />

26. Rogers, E. M. , “The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3 rd ed., Free Press, New York, 1983.<br />

27. Schon, D. A. (1963). Champions for Radical New Inventions . Harvard Business Review,<br />

41(3) , 77-86.<br />

28. Scott-Morton, M.,“The Corporation of the 1990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br />

Organizational Transforma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br />

29. Skjoett-Larsen, T.,1999,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 new challenge for researchers<br />

and managers in logist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 10, pp.<br />

41-53 .<br />

30. Spekman, R. E.; Kamauff, J. W. & Myhr,N., 1998,"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in<br />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 Perspective on Partnership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br />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3(2), pp. 53-67.<br />

31. Stein, M., & Voehl ,F., 1998, “Macrologistics Management”, Boca Raton, FL: St. Lucie<br />

Press, p. 263.<br />

32. Thomas H.D., 1998, ”Putting the Enterprise into the Enterprise Systems”, Harvard<br />

Business Review, July-August, pp. 121-130.<br />

33. Vickery S.; Calantone, R., & Droge,C., 1999,“Supply chain flexibility: An empirical<br />

study”, Journa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empe,35(3) , pp. 16-24<br />

34. Weill, Peter and Olson, Margrethe H.,“Managing Investment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br />

Mini Case Examples and Implications,” MIS Quarterly,(March)1989, pp.3-17.<br />

35. Yap, C.S., Thong, J. Y. L., & Raman, K. S. (1994). Effect of Government Incentives<br />

on Computerisation in Small Business. Eur. J. Inf. Systs, 3 (3), 191-206.<br />

36. Zaheer, A.; McEvily, B., & Perrone, V., 1998, "The Strategic Value of Buyer-Supplier<br />

17


資訊管理展望 第 6 卷 第 1 期 民國九十三年三月<br />

Relationships," The Journa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34(3), pp. 20-26.<br />

37. 江志卿,「網際網路 EDI 與專屬網路 EDI 在採用、擴展及對組織衝擊層面之比較<br />

研究」,國立中正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 89 年。<br />

38. 李正綱、謝文恭 (1995) 。影響企業採用 EDI 系統因素之研究-以汽車產業中衛體系<br />

EDI 為例。第六屆國際資訊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500-507<br />

39. 李連滋,「中華民國化學工業年鑑-製藥工業」,台灣經濟研究院,民國 86 年。<br />

40. 侯君溥、林育賢 (1996) 。中小型零售商導入 POS 系統模式之研究。第七屆國際資<br />

訊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20-128。<br />

41. 柳萬傑 (2000) 。台灣地區大型服務業採用顧客關係管理系統影響<br />

42. 張苙雲,「醫療與社會:醫療社會學的探索」,台北:巨流,民國 87 年。<br />

43. 張紹勳、張紹評、林秀娟,「SPSS for Windows 多變量統計分析」,台北:松崗,<br />

民國 89 年。<br />

44. 郭建章,「台灣製藥業發展的研究─現況分析及合作之可能」,國立清華大學工業<br />

工程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 88 年。<br />

45. 陳南州,台灣西藥經營成功關鍵因素之探討,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br />

碩士論文,1998。<br />

46. 謝順金、蔡世田,1994 ,「影響藥業導入 IC-POS 系統的關鍵因素之研究」,資管<br />

評論,第四期,頁 1-18。<br />

18


附錄 A: 問卷樣本<br />

影響台灣地區製藥廠採用供應鏈管理之關鍵因素/黃興進 洪萬富 洪銘建 沈思玲<br />

每一問項採用 5 點式 Likert 的測量方式,測量範圍由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br />

A1.1. 集權化程度<br />

1.公司針對一般工作程序訂有完整的規則。<br />

2.公司鼓勵做決策時應與部屬分享。<br />

3.公司有少數活動必須由長官批准後才可被執行。<br />

4.任何人私自進行決策時將很快被否決。<br />

A1.2. 正式化程度<br />

1.SCM 一直包括在公司的商業計畫之內。<br />

2.規畫 SCM 已考量競爭策略。<br />

3.規劃 SCM 時對資訊技術進行持續性評估。<br />

4.SCM 專案有正式的目標。<br />

A1.3. 高階主管支持<br />

1.管理者分配足夠的資源來採用 SCM 技術<br />

2.高階主管積極地鼓勵員工在日常工作上使用 SCM 技術。<br />

3.高階主管授權員工依任務需求自行組織工作。<br />

A2.1. 產品及服務替代性<br />

1.客戶可以容易地更改供應商。<br />

2.其它廠商亦能提供與我們相類似的產品及服務。<br />

A2.2. 政府政策及法令<br />

1.政府對藥品的管制政策導致客戶訂購藥品的程序較為複雜。<br />

2.政府對藥品相關法規與政策之明確程度。<br />

A2.3. 資料整合需求<br />

1.公司在資訊品質及服務水準方面有很大的整合性需求。<br />

2.在藥品業環境,資訊系統必須提供豐富的資訊才能有效進行銷售。<br />

A3.1. 相對利益<br />

1.SCM 技術可以有效降低庫存成本。<br />

2.透過 SCM 技術可以快速進行資料擷取與分析<br />

3.SCM 技術可使銷售和服務訊息更易傳送。<br />

4.SCM 技術可增加對客戶服務,使客戶很難去更換供應廠商。<br />

5.SCM 技術將允許我們與生意夥伴有更好的溝通。<br />

6.透過 SCM 技術可以更容易地擴展服務。<br />

A3.2. 相容性<br />

1.SCM 技術與公司的電腦資料來源兩者是相容的。<br />

2.SCM 技術與我們對相類似系統的經驗是相容的。<br />

3.將 SCM 技術融入到目前的工作中是非常困難。<br />

4.採用 SCM 後的經營模式與現有的經營模式並不相容<br />

A3.3 成本<br />

19


資訊管理展望 第 6 卷 第 1 期 民國九十三年三月<br />

1.建置 SCM 系統的成本非常高<br />

2.採用 SCM 的維修成本和支援技術非常高。<br />

3.訓練員工使用 SCM 技術之金錢與時間的投資非常昂貴。<br />

4.採用 SCM 所涉及之整合的成本很高。<br />

20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