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6.2013 Views

View/Open - 臺灣大學機構典藏NTUR

View/Open - 臺灣大學機構典藏NTUR

View/Open - 臺灣大學機構典藏NTUR

SHOW MORE
SHOW LESS

You also want an ePaper? Increase the reach of your titles

YUMPU automatically turns print PDFs into web optimized ePapers that Google loves.

年)高雄醫學大學改制後,「復健醫學系」的名稱將成為歷史名詞。<br />

國內第一所物理治療學研究所於 1997 年在台灣大學成立,設有骨科、神經科、<br />

呼吸循環科、及小兒科等四大研究領域,研究方向為動作科學、職業傷害、運<br />

動醫學、長期照護、呼吸生理、心臟復健、兒童發展、早期療育等,以訓練及<br />

儲備臨床專科物理治療師、高階行政管理及研究人才,並積極籌備博士班研究<br />

所,為台灣高階物理治療人才的培育開啟新頁。而陽明大學亦於 2000 年成立<br />

物理治療學研究所,設有骨科、神經科、呼吸循環科等三大研究領域,研究方<br />

向為肌肉生理、科技輔具、神經生理、長期照護、運動醫學、兒童發展等。二<br />

所合計每年培育二十餘名碩士級物理治療人才。<br />

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積極地推動「繼續教育學分」制度,以維繫專業素質。<br />

從 1987 年開始,每年舉辦之在職物理治療師繼續教育課程皆超過十場次。廣<br />

邀國內外著名學者舉辦研討會、研習會、及講座等,使物理治療師能利用週末<br />

假期進修。其中於 1990 年,邀請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 Dr. P.E. Sullivan 至<br />

台講學三個月,奠定動作治療的理論基礎。<br />

台灣大學物理治療學系受教育部委託分別於 1999 年及 2000 年舉辦「全國物理<br />

治療教育研討會」、「全國物理治療臨床教育研討會」,邀請教育部官員、各校<br />

教師、各實習單位臨床教師等共同檢討物理治療教育所面臨的問題,以期集思<br />

廣益、共謀對策,使物理治療師的養成教育更臻理想。<br />

一、啟蒙期(1950-1966)<br />

第五節 台灣物理治療之國際交流史<br />

1950 年代,台灣發生小兒麻痺大流行,大量肢體障礙的小兒麻痺患者對物理<br />

治療的需求,開啟了台灣物理治療的發展。當是時,隨著美國軍事顧問團來台<br />

的眷屬,有許多人為美籍的物理治療師,自願奉獻所學,來協助小兒麻痺患童<br />

進行物理治療,對於我國物理治療的發展貢獻良多。<br />

1958 年,台大醫院外科率先於一西骨科病房專闢一間物理治療室,先後聘請<br />

多位美籍物理治療師,包括 Mrs. Gray、Mrs. Saembough、Mrs. Taber、Mrs.<br />

Franklin、Mrs. Godston、及 Mrs. Eaton,擔任物理治療志工,並指導該院<br />

護理人員進行小兒麻痺者之物理治療。<br />

為訓練及儲備物理治療人員,「台大醫學院附設醫院」經由美援會獎學金的補<br />

助,亦派遣當時在一西病房之江寶玉護理督導與陳東初護士長,於 1960 年前<br />

往日本大阪大學接受物理治療訓練。此外,台北榮民總醫院、振興復健醫學中<br />

心、屏東基督教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之物理治療服務與物理治療人員訓練班<br />

亦皆由國外友人來台協助進行。<br />

物理治療師的正規養成教育也由世界衛生組織派遣奧地利籍復健科醫師 Dr.<br />

Pirker 及英籍物理治療師 Mr. Jacques,於 1966 年至台大醫院訓練物理治療<br />

人員,並協助台灣大學擬訂物理治療學系設置方案及教育課程。<br />

12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