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6.2013 Views

View/Open - 臺灣大學機構典藏NTUR

View/Open - 臺灣大學機構典藏NTUR

View/Open - 臺灣大學機構典藏NTUR

SHOW MORE
SHOW LESS

Create successful ePaper yourself

Turn your PDF publications into a flip-book with our unique Google optimized e-Paper software.

榮、曹昭懿、柴惠敏、蔡美文等老師,堅守崗位、無怨無悔的付出與努力,使<br />

物理治療人才的培育工作得以繼續在台灣生根茁壯。<br />

早年為服務病患、提高治療品質,每年於屏基、彰基、嘉基、門諾、台安、馬<br />

偕、埔基聯合輪流舉辦物理治療學術研討會,邀請國外物理治療教授來台講<br />

學,行之有年。後來,物理治療專業人員鑑於專業發展的重要性,乃於 1975<br />

年成立以專業人員組成的「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由學會主辦學術研討會。<br />

1980 年,延聘台灣大學旅美系友何兆邦、蘇錦勤夫婦暑期返台,引進脊椎鬆<br />

動術。1981 年,美國紐約大學物理治療學系教授 Dr. M. Moffat 首度應邀來<br />

台訪問,並開設為期一週的繼續教育課程。縱觀整個奠基期,雖有部份外在因<br />

素限制物理治療的發展,但由於社會的進步、醫院主管的重視,物理治療部門<br />

逐漸普及;物理治療人員的自力自強,物理治療服務領域逐漸擴大;而物理治<br />

療教師的春風化雨,物理治療人力素質逐漸提高。此階段物理治療人員雖然增<br />

加緩慢,但奠定後來台灣物理治療完整養成教育的基礎,開拓物理治療的新領<br />

域,並開始進軍國際社會。<br />

三、發展期(1985-迄今)<br />

自台灣大學開辦第一個物理治療大學課程以來,篳路藍縷、獨力經營了十八<br />

年;及至 1985 年,我國第二所大學開辦的物理治療專業課程設置於中山醫學<br />

院,物理治療人力始得以迅速成長,台灣物理治療遂得蓬勃發展。<br />

中山醫學院的設系從籌畫開始即獲台灣大學復健醫學系主任連倚南的大力支<br />

持,帶領全系教師利用週末到台中協助授課,並協助延攬江炳焱教授為系主<br />

任,招聘該系的教師及附設醫院的物理治療師。四年後,該校第一屆畢業生人<br />

數逾八十人,為台灣物理治療人力增添一股生力軍。此後物理治療大專教育課<br />

程如雨後春筍般相繼設立,包括陽明醫學院(即今陽明大學,1988)、高雄醫學<br />

院(即今高雄醫學大學,1988)、中國醫藥學院(1990)、成功大學(1990)、長庚<br />

大學(1994)、慈濟技術學院 (1999-2000 二技,2001 起四技)、輔英技術學院<br />

(1999 四技)、弘光技術學院(1999 四技),至今已有拾所。<br />

於 2001 年起,每年培育學士級物理治療人才約五百名,改變了我國物理治療<br />

人員的結構,由 1992 年我國物理治療師與物理治療生的比例為 1 : 3,改變<br />

至 2000 年 2 月的 1:0.6。在專科課程方面,過去有慈濟護理專科學校 (1994<br />

二專,即今慈濟技術學院)、輔英護理專科學校 (1996 二專,即今輔英技術學<br />

院),目前已不再招收專科學制學生,自 1999-2000 年起,長期培育高職物理<br />

治療生的樹人高級醫事職業學校復健技術科 (1981)與仁德高級醫事職業學校<br />

復健技術科 (1982),也改制成為五專課程,預計五年後每年將培育五專級物<br />

理治療人才約四百名,而高職物理治療生之培育將入尾聲。<br />

由於台灣物理治療的大學教育課程長期處於在「復健醫學系」之下,以致物理<br />

治療師與復健醫師的角色混淆不清。1992 年,台灣大學復健醫學系物理治療<br />

組率先獨立設系,正名為「物理治療學系」,其他學校紛紛跟進,俟明年(2002<br />

11

Hooray!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

Saved successfully!

Ooh no, something went wrong!